2010年5月31日
週一聽音樂 女子好聲音五
Eliane Elias的Bossa 風情
Eliane Elias的Bossa 風情
今年兩廳院的夏日爵士派對名單登場了!雖然每一年都遺憾著場地的限制,但相信這絕對仍是台灣的爵士樂迷每年都在期待的盛事之一。(不過對爵士樂不太了解的朋友倒也不必難過,趁這機會找一場自己看起來有趣的進國家音樂廳,感受那個嚴肅的殿堂被搖擺入侵的模樣。像是去年來自日本的T-Square就讓全場樂迷的屁股離開座位一同舉手吶喊!)
囉嗦了一堆,其實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一次名單上的一位爵士女伶,同時也是一位爵士鋼琴家Eliane Elias 。
Samba Triste - Eliane Elias Trio - Calle 54 - HD
出生在巴西,從小在媽媽的古典鋼琴家的影響下、與家裡的爵士音樂氛圍中長大,讓她17歲就開始了演奏與創作的生涯。之後進到了茱利亞音樂學院,奠定她的古典音樂基礎;同時她在爵士樂中展現的好身手也被受到的注目,在她23那年,與Eddie Gomez的樂團(他可是Bill Evans的貝斯手)一同錄製專輯,正式宣示她將在爵士樂中的不可限量。
其實要能跨足古典與爵士兩個音樂的領域本來就有難度,它們在先天上的目的、要求、思考邏輯就不同,Eliane Elias願意嘗試這樣的挑戰還真能打破兩者的框架,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加上流在血液中的拉丁因子,還有一副天生的好歌喉以及出色的容貌,這樣一位才女怎麼能不讓人心動呢?
Eliane Elias - Desafinado - Heineken Concerts - 1996
90年後,Eliane Elias就專心在Bossa Nova上的演奏與創作。也是文化上的影響,總覺得她在這類曲風詮釋的精準到位,好適合在這樣的季節聆聽,就像是為這個夏天,揭開了一個熱情的序幕。(要是之後再也聽不到了怎麼辦!)美女、歌聲、好音樂,不正是夏天消暑的最佳聖品嗎?
Eliane Elias - The Girl From Ipanema
(文/學校咖啡駐校寫手阿饅)
2010年5月29日
城市臍帶-女子女子好音樂利未人室內樂團
相遇的那天是一個晴朗的午後,長笛手也是團長的Asha一身輕便的來到學校咖啡館,就像在永康公園或是國父紀念館看到的她們一樣,親切、自然。問她們為什麼願意這樣拋頭露面的在街頭演出?她笑笑的告訴我,用音樂和大家在城市的角落相遇,看見大家因為她們的音樂而感到幸福與快樂,就是一件令人滿足的事情。
這就是利未人室內樂團的這三個女生給我的感覺。不用嚴肅的音樂題材,沒有遙不可及的高傲態度,她們就是喜歡演出、喜歡和大家分享她們的音樂,不分地點、不論內容。
這一次來學校咖啡館,一樣是在她們擅長的戶外進行演出,在小小的院子裡,她們將用音樂,將初夏的熱情和喜悅,與悶熱的梅雨季對抗!
5/30(日) 7pm 在學校咖啡館的院子,不用門票不需消費,只需要帶著愉快的心情。當天也歡迎大家自由捐獻以及支持利未人室內樂團的專輯,所得都將捐給利未人生命關懷協會。
2010年5月28日
開天窗--不在場的建築Non-places__Architecture of Pheromonal Presence
開天窗--不在場的建築
Non-places__Architecture of Pheromonal Presence
主辦單位: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
展期:2010年6月4日~2010年7月4日 台北實踐大學圖書館暨中央草坪
策展人Curators:包涵榛 朱弘楠
評論人Critics:王增榮 張小虹 詹偉雄 黃建宏
參展人Artists : 牛俊強 吳耿禎 姚仲涵 席時斌 許唐瑋 葉俊慶 蔡秉璇 蕭有志
2010 第一屆建築實驗雙年展將以
【開天窗--不在場的建築Non-places__Architecture of pheromonal presence】為題,透過空間創作的虛與實、建造與未被建造的、在場的辯證與不在場的廣延,經由知覺的神祕聯 繫方式而有的覺知,找出「理性的直觀」與「非理性的秩序」之 間詭譎的滲透魅力。
建築實驗並非否定現實,而是一種提醒,暗示了潛伏在現實
參展藝術家陣容包括由實踐建築設計系 畢業,牛俊強、吳耿
開幕座談:2010年6月4日3:00PM
座談地點:實踐大學A棟301
與 談人:王增榮 安郁茜 張小虹 詹偉雄 黃建宏
實踐大學台北校區 - 台北市大直街70號
www.arch.usc.edu.tw
2010年5月26日
P.S.-I made this...It’s a call to action to re-imagine, re-use and re-invent.
2010年5月25日
如果在春假,一間學校
2010年5月24日
週一聽音樂 女子好聲音四
Jane Birkin
Jane Birkin
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能耐,讓Hermes也都要以她為名,為她打造一個風靡全球的手提包?
Jane Birkin(珍寶金),一位活躍於歌壇與影壇的英國美女,因為與才子(還是壞男人?)Serge Gainsbourg的相遇,從此在法國展開她不同的人生。這一段樂壇往事(佳話?)大可不必贅述,但Jane Birkin在這些情色邊緣游走歌曲中的大膽表現,還是讓人在臉紅心跳又不好意思享受的同時,也對這樣一位美人的直接與自在感到佩服。(相信聽過je t'aime... moi non plus的人都知道真的是令人大驚之舉啊!)
