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8日

行善的誘惑



乍看書名還真的不知道是怎樣的一本書!由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操刀的小說,有別於生硬的教科書,更多人性與管理的脈絡,也許可以更深一層的探究人性的面貌;畢竟不管是管理、行銷、廣告...等,一切都是來自於人性啊!


(文/王美恩)

心情蠻低潮的,在看完《行善的誘惑》之後。

道家總是講「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但彼得杜拉克這本小說中,卻訴說著平靜溫和低調還是無法善勝、善應。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也寫小說!是的,我想闡述故事來龍去脈的小說文體,比較能夠把人性微妙變化說清楚。人性來自於基因、人生經驗、天生性格、文化、氣候環境等等的影響,也塑造出每個人的獨特性,雖然心理學、組織社會學、人類生態系統等理論的發達,但「普遍」性的概念,是無法透悉人性,加上很多情境的化學變化,讓人性變得更難捉磨。

管理學已不是像是以前只重視效率、制度、策略等,強調管理過程中的帶人,人不是機器,所以帶人要懂人性,帶人也需要帶心。若是管理者是帶有宗教、人本情懷特質的人,這些特質在帶心的部分可以是優勢,但在處理負向人性上就可能是劣勢了。

在組織中的負向人性,包括操控、爭權、污名化、黑函攻擊、謠言散佈、自我圖利等等,而人本、人道、慈悲、低調的人際互動,能夠改善那些高調強勢的情境?或是能自我保護,不受傷害?

低調的多會省察自我,強勢的多會責怪他人,再加上旁邊許多的「正義」人的定罪,以及許多的「唯恐天下不亂」的小事化大事作風,總是使得情勢更加混亂,發酵,餘波盪漾不止。

關係從信任到不信任,從肯定到否定,從支持到懷疑到反對,需要引爆點、導火線,然而如果沒有平日的「奠基」,是無材料可以讓引爆的火勢延伸下去,也就是平日小小的火花被壓抑被模糊帶過,而這導火線就引爆所有的小火花了。

我以前總認為明哲保身的處世態度和道家的無為,總是可以獲得正義,但人性互動好像沒那麼單純咧?為他人設想,保護他人免於受傷的行善念頭,似乎也只會增加事情的複雜性?而人性在組織中的變化,能免疫於團體動力感染牽制的人還是佔少數?!

寫著寫著,悲觀氛圍瀰漫,不太像我的人生哲學……。

突然又想到先知者總是有犧牲的角色,這犧牲在當下往往是個「弱勢」,但時間拉長來看,就很難講,「後勁」力道往往是很大的。我想到耶穌與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