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8日

田園城市

本月精選好書






起初,我們都忘了閱讀的美麗與欣喜
本月學校咖啡館精心挑選各方好書及介紹
如果你在學校咖啡館坐著喝上一杯果汁或咖啡,也可以隨手翻翻
如果你想帶著書回家,全面八折
(我們一直都八折,只是那天有朋友說我們應該告訴大家)



書名:巴黎‧女孩風格設計
作者:Editions de Paris
定價:260元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人生中相處最久的房間,當然要是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啦!」

五彩繽紛的廚房擺飾,手工做的小東西……

讓我們來參觀巴黎女人精心打造的可愛房間吧!


「所謂的少女(girly),就是孩提時代喜歡的東西,長大後仍為其著迷的人。」設計師Laure這樣說。

充滿女孩子氣的居家空間,粉嫩又甜美的色調,連巴黎女人也深深著迷的溫柔與夢幻。


十四位把房間當成瑰寶般照料、快樂活出自我的巴黎男女,邀請你一塊兒享受「家的甜美」!令人動心的紡織品、溫暖的生活器皿、家族代代相傳的家具、藝術家朋友的畫作和雕塑,捨不得丟的破銅爛鐵……這些讓人愛不釋手的個人收藏品,無論是看或是用,都為生活在其中的人帶來了幸福。這樣的裝潢技巧確實令人讚嘆,每一樣裝飾還都是可愛的女孩風格用品!


附錄還有巴黎的女孩風格商店推薦指南!





伊東豊雄的建築冒險記10則 Toyo Ito's 10 Architecture Adventures
作者:伊東豐雄建築塾
譯者:謝宗哲
定價:300元
語言:繁體中文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二十一世紀建築的嶄新探討。



完成於上世紀末、令人驚豔的仙台媒體館將伊東豊雄推向了全球建築關注的光環。而東京表參道TOD'S、銀座MIKIMOTO Ginza2、西班牙瓦倫西亞的托維亞休閒公園、福岡Island City中央公園……伊東以讓人注目的豐沛能量進行創作,在近十年內完成了更多件力作,同時也關注於他念茲在茲的重要主題:「創造出基於相對關係所衍生出來的、猶如有機體般的建築」。



本書在此脈絡下,把讓世人驚豔不已的伊東豊雄與其事務所團隊歷時近兩年的創作、討論、編寫,各案子背後的設計思想與真髓,以一般讀者也能理解的方式闡明、濃縮於此精華小書中。



「……雖然只能說是終於抵達了未知洞窟最起碼的入口而已,然而只要接著往深處突進的話,或許便可以發現那個似乎令人充滿期待而雀躍不已、邁向『建築世界』的冒險正在等待著!」--伊東豊雄



台灣廢墟迷走 Roam the ruins of Taiwan
作者:姚瑞中
出版:2004.01 初版 / 2009.06 二刷
定價:350元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時空在廢墟靜止
一個奠基於失落的幻覺
一處無人跡的
美 好 他 方




書名:灰色的隱喻:時間、機會、攝影與決定性瞬間
作者:李昱宏
定價:360元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攝影是一種濃縮,它有封存時間的力量,能從時間流裡擷取某個瞬間,
儘管雖然有時以一種含蓄的方式展現,我們卻無法否定它反映真實的驚人魅力。


在攝影中,機會與瞬間密不可分,一如布列松所言:「在所有的表現形式裡,唯獨攝影可以捕捉到瞬間,攝影師總在找尋他個人認知的那個纖細、無可取代的瞬間,而捕捉瞬間的這個特色也成為相機最獨特的標誌。一位作家可以天馬行空的寫作,時間的順序對作家而言不至於構成任何的障礙,然而對攝影師來說,瞬間一旦消失,它便永遠的消失了。」


雖然攝影的起始在西方,書中內容源自作者多年的學術研究和攝影經驗,以少見的東方思維為切入點,藉由詮釋攝影的本質和緣由,連結至屬於東方的禪意概念,分享自己對攝影的熱情和身體力行之後歸納出的私房觀點。
亦特別針對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所提出的「決定的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概念,書寫自己的理論研究論證與反思觀察,與喜歡攝影的朋友一同體驗在灰色隱喻中的迷人魅力!