當然這也是Serge Gainsbourg的推波助瀾。1968年法國所爆發的五月學運,以及在美國越戰下所流行的嬉皮文化,讓當時的年輕人處於一種「及時行樂」的虛無,自然對於性的觀念也大膽解放。Serge Gainsbourg也在這此時創作了許多現在聽起來還是讓人很害羞的情色歌曲;正巧四十歲的大叔遇上青春年華的美眉,這樣天雷溝動地火的激情自然在他們的音樂中,表露無遺。
Serge Gainsbourg & Jane Birkin : 69 Annee erotique
大家似乎都只注意年輕時的Jane Birkin,其實後來的Jane即使沒有Serge Gainsbourg的庇蔭,還是繼續著她的電影與音樂事業。像是與北非樂手的合作,詮釋帶民俗色彩的樂風,還是嘗試歌詞的創作,Jane Birkin似乎一直在追尋著自己的道路,不論是美貌、愛情、事業,她就是專注的做自己。
Jane Birkin - Elisa
其實這樣一位時尚教主,同樣對慈善與社會有著高度的敏銳:Jane於2001因為致力於慈善基金會而榮獲英帝國勳章(OBE);在2008年的專輯《冬天的孩子Enfants D'hiver》中,歌詠諾貝爾得主翁山蘇姬的同名曲〈Aung San Suu Kyi〉,也展現了她對人道主義關注的一面。
Jane Birkin : Aung San Suu Kyi
這樣一位美麗與智慧集一身的女性,即便經過歲月的洗禮,那些曾經留下的自由與宣示,依舊清晰的印在歷史的昨日,成為我們明日努力的腳步。我們不一定要對性有這樣強烈的展現,但人生絕對有許多事值得我們勇敢去追求。
最後不忘工商服務一下,城市臍帶女子女子展到這星期日,還沒來學校咖啡館看藝術家胡至欣怎麼用口紅、眉筆與亮粉,刻畫母親溫暖線條的朋友,可要把握時間啦!
(文/駐校寫手阿饅)
2010年5月23日
旅行與文學二手書交換總是在路上
與旅行相關的他人遊記,看過之後有些也不再翻閱。
旅途中看過文學作品,一定有份特別的感情。
希望大家能帶著已經用過,而且想要交換出去的旅行與文學書籍,換回其他感興趣的書。
活動方式:
1. 攜帶自己想交換出去的書(不限一本,但限旅行相關或文學類)
2. 在會場繳交後,換得交換卡,挑選自己中意的書籍進行交換(提供幾本就可交換幾本。)
3. 同一本書如有數人想換,以先換得者優先。
4. 換得書籍者,可於現場將換得的書籍以書換書方式再換出。
5. 活動結束若提供的書籍未被換走,書籍可以帶回或捐贈給其他單位;若提供的書籍被換走,則無法取回(*與會須知3)
與會須知:
1.還請盡量提早到場,12:30會場就會有人接待,以利書籍收取。
2.無提供飲料,可自行攜帶,但不可以吃東西。
3.活動雖名為二手書交換,但更像是先捐出自己不需要 的書籍,再帶回自己想要的書籍,故若捐出的書籍被人換走,自己卻沒有找到想要的書籍,那只能:
a.帶回自己並不是很想要的書
b.把這些書留下,由背包客棧捐給有需要的單位。
4.本日同場地 15:30-17:00將有一場與旅行相關的音樂演出,演出期間,將挪動椅子供參加音樂會者使用,並盡量壓低交談音量,敬請見諒。
5.交換方式如有更動,將於網頁上更改通知。
時間:2010/06/05 週六下午13:00-18:00
地點:V1492閱讀與旅行俱樂部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一段34號3F(彩虹3C資訊廣場) 捷運忠孝新生站一號出口步行兩分鐘。
地圖:http://www.rainbow3c.com.tw/map.html
電話: (886)2-2396-9092
---
總是在路上-流浪影像音樂會
勇氣或許可以帶我們的肉體旅行
但音樂和文字究竟能帶我們的心靈走到多遠的地方?
兩位創作者帶著小小初衷,製作了《二十九頁書》所延伸出的「總是在路上─流浪影像音樂會」,演出將以音樂、詩歌和攝影的混合形式,傳遞旅行上從出 發到回家的心境。我想我們對於真實世界的疑惑不再害怕了,為了發動更多的美好靈魂,將我們微小的力量和經驗分享給大家,旅行所賦予我們的精神食糧,我們將 以行動來回應這世界。
--
表演者介紹:
王榆鈞
劇場音樂/獨立音樂創作者
http://blog.roodo.com/yujunwang
http://www.myspace.com/yujun
阿發小姐
影像拼貼創作者
http://international-circus.blogspot.com/
關於她們的計劃
http://yujun-afra.blogspot.com/
--
以上活動無須報名/免費入場 若您有背包客棧ID 歡迎登入背包客棧留下資料 會為您保留座位!
2010年5月21日
5/21沙發電影院情婦與鯨
刀畫過肉體,絕對是痛,刀畫過靈魂,更是痛。
手術刀切除罹患乳癌女性的乳房後,對於身體受創的女性會造成多大的創痛?答案可能只有當事人能夠回答,但在電影的世界中,如果要表現這樣的女人,只能訴諸創痛的表情?還是直接讓你看見傷口?
