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2日

單車經濟/ FROM : 簡銘甫/ ICB十月號

前陣子朋友帶著他的「小摺」來咖啡館,側面看過去擱在椅子旁,活像是輪椅,我驚呼了一聲「你腳怎麼了?」。待我定睛回神,才看出這是一台摺起來小得不像話的單車。朋友一邊驕傲地介紹他的寶貝,一邊「復原」這台小摺,前後只花了15秒,比變形金剛還神奇,我又驚呼了一聲。

這個夏天,台灣除了一股洗東西洗到快動搖國本的風暴之外,就屬單車運動最振奮人心,像股熱帶氣旋風靡全島,還帶動了潛力驚人的單車經濟。一時間,有人股票漲了快四倍,有人賣車賣到缺貨,訂單排到半年之後,單車袋、護具、頭巾、背包全都成了賣場裡的熱賣商品。陳懷恩一定沒想到,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起碼有一趴都靠他,他拍的電影-單車環島日記「練習曲」,竟然帶動了數十億的經濟。

在台灣,全民騎單車是件讓人感動的「現象」,畢竟我們本身就是單車生產大國呀!每次看到國外媒體如何介紹台灣的單車設計及生產工業,眼眶就會莫名其妙泛紅,原來我們有一個如此低調的台灣之光。更神奇的是,這股單車「潮爆」,

竟意外完成了原本歐洲國家需要十幾年才可能達成的政策推廣,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搭配之下,將「節能、環保、健康、休閒」畢其功於一役,又是另一項台灣奇蹟。

歐洲人騎單車已經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層次分明;有專業競賽等級的LE TOUR DE FRANCE「環法自由車大賽」,也有強調都會浪漫風情的哥本哈根及阿姆斯特丹單車即景,至於休閒或是代步的觀念,那就幾乎囊括整個歐洲了。近年來,包括斯德哥爾摩、柏林,以及最近的巴黎,都不約而同推出都會自由行的單車概念,由政府做莊,在各大捷運站設立公用單車專用站,以電子收費方式供人租借,既節能又環保,一舉數得。但是人家的道路配套做得真是好,單車一定都劃有專用車道,還有專用號誌跟行人區別,單車也都能進入大眾捷運系統,真正做到無障礙的綠色通道。

我在柏林也有單車,而且我只騎老單車。通常我到柏林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一台老單車,而且一定得是腳煞車,然後一整個月騎著它在市區裡悠晃,好不自在。等到要回台灣時,再將它打包放入傢俱貨櫃裡,跟著我的貨一起回到台北,然後優雅地站在店的櫥窗裡。幸福經濟,滿分!

已是中年身材的大哥最近瘦身成功,原來他也買了一台國產小摺,每天清晨從萬華河堤步道一直騎到社子島來回,回家洗個澡之後,再神清氣爽的去上班。他最近又刷卡幫大嫂也買了台小摺,兩人準備在假日時一起去騎河邊的單車步道。健康經濟再加上感情經濟,又是滿分!

看到大哥的努力,我決定買條單車專用頭巾獎賞他。休閒運動用品店已經把單車相關商品設專區陳列了,我挑了一條醒目又好看的頭巾,接著又站在一堆好看的背包前左顧右盼,心裡想著,這些背包設計得真美,就算不騎車,背著逛街也好看,我下次要幫自己也買一個。美感經濟,也是滿分!

為了充分體現節能,朋友買了英國BROMPTON的經典小摺,每天騎著它跟著一起上下捷運去上班。這台車重量只有十一公斤,男生單手一提就可以到處趴趴走。上捷運時只須按照規定套個車套,當作隨身行李不必另外收費,既省錢又節能。綠能經濟,絕對滿分!

這麼多的經濟效益,難怪許多商業嗅覺敏銳的電子產業,或是其他不相干產業的龍頭,都紛紛「跨界」加入設計製造單車的行列。不過面對全球暖化的焦慮,以及高油價時代的來臨,「節能減碳」雖然已是當今王道,但吊詭的是,就在先進國家紛紛揚棄汽車而卯起來踩單車的同時,在廿年前還有六○%騎單車人口的印度,如今卻減少到四%,而中國騎單車人口也在急速萎縮中。如此不對稱的傾斜,就算全台灣人扶老攜幼、手腳並用來踩單車,也抵不上北京每日增加一千輛汽車所排出的廢氣量。

這都還是數據式的思考。如果真要認真計較起來,當大家發現,原來自己辛苦排隊半年才拿到的進口摺疊車,在它飄洋過海的途中,不知已經排放出多少二氧化碳,一定會哭笑不得。所以我呼籲,不管你要愛台灣還是愛地球,請購買台灣在地製作生產的單車。這樣,良心經濟,也會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