書名:方舟之石──基督教堂千禧之演
作者:王維潔
定價:300元
語言:中文
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王維潔,滿人,祖籍北京,出生於臺南。


擅長水彩畫與攝影,多次於國內外展出,風格清麗不俗。不僅專注於建築史與建築設計,對古代音樂及基督教神學亦有所涉獵。二十餘年來,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講授建築設計、建築歷史理論、美術史、音樂史相關課程。多次受託為成功大學製作紀念品及公共藝術,成大圖書館並為其畫作出版一套《藏書票》。著有專書《南歐廣場探索—古希臘至文藝復興》、《路康設計哲學》、《畫者手記》、《達文西密碼背後的假說》,並曾發表五十餘篇建築史與基督教藝術論文。





這是一本探討教堂起源與發展的歷史論述,是為對建築、宗教、與旅行有興趣的讀者而寫。教堂是中世紀藝術史的中心課題,千餘年間,教會代表權力(至少表面如此),主宰著社會。教堂建築反映了社會的價值觀。

教會與教堂的字源有二:一、由希臘文ekklesia來。此字原指「城邦政治中召喚公民的集會」,衍成英文ecclesia,成為信徒之集會與集會之場所。它既為活動本身,也同時指活動舉行的場所,如今是教會與教堂的正式用語;
二、由希臘文kuriakon來,希臘文意為「主的家」,而後轉化為古日耳曼語cirice,衍成德文Kirche,再變成英文的church,此為教堂與教會的一般用語。
習慣上,加上定冠詞的the Church,指組織;沒有定冠詞的church指聚會場所。中文之教會與教堂,通常前者指組織,後者指聚會場所。

唯教會一詞也具有組織與建築物的雙重含義,如「去教會」等同於「上教堂」,就是去做禮拜、去望彌撒、或去參加教會的各種活動。在本書中,教堂一詞專指聚會的建築物。


教堂是渡人彼岸的方舟,石代表建構物,此為書名「方舟之石」的由來。
石頭只是建材之一。木料、磚頭、陶瓦、琉璃、與金屬在教堂建造工程上,同居要角,但石頭另有深意。
《新約》以活石比喻神所揀選的基督,又以活石比喻信徒為靈宮與教堂。
耶穌出身石匠,在講道中常以石作術語為比喻。耶穌要把教會建在磐石之上。
石在聖經中具有教會的基礎與建構的意涵,筆者因此取其雙關之義。

副標題「教堂建築千禧之演」。本書以公元三○年耶穌殉難為始,以千禧末為終,講述第一個千禧年內教堂的發軔與興替。
選擇以千年為限是個痛苦的決定,如此將割捨仿羅馬與哥德風格兩段精彩的節目: 十一世紀的十字軍、聖殿武士、聖地牙哥朝聖等中古大戲;十二世紀加入神聖羅馬帝國霍亨史陶芬王朝(Hohenstaufen)的黨爭、法國北部有胥杰院長(Abbot Suger)領軍的炫麗哥德風格、法國東南有聖伯納領導的熙篤修會(Cîteaux)極簡風,這些政治與宗教事件,在在影響中古高峯期的教堂建築。要在同一本書細數這些政教糾葛,牽扯過廣,將戕害教堂建築的主體性;
但若割捨不論,則又淪於深度不足的窘境。因此本書決定寫到第十世紀,十一世紀之後的應該是另一本書的責任了。第一個千禧年正逢加洛林王朝的末路,在北方有公元九六二年興起的奧圖王朝(Ottonian Dynasty) 領導神聖羅馬帝國,在法國則由九八七年篡起的卡貝王朝(Capetian Dynasty)掌權,此刻是一個大時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大時代的開始。


沒有一本書能寫盡教堂,也不應該由一本書寫盡教堂。面對浩如繁星的案例,必須有所取捨。筆者依據歷史意義、保存良好、親身經驗、文獻資料足夠等四個原則來選取,剪裁成故事。研究西方文化,對基督教歷史與神學若無一定程度的學養,研究必逢瓶頸,治之僅及於皮相。本地非屬基督教國家,許多基督教理與軼事對西洋人是常識,對國人卻是陌生而遙遠。
在筆者的經驗裡,即便是本地基督教徒與天主教徒,對基督教歷史神學、聖人軼事、宗教藝術多半也是所知有限。是以本書主旨雖在教堂建築之演進,然而對神學的基本知識,以及宗教藝術上的象徵寓意也有著墨,為的是給不熟悉基督教的讀者更多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