《情婦與鯨》的阿根廷導演路易斯.普恩佐選擇兩者兼備。
電影中,罹患乳癌的是女作家薇拉,她是極力在傳統父權社會中走出自己道路的前衛女郎,但是再開化再前衛的人,也躲不開病魔的襲擾,坦然面對,堅強承受,就是薇拉唯一的選擇。
失去了乳房,失去了優美的線條,失去了母性的器官,成為「少奶奶俱樂部」的會員,薇拉難免嗆然,但是她沒有因此懷憂喪志,尋找寫作的熱情,為一張美麗的照片尋訪背後的故事,成了她在手術後治療創痛的最佳療方。
《情 婦與鯨》一開始帶到手術後的薇拉的畫面,全都只帶出她的背影,讓觀眾透過醫生的表情和她的背影顫動來揣測她的心情,觀眾難免會想,戲劇世界畢竟是虛構而非 真實的,切除乳房的手術只能說說,很難在銀幕上讓觀眾看見,畢竟,我們很難要求演員以「肉身」來詮釋、示範「少奶奶」的身影,而且,一般人恐怕也不敢去面 對那麼逼真的刀痕。
但是,薇拉是堅強的女人,飾演她的女星Aitana Sánchez-Gijón更是曾經出任坎城影展評審和西班牙影藝學院總裁的西班牙知名女星,隨著劇情發展,她慢慢轉過身來,以最自然又最不自卑的姿態面對自己的生理殘缺。
薇拉切除了乳房,胸前還貼著繃帶膠布,她依舊忠誠於自己的感性和欲望,勇敢追尋短暫的感情與性愛,而且做過愛就拈男人上路,不想糾纏,不想陷入,是一位從情欲到生活都要完全自主的女性。
但是性愛就難免裸裎相見,一旦裸裎就很難避免胸口的那一刀,很難不讓觀眾看見胸前失落的乳房。
李安拍攝《色戒》時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針對改編張愛玲小說的甘苦時,說過一句話:「中國文學強調隱晦,追求盡在不言中的意境,但是電影卻是要讓人看見的藝術。」這個道理,《情婦與鯨》的導演路易斯.普恩佐同樣明白,同樣服膺,於是他決定讓觀眾看見薇拉的胸前風景。
薇拉第二次與情夫做愛時,先是撕開了胸前的膠布,她的右胸依舊豐滿高挺,但是左胸卻像是一個平原,只是多了一條手術刀痕。
一 看到這個正面鏡頭,觀眾難免掩目驚歎,那是電影世界追尋的殘忍奇觀,也是追求寫實人生的奇觀。看見「少奶奶」的胸前風景,多數觀眾就會油生同情與讚佩之 情,更加理解女主角的性格與心境,至於那一高一低的胸前風景是不會電腦動畫「處理」過的特效?坦白說,觀眾已經不太在意了。
接下來,導演安排她的情人讚美她說:「妳的身體好美。」他的話,其實也是觀眾的心聲,敢面對自己,坦然接受創痛,不因飽滿或殘缺而改變自己的裸露美學理念的人,不但勇氣十足,同時也很有信心,有信心又有勇氣,這樣的人,怎麼不美?
醫 學報告告訴我們,乳癌如同其他疾病一樣,會擾亂患者的生活及引發一連串不適應的情緒反應,包括對診斷的的恐懼、治療後的復原不確定性、女性身體形象的改 變…等,尤其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器官或曲線改變,《情婦與鯨》的薇拉,不但是特例,也成為罕見的樣版,不過,導演還不滿意只能用中景鏡頭捕捉她的正面肉 身,接下來,他還用近景鏡頭帶出了她胸前的手術刀痕,那一條暗紅的刀痕上還冒出不規則縫合的貓腸線,坦白說,那真是怵目驚心的視覺震撼。
我真的不知道Aitana Sánchez-Gijón是否動過切除乳房手術?也無法分辨那是電腦特效,還是現實奇觀?太震撼,太驚人了,是我的第一個反應,錯愕之餘,沒有任何理性的空間去思索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不管是真或假,從看見到想見,《情婦與鯨》給了電影表現美學一個耐人回味的視覺挑戰。
轉載自藍藍的movie blog,特此感謝
路易‧普恩佐(Luis Puenzo)以【官方說法】(The Official Story,1985)這部批判阿根廷軍事極權與獨裁主義的政治電影,在影壇聲名大噪,之後雖偶見新作,如改編自卡缪同名原作的【黑死病】(La Peste,2002),卻始終難以重拾往日榮光,二十年後,就在世人已逐漸淡忘這位影壇老匠之際,他竟以一部風格與內容都與過往作品迥然不同的愛情電影 【情婦與鯨】(La Puta y la Ballena,2004)重出江湖,並且無論內容與形式,都截然不同於一般。
渾 身散發性感魅力,個性狂野不羈的阿根廷女子蘿拉,因愛情而成了攝影師的免費人體模特兒,當她尾隨情人來到一座荒島時,卻巧遇一位半瞎的琴師,在這個全然陌 生的環境裡,她逐漸發現了這位沉默寡言的探戈琴師,表面上是手風琴師,私底下,他也仰賴枕邊女人的皮肉與毒品來維生,並以他扣人心弦的琴藝與具有催情效果 的語句,讓她不自覺地為他所吸引,更糟糕的是,攝影師情人對她的態度此時卻是若即若離,直到她發現了攝影師與琴師間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 七十年後,另一位西班牙女子薇拉,雖然婚前,她曾經發表了一本深富自傳色彩、標榜浪漫自由性愛的女性主義小說,婚後,她卻成了創作靈感枯竭、鎮日忙著相夫 教子、生活百般無趣的雜誌社編輯,直到她發現自己是癌症末期患者,並因家族的遺傳基因,可能終究難逃此劫以後,她的人生才有了再次轉變的契機;切除腫瘤以 後的她,鎮日惶惶,萬念俱灰,深恐自己因失去女性特徵也同時失去性魅力,卻因尋找老照片中,與自己年輕時候的氣質相近,且相貌神似的女子蘿拉,連帶使得自 己的人生也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始終豔光四射的蘿拉,與一身樸素裝扮的薇拉,兩人的生活風格(蘿拉隨心所欲/薇拉壓抑本性)、社會階級 (蘿拉終日與底層社會的人廝混/薇拉則身處布爾喬亞階級)與角色扮演(蘿拉至死都只能勝任遇人不淑的情婦角色/薇拉也只能扮演與丈夫貌合神離的賢妻良母) 看似南轅北轍,實際上卻反映了女性一體兩面的人生,無論是情婦或者妻子,在現實人生裡,都一如那隻無故擱淺在岸邊、奄奄待斃的鯨魚般。
著重女性心理的光影、配樂與編舞
