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1日

5/21沙發電影院

情婦與鯨

6情婦與鯨A.jpg
(以下文章轉貼至聯影部落格)

刀畫過肉體,絕對是痛,刀畫過靈魂,更是痛。

手術刀切除罹患乳癌女性的乳房後,對於身體受創的女性會造成多大的創痛?答案可能只有當事人能夠回答,但在電影的世界中,如果要表現這樣的女人,只能訴諸創痛的表情?還是直接讓你看見傷口?

《情婦與鯨》的阿根廷導演路易斯.普恩佐選擇兩者兼備。


電影中,罹患乳癌的是女作家薇拉,她是極力在傳統父權社會中走出自己道路的前衛女郎,但是再開化再前衛的人,也躲不開病魔的襲擾,坦然面對,堅強承受,就是薇拉唯一的選擇。

失去了乳房,失去了優美的線條,失去了母性的器官,成為「少奶奶俱樂部」的會員,薇拉難免嗆然,但是她沒有因此懷憂喪志,尋找寫作的熱情,為一張美麗的照片尋訪背後的故事,成了她在手術後治療創痛的最佳療方。

《情 婦與鯨》一開始帶到手術後的薇拉的畫面,全都只帶出她的背影,讓觀眾透過醫生的表情和她的背影顫動來揣測她的心情,觀眾難免會想,戲劇世界畢竟是虛構而非 真實的,切除乳房的手術只能說說,很難在銀幕上讓觀眾看見,畢竟,我們很難要求演員以「肉身」來詮釋、示範「少奶奶」的身影,而且,一般人恐怕也不敢去面 對那麼逼真的刀痕。

但是,薇拉是堅強的女人,飾演她的女星Aitana Sánchez-Gijón更是曾經出任坎城影展評審和西班牙影藝學院總裁的西班牙知名女星,隨著劇情發展,她慢慢轉過身來,以最自然又最不自卑的姿態面對自己的生理殘缺。

薇拉切除了乳房,胸前還貼著繃帶膠布,她依舊忠誠於自己的感性和欲望,勇敢追尋短暫的感情與性愛,而且做過愛就拈男人上路,不想糾纏,不想陷入,是一位從情欲到生活都要完全自主的女性。

但是性愛就難免裸裎相見,一旦裸裎就很難避免胸口的那一刀,很難不讓觀眾看見胸前失落的乳房。

李安拍攝《色戒》時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針對改編張愛玲小說的甘苦時,說過一句話:「中國文學強調隱晦,追求盡在不言中的意境,但是電影卻是要讓人看見的藝術。」這個道理,《情婦與鯨》的導演路易斯.普恩佐同樣明白,同樣服膺,於是他決定讓觀眾看見薇拉的胸前風景。

薇拉第二次與情夫做愛時,先是撕開了胸前的膠布,她的右胸依舊豐滿高挺,但是左胸卻像是一個平原,只是多了一條手術刀痕。

一 看到這個正面鏡頭,觀眾難免掩目驚歎,那是電影世界追尋的殘忍奇觀,也是追求寫實人生的奇觀。看見「少奶奶」的胸前風景,多數觀眾就會油生同情與讚佩之 情,更加理解女主角的性格與心境,至於那一高一低的胸前風景是不會電腦動畫「處理」過的特效?坦白說,觀眾已經不太在意了。

接下來,導演安排她的情人讚美她說:「妳的身體好美。」他的話,其實也是觀眾的心聲,敢面對自己,坦然接受創痛,不因飽滿或殘缺而改變自己的裸露美學理念的人,不但勇氣十足,同時也很有信心,有信心又有勇氣,這樣的人,怎麼不美?

醫 學報告告訴我們,乳癌如同其他疾病一樣,會擾亂患者的生活及引發一連串不適應的情緒反應,包括對診斷的的恐懼、治療後的復原不確定性、女性身體形象的改 變…等,尤其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器官或曲線改變,《情婦與鯨》的薇拉,不但是特例,也成為罕見的樣版,不過,導演還不滿意只能用中景鏡頭捕捉她的正面肉 身,接下來,他還用近景鏡頭帶出了她胸前的手術刀痕,那一條暗紅的刀痕上還冒出不規則縫合的貓腸線,坦白說,那真是怵目驚心的視覺震撼。

我真的不知道Aitana Sánchez-Gijón是否動過切除乳房手術?也無法分辨那是電腦特效,還是現實奇觀?太震撼,太驚人了,是我的第一個反應,錯愕之餘,沒有任何理性的空間去思索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不管是真或假,從看見到想見,《情婦與鯨》給了電影表現美學一個耐人回味的視覺挑戰。

轉載自藍藍的movie blog,特此感謝



路易‧普恩佐(Luis Puenzo)以【官方說法】(The Official Story,1985)這部批判阿根廷軍事極權與獨裁主義的政治電影,在影壇聲名大噪,之後雖偶見新作,如改編自卡缪同名原作的【黑死病】(La Peste,2002),卻始終難以重拾往日榮光,二十年後,就在世人已逐漸淡忘這位影壇老匠之際,他竟以一部風格與內容都與過往作品迥然不同的愛情電影 【情婦與鯨】(La Puta y la Ballena,2004)重出江湖,並且無論內容與形式,都截然不同於一般。










蘿拉與薇拉
【情婦與鯨】的故事背景橫跨了歐洲的西班牙與拉丁美洲的阿根廷,他以令人望塵莫及的敘事手法,將時空各異、人生命運看似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塊兒的兩位女性,經由一隻擱淺的鯨魚,以及數張泛黃的老照片,給牽引在一起!

