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

單簧管與吉他,二重敘事

盎然於是有聲


延著時間的軸線,毓庭和昱蓉用單簧管和吉他,在學校又寫下了另一個記錄。

在同一個作品之中,對單簧管而言,其實是古典的思維;對古典吉他來說,是一種技巧的突破。兩種樂器之間其實本來就有許多的差距,不僅僅是在音量或者是演出的技巧,對於歷史的發展與脈絡也是兩條不同的軸線。不是那麼多人會把這兩者聯想在一起。很開心,今天毓庭帶來這些,不管是原作或是改編的作品,都讓人有了新的想法;再加上演出者對樂曲的導聆,這些音樂似乎也不受時空的限制。




以下是來是毓庭的文字,一位不只是專注在音樂,還喜愛嘗試各種深度的單簧管演奏者:

川端康成在《古都》中引用了十九世紀日本小說家大佛次郎《京都之戀》中的一段:「北山的衫林層層疊疊,漫空籠翠,宛如雲層一般。山上還有一行行赤衫,其樹幹纖細,線條清晰,整座衫林像一個樂章,送來了悠長的林聲」。多年前讀過這段文字,此後只要步入森林,我彷彿總能聽見整座山林流洩出樂句,鳴響如風琴。「盎然,聲音」來自「生意盎然」,蓊鬱催化我們高昂的聲調,所言之物欣欣向榮。

《古都》是我心中將景致與心情融會最無縫的一則小說,透過川端描述,風景不再只是流動的視線,而成為深邃,及為內心的表達。如今單簧管與吉他這兩個木製樂器,借來森林的一部分,在兩者和出不熟悉樂聲裡,我想像見樹亦見林,自以下的改編與創作,共振生活起落,聲音於是盎然,盎然於是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