除了導演路易‧普恩佐承自拉丁美洲文化裡,魔幻寫實的說故事技巧以外,摩洛哥裔攝影師喬瑟‧路易‧阿爾肯(Jose Luis Alcaine)獨一無二的運鏡與燈光效果,也使得這個原本就撲朔迷離的愛情故事,被渲染得更為神秘離奇。
喬瑟‧路易‧阿爾肯運用「日光燈」為主要光源,以反差對比不強烈,且光影混沌的暗色塊,營造出夢幻、神秘、魅惑的氣氛,以此凸顯出這些男人眼中所見的女性世界,一如大自然般的奧妙、令人敬畏,又充滿魅力。
另 一方面,本片的探戈音樂也如影隨形地伴隨著蘿拉與薇拉的人生起舞,而該片中讓觀者瞠目結舌的舞曲──「電燈泡」,乃出自丹尼爾(Daniel Tarrab)與安德烈(Andres Goldstein)這對作曲拍檔的傑作,他倆將導演賦予的重責大任「這必須是一首帶有傳奇色彩的探戈舞曲!」完美無缺地融入劇情架構,既成了全劇的靈魂 樂章,也替他們贏得「世界配樂大賽」最佳音樂發現獎、最佳電影配樂獎提名,以及「阿根廷影評協會」最佳音樂提名。
而編舞家史特克爾曼 (Stekelman),更為此曲畫龍點睛,將女主角蘿拉為了愛情而捨棄自由的孤注一擲,卻因情感的熱度過於熾烈,而被自己的熱情給灼傷的悲劇,以激情又 哀怨的女人獨舞拉開序幕,隨著另一位女性的加入,發展成充滿女性自主意識、向男性權威挑釁的女性雙人舞,這齣扣人心弦的「電燈泡」探戈舞蹈,使得此片的總 體成績更顯亮眼。
裸裎不相見的女體電影
美中不足的是,雖說【情婦與鯨】是一部徹頭徹尾以女性為主體的電影,卻是一部缺乏女性自主意識的沙文主義電影!兩位女主角動輒不吝出賣色相的全裸演出,相對於男演員的惜肉如金,使得全片焦點盡失,也使得此片從內容到形式,都成了不折不扣的「男性觀點」下的「女體」電影!
從 片中女主角們自暴自棄的生活態度,以及表面上看起來享有性愛自由,實際上,卻是男權社會裡的被剝削者與受害者,足見此片中處處充斥著男性沙豬的觀點,可悲 的是,直到最後一刻,導演都沒能讓他片中的兩位女主角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是任由被男人玩弄到遍體鱗傷的蘿拉,縱身躍進大海,以獲得最終的解脫!
雖 然,面對蘿拉如此這般的抉擇,身為觀者的我,也能抱持著同情與諒解,但是,我卻更希望能看到一如昆丁‧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的【玩命‧飛車‧殺人狂】(Grindhouse:Death Proof,2007)中的女子,她們面對男性無禮的對待時,不是坐以待斃,瑟縮在角落裡哭成一團,而是能夠持刀拿棍使槍,窮追不捨地迎擊痛宰敵人,跟男 人對幹的鐵娘子!
本文轉載自友善的貓Friendly Cat 特此感謝
http://www.youmaker.com/
2010年5月19日
Elephant Parade London 2010媽媽說鼻子長才會漂亮
關於亞洲象 Elephas maximus
體型比非洲象小,耳朵也是
成群的亞洲象是由其中最年長的雌象為領導者,而年長的雄象通常是孤單老人
一頭亞洲象平均可以在野外活到60歲以上(沒有意外的前提下)
雌的亞洲象沒有象牙,有些雄性也沒有
象鼻敏感且強壯,可以靈巧的拿起花生也可以舉起400磅的樹幹
過去100年來亞洲象的數目減少了90%,
同時間他們可以居住的棲息地也少了95%
(資料來源:Elephant Family)
Elephant Family是個致力於亞洲象保護的團體,5月到6月舉辦了一個叫Elephant Parade London的活動,在倫敦街頭有258頭色彩斑斕的大象,提醒大家地球上這種可愛的生物正在無聲息的消失,無法去倫敦,這時候就真的很感謝網路的無遠弗屆了。
2010年5月18日
2010年5月17日
週一聽音樂 女子好聲音三
古巴國寶Omara
古巴國寶Omara
熱情與內斂是如何的兼容並蓄?我想,聽聽Omara Portuondo (歐瑪拉)也許會更靠近這樣深沉卻又奔放的情感。
1930年出生的Omara,雖然母親是來自富裕的西班牙家庭,但因為與古巴黑人棒球國手相戀私奔。由於當時的種族問題還相當嚴重,因此這一段悽美的愛情當然是不被祝福。Omara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之中,沒有寬裕的經濟環境、沒有正規的音樂教育,只有父母的嗓音與流在古巴人血液中的音樂分子。
有趣的是,讓Omara站上舞台的契機,竟是某一天姐姐的舞團缺人;而Omara因常常看姐姐練舞也熟悉舞步,因此就加入了舞團;但誰知道多年後,留在大家心中的,可是Omara動人的聲音。
Omara Portuondo - Canta lo sentimental
在古巴,這樣國寶級的樂手卻因為歷史的壓迫,幸運一點的還可以逃離,否則就是在這麼被折騰著。感謝「樂士浮生錄」記錄了這樣美好的聲音,雖然也伴隨著歷史印記的無奈;但反而在他們的音樂反映出了流在他們血液之中,那般無限的自由、以及與生俱來的樂天知命。
Ibrahim Ferrer & Omara Portuondo -Silencio- Heineken Concerts SP 1999
最後奉上這首我很喜歡的曲子: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原曲本來就好聽的嚇死人;改了語言改了編曲之後,別有一番風味…。好聲音不論詮釋什麼,總是一樣迷人!
Omara Portuondo: 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
在這些熱情的古巴音樂中,展開美好的一週吧!不要忘了這個美好的週末,在學校咖啡館還有「城市臍帶女子女子-胡至欣與新生國小五年六班」的開幕,感受一下不同風情卻一樣堅毅的女性魅力。
(文/駐校寫手阿饅)
2010年5月16日
なんとかなる ~! 漫畫連載 from 在日本 大阪 學習三味線的 陪酒吉他手
藤村同學在台灣 師範大學 念設計研究所畢業 ~~
接下來 希望可以搭配在日本的生活 繼續多一些漫畫的創作~~
希望大家給我們意見好嗎??