渾 身散發性感魅力,個性狂野不羈的阿根廷女子蘿拉,因愛情而成了攝影師的免費人體模特兒,當她尾隨情人來到一座荒島時,卻巧遇一位半瞎的琴師,在這個全然陌 生的環境裡,她逐漸發現了這位沉默寡言的探戈琴師,表面上是手風琴師,私底下,他也仰賴枕邊女人的皮肉與毒品來維生,並以他扣人心弦的琴藝與具有催情效果 的語句,讓她不自覺地為他所吸引,更糟糕的是,攝影師情人對她的態度此時卻是若即若離,直到她發現了攝影師與琴師間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 七十年後,另一位西班牙女子薇拉,雖然婚前,她曾經發表了一本深富自傳色彩、標榜浪漫自由性愛的女性主義小說,婚後,她卻成了創作靈感枯竭、鎮日忙著相夫 教子、生活百般無趣的雜誌社編輯,直到她發現自己是癌症末期患者,並因家族的遺傳基因,可能終究難逃此劫以後,她的人生才有了再次轉變的契機;切除腫瘤以 後的她,鎮日惶惶,萬念俱灰,深恐自己因失去女性特徵也同時失去性魅力,卻因尋找老照片中,與自己年輕時候的氣質相近,且相貌神似的女子蘿拉,連帶使得自 己的人生也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始終豔光四射的蘿拉,與一身樸素裝扮的薇拉,兩人的生活風格(蘿拉隨心所欲/薇拉壓抑本性)、社會階級 (蘿拉終日與底層社會的人廝混/薇拉則身處布爾喬亞階級)與角色扮演(蘿拉至死都只能勝任遇人不淑的情婦角色/薇拉也只能扮演與丈夫貌合神離的賢妻良母) 看似南轅北轍,實際上卻反映了女性一體兩面的人生,無論是情婦或者妻子,在現實人生裡,都一如那隻無故擱淺在岸邊、奄奄待斃的鯨魚般。
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255/1376659201_945dd7a482.jpg

著重女性心理的光影、配樂與編舞
除了導演路易‧普恩佐承自拉丁美洲文化裡,魔幻寫實的說故事技巧以外,摩洛哥裔攝影師喬瑟‧路易‧阿爾肯(Jose Luis Alcaine)獨一無二的運鏡與燈光效果,也使得這個原本就撲朔迷離的愛情故事,被渲染得更為神秘離奇。

喬瑟‧路易‧阿爾肯運用「日光燈」為主要光源,以反差對比不強烈,且光影混沌的暗色塊,營造出夢幻、神秘、魅惑的氣氛,以此凸顯出這些男人眼中所見的女性世界,一如大自然般的奧妙、令人敬畏,又充滿魅力。

另 一方面,本片的探戈音樂也如影隨形地伴隨著蘿拉與薇拉的人生起舞,而該片中讓觀者瞠目結舌的舞曲──「電燈泡」,乃出自丹尼爾(Daniel Tarrab)與安德烈(Andres Goldstein)這對作曲拍檔的傑作,他倆將導演賦予的重責大任「這必須是一首帶有傳奇色彩的探戈舞曲!」完美無缺地融入劇情架構,既成了全劇的靈魂 樂章,也替他們贏得「世界配樂大賽」最佳音樂發現獎、最佳電影配樂獎提名,以及「阿根廷影評協會」最佳音樂提名。

而編舞家史特克爾曼 (Stekelman),更為此曲畫龍點睛,將女主角蘿拉為了愛情而捨棄自由的孤注一擲,卻因情感的熱度過於熾烈,而被自己的熱情給灼傷的悲劇,以激情又 哀怨的女人獨舞拉開序幕,隨著另一位女性的加入,發展成充滿女性自主意識、向男性權威挑釁的女性雙人舞,這齣扣人心弦的「電燈泡」探戈舞蹈,使得此片的總 體成績更顯亮眼。

裸裎不相見的女體電影
美中不足的是,雖說【情婦與鯨】是一部徹頭徹尾以女性為主體的電影,卻是一部缺乏女性自主意識的沙文主義電影!兩位女主角動輒不吝出賣色相的全裸演出,相對於男演員的惜肉如金,使得全片焦點盡失,也使得此片從內容到形式,都成了不折不扣的「男性觀點」下的「女體」電影!

從 片中女主角們自暴自棄的生活態度,以及表面上看起來享有性愛自由,實際上,卻是男權社會裡的被剝削者與受害者,足見此片中處處充斥著男性沙豬的觀點,可悲 的是,直到最後一刻,導演都沒能讓他片中的兩位女主角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是任由被男人玩弄到遍體鱗傷的蘿拉,縱身躍進大海,以獲得最終的解脫!

雖 然,面對蘿拉如此這般的抉擇,身為觀者的我,也能抱持著同情與諒解,但是,我卻更希望能看到一如昆丁‧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的【玩命‧飛車‧殺人狂】(Grindhouse:Death Proof,2007)中的女子,她們面對男性無禮的對待時,不是坐以待斃,瑟縮在角落裡哭成一團,而是能夠持刀拿棍使槍,窮追不捨地迎擊痛宰敵人,跟男 人對幹的鐵娘子!

本文轉載自友善的貓Friendly Cat 特此感謝



http://www.you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