[PS 藤村真理 在台灣 青田街 學校咖啡 有多次攝影展出經驗 近期也會推出新作品~! ]
藤村真理 正在女子女子展的北風藝廊攝影展出
提醒大家女子女子展到5/30,有空就去走走吧
/關於這個免費的咖啡館
2010年5月14日
新書推薦一種獨立論述
書名:一種獨立論述
作者:黃建宏
出版日:99.04.30 初版一刷
尺寸:15 cm × 21 cm
頁數:628頁
定價:390元
ISBN:978-986-7009-95-1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出版
序:關於「獨立」論述
這是一本彙集超過十年的評論所成的文集,其中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的「論叢」,分別是電影、當代藝術、表演與部落格。
可是,為何指稱這樣一本四個論叢構成的「集成」為「獨立論述」呢?
獨立論述既意味著試探某一異質性領域時,不可避免的「孤獨」狀態,也意味著「論述」表現的自身即是一種「獨立」的追求。
但是這本文集對於論者而言,並非單純地作為工作成果,或是彰顯某個專業主體的結果,
相反地,是論者通過許多相關的人、作品、資料與事件所編織出的「網絡」,這個網絡仿若是經由世界,對於自身認識與思考方式進行的試驗與省思。
換句話說,論者跨越不同介面的文章,尋找著「獨立」的認識論狀態時,就是尋找著同世界之間的積極對話:「異識」(dissensus)的表達。
從「台灣認識論」的追求到「自身認識論」的整理,正是這本論集背後不斷躁進的慾望,這個同樣倖存了十多年的慾望,相信著「差異」會從台灣這個地方不斷被創生。
後來,在思考的進程中發現必要擱置「台灣」作為某整體想像的指稱,進而轉向由原始材料和當下作為出發的「去完成自身」(un soi désoeuvré)。
於是,論者對於「獨立」的想像也就在這本論集中出現若干徵兆:
一)只有字──標誌著文字自身的堅持與努力;也因此,
二)沒有圖──書自身的表達獨立於影像之外;就內容而言,
三)非權威──獨立於以某領域形塑出單一主體的「達人」框架之外;而且基於每個評論時刻所標誌的「獨特當下」,所以,
四)無年代──其中每篇文章又獨立於單一時間軸與時序排列的想像和規制,簡言之,必須獨立於「紀念」的編年想像之外。
《一種獨立論述》就是在某階段所完成的對於自身認知方式的思考,這項思考在論者所想像的路徑裡,無疑地,「面對創作」是極為關鍵的面向。
也就是說,對論者而言,「這裡的認識論」既非想像著一種西方強權所表達的「球體觀」,以模仿上帝的位置合法化進口的思維模式,
同時也企圖獨立於無意識地以政治權力撐腰,所建構出的「歷史縱深」。
因為它們被分置在學院與政府,將「認識論」轉譯為獲取利益的必要條件,甚至充分條件(意即封閉於自身的合法化),鞏固階級利益。
因此,表達自主的「創作」,儘管這可能是台灣歷史經驗中最被扭曲與壓抑的部分,卻也因此成為台灣處境下極為重要而迫切的面向,
它不只是分類的一種,而是深刻地連繫著島國經濟的延伸與自主命運的面向。
因為我們的思想需要厚實的虛構與批判,才能跨越所有後殖民狀態與帝國的幻見,支持著即將前來的任何「宣告」。
當然,在所有的宣告之前,希望這本書能夠自己站起來!
作者簡歷
黃建宏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所美學組博士,第一屆台灣數位藝術美學論文獎首獎,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助理教授。
從事影像的相關研究,同時書寫關於電影、當代藝術、表演藝術與文化的評論,並持續翻譯法國當代理論,如德勒茲(Gilles Deleuze)、布希亞(Jean Baudrllard)與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等人的著作
文章散見於《電影欣賞》、《今藝術》、《藝術家》、《中外文學》
著有:
《CO-Q》(合著)(2009,田園城市文化)
譯有:
《電影Ⅰ:運動-影像》(Gilles Deleuze著,2003,遠流)
《電影Ⅱ:時間-影像》(Gilles Deleuze著,2003,遠流)
《波灣戰爭不曾發生》(合譯)(2003,麥田)
《獨特物件:建築與哲學的對話》(合譯)(Jean Baudrllard、Jean Nouvel著,2002,田園城市文化)
《侯孝賢》(合譯)(2000,國家電影資料館)
2010年5月13日
n+m graphic art有趣的展覽
2010年5月12日
一切都是阿拉的旨意by 簡銘甫
飛機在蘇黎世轉機飛往開羅的途中,由於經濟艙客滿,我在登機時被升等到商務艙,心裡竊喜不已。而到了開羅旅館之後,我又被櫃台告知,因為單人房客滿,我被安排住在一個超大的三人房,還附帶一個大陽台。我聽完後忍不住驚呼一聲:Insha'Allah!
埃及人喜歡在對話結束時說聲Insha'Allah,意思是「一切都是阿拉的旨意」。一開始,我還沉醉在飛機升等、旅館升級的幸福感裡,想把阿拉的旨意,套用在一連串的好運上,當作是埃及的迎賓禮。然而在十天的旅行之後,我才深刻理解到,阿拉的旨意其實是想告訴我,人算不如天算。
當埃及人說「一切都是阿拉的旨意」時,其實就是以退為進地說:凡是不要太計較。生活如願時,就說阿拉賜福,不如願時,就當作是阿拉的考驗。在埃及這段人算不如天算的旅行之後,我試著推敲埃及人的想法,想拿Insha'Allah這句話,來合理化我在埃及的所有遭遇。
凡是到過埃及的人必定都同意,在埃及旅行,不曾受騙上當是很難脫身的。一位摩洛哥朋友就曾經如此批評他的穆斯林兄弟,說這裡的人,根本就「整組壞去」。他舉水煙茶館為例,這裡人做生意有三種價錢,當地人抽菸付兩磅,外地人要付三磅,至於外國人,五磅到七磅不等,「就看對方好不好騙」。
這位摩洛哥朋友的說法,肯定會招來埃及人抗議,因為埃及人「打從心底」沒想過要騙人,他們不過是按照自己獨特的邏輯來思考,覺得既然埃及物價如此便宜,外地人來這裡,多付一點是應該的;至於外國人,更應該覺得無怨無悔,因為他們付得再多,也不會比在自己國家多。總歸一句話,聽阿拉的旨意,凡是不要太計較。
我也絕對同意,所謂在埃及的受騙,從來都不是罪大惡極的詐騙,因為到頭來,遊客不過就是多付了一點錢,或是少得到應該有的服務,但是銀貨兩訖的結果,
在技術上是沒有爭議的。每當我跟路邊小販買水果或買飲料時,在付錢的那一瞬間總會遲疑一下,並且看著對方的眼神。「你覺得太貴了是嗎?」,有時候對方會冷不防脫口而出,正中我的心防。等我我轉身離開後,心裡便大喊:「為什麼這裡沒有超級市場?」,這樣我就不必再忍受猜忌的煎熬,以及受騙的羞恥!
待在開羅的前三天,總覺得這裡是聖經故事裡的索多瑪城,全城裡找不出十個誠實可靠的人。坐計程車,即使對方跳錶,他也會帶你繞遠路,付錢也不找零。上個公廁,會伸手跟你要兩磅,即便路人說只需要一磅。買水果不到一公斤也要付一公斤的錢。鬧區路上到處有人要跟你搭訕,總是千篇一律的套問,想要說服你去他朋友店裡看看,或是參加他安排的導遊行程。最神奇的是,無論你說來自哪個國家,他總會說,他有個叔叔也在那裡工作!
去金字塔那天,我自做聰明跑去搭地鐵而不是坐計程車,下車後一位年輕人好心告訴我去哪裡搭公車,最後說是他家就住在金字塔附近。我全身上下緊繃的神經都在告訴我,這個人是騙子,但是最後我還是跟著他的指引,來到了所謂「官方」的旅遊中心,也付了所謂「官方」的價錢去騎馬遊金字塔。這位年輕人最後還信誓旦旦地說他幫我這個忙,是希望扭轉埃及人在觀光客心中的壞印象,他甚至打開手機上的照片,讓我看他剛滿兩歲的女兒,並且留下手機號碼,期待我騎完馬後可以去他家找他,他想介紹他全家人給我認識。後來在沙漠裡騎馬拍照的途中,我冷不防問了馬伕,剛剛那個年輕人最後可以拿到多少傭金?馬伕遲疑了一下,回答說四十磅。
「一切都是阿拉的旨意」,我心裡突然冒出這句話。從那一刻起,我突然打開第三隻眼睛似地,用一種幾乎是抗拒文明教養的方式來理解這整件事。「只要每個人都得到他該得那一份報酬,我其實沒有意見」,我很輕鬆地跟馬伕說了這件事。兩個小時騎馬暢遊金字塔之後,我很大方地給了馬伕五十磅小費。離開時,不知為何,馬伕帶我去路口搭巴士,並且叫我不要打電話去找剛剛那個年輕人,他說那個年輕人拿到四十磅已經夠了,我再去找他,只會莫名其妙付出更多的錢。
帶著這第三隻眼,我後半段在白色沙漠、亞斯文以及尼羅河的旅程,頓時變得輕鬆許多。很多我用文明教養所無法理解的事,最後也都還是心甘情願接受;「不要計較」像是四字真言般,讓我在埃及有如神功護體,最後全身而退。
朋友黃麗如開玩笑說,你不知道「埃及」的台語就是「愛錢」嗎?最後其實都是為了錢。但是尼羅河上的FELUCA船長「黑傑克」有另外一番見解,跟著他的FELUCA在尼羅河上揚帆漂流,是我在埃及最愉快的經驗。他說他知道我們每個人在旅途上都有同樣的遭遇,總是因為被騙而多付了一些錢,大家在聊天時也都在談論自己多付了多少錢,但卻很少聽到有人提到自己如何享受這當中的旅行。「難道大家只在意花錢,而忘了享受?」,有著廿年FELUCA帆船經驗的黑傑克當然意有所指。
平心而論,我生平第一次的埃及之旅是不愉快的,充滿許多挫敗。但是我很享受黑傑克船長帶給我的FELUCA之旅以及他充滿人生智慧的言語,也很享受在開羅汗哈里里市場裡抽水菸的百無聊賴,更享受在無垠沙漠裡夜宿星空的孤獨寂靜。我也相信,我總有一天會再回到這塊尼羅河孕育出來的土地上,不管有沒有阿拉的旨意。
簡銘甫 及其遠方的友人
2010年5月11日
伊朗女子by Shadi Ghadirian
或者,在《Like Every Day》裡頭,她乾脆直接以熨斗、茶壺、掃帚、飯鍋等尋常家務符號,取代面紗下的女子。有別於我們熟悉的貧乏面目,Shandi 的作品試著描述伊朗女人的全貌。
她說“這些影像是她的話語,也是居住於那獨特體制之下所有女人要說的話語,她有很多 - 很多話要說,而且她還要繼續說下去。”
轉載自綠沙發
2010年5月10日
週一聽音樂 女子好聲音二
Jacqueline Du Pre
Jacqueline Du Pre
今早這樣濕濕冷冷的天氣,還真適合聽一段Elgar(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曾寫過幸福洋溢的”愛的禮讚”的艾爾加,晚年這首帶點蕭瑟氛圍,最終又迎向勝利結局的大提琴協奏曲,可說是他的代表作。
Elgar: Cello Concerto 1st mov.
當然,提到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絕對沒有人會忘記這位大提琴,集衝突於一身天才,Jacqueline Du Pré(杜普蕾)。
有關杜普蕾的天才,包括贏得蘇季雅大提琴大賽(Suggia Gift)、16歲開始登台演出、並被羅斯托波維奇稱為「唯一可以超越我成就的年輕大提琴家」。但是這樣的天才似乎都是被嫉妒的;26歲時她開始發現她的手指漸漸失去感覺(後來診斷出為多發性硬化症),原本輝煌的演奏生涯煞時成過往,就連與音樂才子巴倫波音的婚姻也走入死窟…。這些人生重大的巨變,讓杜普蕾體會了生命中的天堂與地獄。
Elgar: Cello Concerto 2nd mov
杜普蕾在詮釋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時,正值她的黃金年代;但在她的演奏下,卻可以把那份悲劇與哀悽,用一種帶點女性的細膩卻不失堅毅的性格,毫不保留的詮釋;這也是為什麼杜普蕾的音樂如此吸引人,那是與生俱來的霸氣,在天才與女性特質的交柔下,更讓人無法抗拒。
Elgar: Cello Concerto 3rd mov
如此真切、動人的詮釋,諷刺的是,杜普蕾的一生無法像這首協奏曲一般,迎向一個勝利、光明的未來。她的病痛讓她無法留下更多動人的片段;她的早逝更讓八卦留下一個無解之謎。也許這就是天才的命運,創造音樂與舞台上的非凡成就,同時也得承受內心的孤獨、接受生命的無常。
感謝上天,雖然沒有給我們若大的天份,但卻可以腳踏實地的度過每一天。弔唁這位天才的同時,也讓我們跟著她的詮釋,一起迎向勝利與喜悅,期待生活中每一克拉的幸福。
Elgar: Cello Concerto 4th mov. - part 1
Elgar: Cello Concerto 4th mov. - part 2
(文/駐校寫手阿饅)
2010年5月9日
《Rainbow Soup》
圖/李德筠
/紀錄片/60分鐘/蕭紫菡
作者介紹:2004年紀錄片《審判日》獲台北電影節市台北主題銀獎,曾任無垢舞蹈劇場舞者,2008年赴西班牙浪遊,2009年製作台北藝穗節舞劇《流浪記》。
繪圖/賴品瑀
影片簡介:2008年9月,三個活得不怎麼得意的女人,荒謬而巧妙地帶著一筆錢,一只皮箱,一串懸而未決的疑惑,來到佛朗明哥舞蹈的發源地──西班牙塞維亞──學舞。
於是,什麼是《Rainbow soup》?是每天下課必備的精力濃湯,保肝補氣,適用挫折心碎等症侯,含有氣血再造成份。是狼狽的女人彼此分享情誼的媒介,是生活酸辣苦甜的真實總合…
時間:2010/05/13(四)pm7:30-9:30(放映-座談)
地點:學校咖啡館
票價:nt.150
2010年5月8日
王榆鈞與阿發小姐總是在路上─流浪影像音樂會
勇氣或許可以帶我們的肉體遠行,
但音樂和文字究竟能帶我們的心靈到多遠的地方?
兩位創作者帶著小小初衷,製作了《二十九頁書》所延伸出的「總是在路上─流浪影像音樂會」,演出將以音樂、詩歌和攝影的混合形式,傳遞旅行上從出發到回家的心境。我想我們對於真實世界的疑惑不再害怕了,為了發動更多的美好靈魂,將我們微小的力量和經驗分享給大家,旅行所賦予我們的精神食糧,我們將以行動來回應這世界。
5/9(日) pm 5:00
學校咖啡 Ecole cafe'
低消入場
http://yujun-afra.blogspot.com
王榆鈞
劇場音樂/獨立音樂創作者
blog.roodo.com/yujunwang
www.myspace.com/yujun
阿發小姐
影像拼貼創作者
international-circus.blogspot.com
關於2010總是在路上計畫
Always on the road Project
2007年冬天,我在青康藏高原做了一趟約五個月的旅行,出發的目的地在於到四川藏族小學教中文,不管在移動的範圍、氣溫的嚴苛考驗或是獨自一人旅行的艱辛程度上,似乎都能稱為一趟壯遊,但實際上,最終我並沒有達成當時出發的目標。這段旅程編寫成《二十九頁書》後,故事依舊尚未完成;2010年七月,我與音樂創作者王榆鈞將共同完成這趟未竟之旅,而這趟旅行,世界又會為我們帶來什麼驚喜呢?
詳情 http://yujun-afra.blogspot.com
時間及地點
2010年7-9月
四川甘孜縣茶扎鄉色須村藏族小學
目標
小朋友中文、音樂及畫畫教學
教導山中老師使用電腦基礎
一周一次的村民電影欣賞
計畫經費
《二十九頁書》販售經費
經費運用
◎學校設備需求
文具/畫畫/簡易生活用品
筆記型電腦/顯示器/外接硬碟各一台
◎計劃所需交通費用
兩張台北成都來回機票
《二十九頁書》
攝影/文 阿發小姐
攝影紀錄一段西藏的高原旅行,關於某些瞬間。
「在那些巨大風景或日常生活裡,最終最重要的,還是去傾聽我們身體發出來的微小聲音,催促著我們去相信或完成的重要小事。如果它躺在書櫃的某一天被取出時,能給予任何人一點點力量,我想這幾頁書才是真正的被完成了。」
200.NT/本(學校有販售,請洽櫃檯)
2010年5月7日
一閃一閃亮晶晶生命有多麼地差異 世界就多麼地美麗
電影簡介
影片裡四位包括『亞斯柏格』在內的廣泛自閉症孩子,呈現出他們不同於我們多數正常人的生命差異性。然而只要我們願意瞭解他們,累積更多善意的對待,他們就有機會發展出屬於他們特有的美麗生命,進而美麗了這個世界。
透過本部紀錄片將呈現四位包括『亞斯柏格』在內的廣泛自閉症孩子,影片呈現他們生活中的模樣,他們的感情、語言,以及行為模式的表達,讓大家瞭解感受到屬於他們的生命差異性。同時將他們畫作中的圖像元素,製作成電腦二D動畫,呈現出他們那難以言語表達的內心異想世界。 「一閃一閃亮晶晶」,給他們機會,他們將為這個世界增添視野,五彩繽紛我們生活的顏色,豐富了人類文化的樣貌。
三個好朋友媽媽,為了他們各自生命特別的孩子,經營同儕關係的感情互動學習,組成了自閉兒互助家庭。他們分別家住台北、高雄、花蓮,三個媽媽經常安排旅行,帶著孩子輪流拜訪彼此家庭,並住在彼此家庭。讓孩子們相處互動,並感受不同家庭生活的氛圍,學習認知新的環境。他們互相幫助相扶相持教養她們『自閉症』跟『亞斯柏格』的孩子。
三個孩子在媽媽們努力下,慢慢建立起友誼關係,開始有了初步的感情互動。他們在一起時的行為、語言互動,及相處對應方式,總是一連串的驚奇意外,令人時而莞爾,時而爆笑,時而哭笑不得。當然更多時候是令人看了心痛的。這在自閉症孩子來說是很不容易的,雖然不免還是時而衝突,媽媽們不放棄的努力著。
一閃一閃亮晶晶部落格
Youtube頻道
2010年5月6日
五月沙發電影院-女子好艾瑪的禮物 九個女人
五月份我們將在沙發電影院看見不同風貌的女子好。
德國電影-艾瑪的禮物(Emma's Bliss)
義大利電影-九個女人(Forget You Not)
阿根廷電影-情婦與鯨(La Puta y la ballena/The Whore and the Whale),
還有法國電影張曼玉主演的-錯的多美麗(Clean)
5/7艾瑪的禮物
【艾瑪的禮物】根據德國同名暢銷小說Emma’s Bliss改編而搬上銀幕,電影製片因機緣拜讀小說初稿,立刻被深深吸引感動,搶在小說出版之前,就買下電影翻拍版權,並著手進行籌備工作。男主角,導演一開始就鎖定由德國當紅男演員”縱慾“男主角「約肯‧沃格爾Jürgen Vogel」擔綱演出。
此部電影以小品的方式呈現死亡與生命遇見愛情的過程,有點通俗劇碼卻在通俗中看見以女性等待愛情的過程看見生命中最大的課題--死亡與經歷死亡還有中間的慾望。
劇中對於死亡的表現令人激賞。
劇情簡介:
艾瑪,早逝的父母只留給她一座被抵押的破落農場。宰殺豬隻,她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方法:對牠說情話,讓牠靜躺在臂彎裡,讓牠享受彼此的體溫,接著把刀溫柔地刺進喉頭,死亡就這麼從刀尖滲入體內,直到牠陷入沈睡狀態,安詳地闔眼離去。
農場裡雞鴨成群,好不熱鬧,艾瑪的內心卻經常感到無比的寂寞。雖然當地的巡警對她情有獨鍾,向她求婚,但艾瑪拒絕了!她喜歡飆摩托車排遣心中不悅,試圖在強烈的深沈震動中尋求慰藉,但每次飆車過後,孤寂依舊揮之不去。
某個夜晚,一輛名貴跑車撞進她的農場,搖搖欲墜的汽車殘骸裡竟躺著一個男人和一大袋現金。老天爺把一大筆錢直接送到艾瑪面前,甚至附贈一個她夢寐以求的男人……難道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5/14 (五) 九個女人
劇情簡介:
九個女人》的故事其實簡單,不過是眾多人生之中的九個剪影。因為懷孕,她們得以相遇,因為處在那樣特殊的環 境,因而之中的一些人,於是逐漸向彼此打開 心房。儘管她們或許社會階級與婚姻狀態有所差異,但她們多少都與這群夥伴們透露且分享了生命中的困境,以及對新生命所抱持的共同期待。
而 故事便蘊含在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之中。在這群女人中間,我們看不到外面世界的斷垣殘壁又或烽火如何止歇,看不到那些歷史課本上理當風起雲湧的時刻。 義大利戰敗了,美軍來了,她們的生活卻似乎沒什麼改變,而言談之間也似乎並無仇恨。僅僅在一些段落之中得以尋找生存不易的證據:「男孩太會吃了,我想生個 女孩」;僅僅在一些角色的哀傷之中,得以尋找那些太過深刻的傷痕。戰爭帶來的殘酷,在一片期待新生命的希望之下,顯得既不存在,卻又難以忽視。
導 演阿瓦提並不企圖去評價些什麼,僅僅是去描繪在不同生命軌跡下,卻蜿蜒至同一室待產的人生:與黑人美軍交往後懷孕的、新婚幸福的、丈夫因戰爭而死的、 有個無用丈夫的、有個無用丈夫另有個已婚情人的、嫁給義大利有錢人的美國女孩,以及希望墮胎的妓女。然而,儘管阿瓦提似乎並未企圖去評價些什麼,甚至讓其 中一名女子堂而皇之的偷情,她仍然預設了母親對於孩子總是充滿了憐愛--即使是希望墮胎的妓女,在深夜仍然被女主角發現在撫摸著肚皮,撫摸著尚未出世的孩 子。(本文轉自九個女人官方網站)
故事的背景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的義大利,以一群懷孕的女人為背景呈現女性力量,有個朋友對我說:媽媽才是真正有屌的人。當我當上媽媽之後我也體認到為母則強的定義,九個女人是一部建議可以帶著媽媽出門吃個晚餐(也許把爸爸丟在家裡),然後到學校咖啡館喝個小酒看場電影,也可以是幾個姊妹來喝杯瑪格莉特,配上不同時代的Girl's power。
與折磨,都是人生煎熬,也讓人性得以發光,平淡中,
反而有更多讓人咀嚼回味的空間了。
--- 藍祖蔚 (知名影評人)
接下來兩部電影,下週待續! 學校咖啡館-- 小玉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