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

學校咖啡特別議題

中輟生的成因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約翰一書4:19
上週開始,學校咖啡館開始有個特別的議題-中輟生是誰
本篇文章我們將看見中輟生的成因,與你我或是新聞媒體上所說得完全不相同。

關心中輟生這群孩子,有必要從高關懷學生談起。嚴格說來,學校裡頭讓老師或校方頭痛的孩子不是只有中輟生,甚至,真正讓老師頭疼的不是中輟生,因為他們並沒有出現在學校,反而是高關懷學生讓老師費更多心力。

高關懷學生又稱作高危險群學生,似乎後者比較容易懂,但也容易貼上負面標籤。高危險的背後其實需要的是我們的高度關懷。高關懷學生是指一群生活適應不良的學生,主要呈現在兩方面,一則面對生活挑戰時發展出與其他同學不同的因應策略,二則其因應策略未能幫助他克服挑戰,反而受困其中

結果,反映在外顯行為上則有幾方面值得注意辨識:一、身體狀況常出現各種大小毛病,病假增加,自覺多病,醫生無法確認其患病與否。二、心理壓力大,心情差,自我期許低,對自我形象存有負面看法。三、家庭功能不健全,家人期許低,交友網絡弱,同儕關係差,或者有一群相同問題的朋友。四、出席率下降,成績退步,人際關係改變,偏差行為出現,反社會傾向,行為失常。五、近日內請喪假、同學或好友身亡、家暴、失戀、師生衝突。由此可知,在校老師面對最費心處理甚至頭痛的其實是這一群高關懷學生,如能及早發現學生的變化,對其輔導、轉介,或能幫助孩子克服其生命中的挑戰,順利掌握其周圍環境,自然平安成長。

親愛的讀者,切莫以為高關懷學生和自己的孩子沒關係,仔細辨別前述徵狀,不僅可以幫助自己的孩子成功面對生活挑戰,也有助於觀察孩子的交友情況,關心孩子的朋友才能真正關心自己的孩子。
高關懷學生未能克服生活挑戰,轉而選擇逃學、休學甚或傷害自我來減輕挫折,逃避壓力,那麼他們就極可能成為中輟生。根據近年的統計數據,從中輟生行為產生的因素分析,以個人因素來說,佔據第一的因素是作息不正常,即太晚睡,早上爬不起床;家庭因素則以父母、監護人管教失當為主;學校因素則主要來自對學校生活沒有興趣、考試壓力重等;社會因素則以受到不良同學影響為主。上述因素又以個人因素產生中輟的比率最高,其次是家庭因素、學校以及社會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因素的作息不正常竟與近來電腦網路、手機等三C產品普及有關。學生在家使用這類產品幾近失控的狀態,導致早上爬不起來,而父母礙於工作生計,幾次無法成功叫孩子上學後,中輟生就這樣產生了。這個結果很令人傻眼,不是嗎?因此,個人與家庭因素實需合而觀之。

接下來,我們將一起進入中輟生的世界,認識其中的負面因子。然而,請不要過度化約負面因子,將之等同於中輟生的標記。相反的,這些負面因子存在於你我生活的世界中,十分值得我們關注,而非予以非議。首先,中輟生面臨的共同因子方面,在管教態度包括嚴格、干涉、不關心、拒絕;親子關係則會出現情感疏離、衝突、缺乏溝通;家庭結構不完整的部分常見單親、繼親、隔代教養;自我概念則出現否定自我、自我價值低落、對自己失望;自我控制方面常見衝動、不會計畫、易受他人影響;因應策略則傾向逃避、壓抑情緒、不會尋求協助;認知思考偏向自我中心、壞處思考、歸咎他人、誇大後果;學業表現方面出現表現較差、不如預期、感到無趣;學校人際方面則感受老師敵意、感受被同學孤立;社區環境則常見社區貧窮、低社經地位。

身為一位基督徒,我清楚的知道這些負面因子其實就是罪的問題。對一般非基督徒的成人來說,也該注意到其實成人世界同樣存在這些負面因子。甚至可以說,這些負面因子從青少年時期就被餵養,有的隱藏,有的突出,總之他們依然存在於人與人所共同組成的世界裡。以下我們就針對中輟生世界中的個人和家庭負面因子討論。

個人負面因子包括,無法忍受高結構性活動,即必須長時間遵守人為規範並受各種時空限制,例如安靜待在班級上課。另外,其需求需要立即得到滿足,衝動性格,情緒難以控制,缺乏社交技巧等因子也很常見。最後,還有低自尊、低自信,這個因子有時外顯行為上是狂妄、叫囂、引人注目。家庭負面因子包括,家人有濫用藥物歷史,父母對孩子受教育低期待,父母離婚或破碎家庭,家庭成員曾輟學,家庭悲劇(家人死亡),父母不關心,得不到課業協助,家庭生活壓力大,以及受虐。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清楚感受到從高關懷學生到中輟生的光譜中,家庭功能失常是其基調。
家庭功能失常意味著,孩子缺乏父母所要澆灌給他的愛,一份無條件的愛,而沒能活在上帝所賜的愛的永生中。這份愛的缺乏,使得人為了填補這份愛的需求,產生各種光怪陸離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和其他家庭成員、學校同儕師長相互傷害,陷入一場無止境的循環。那份愛的需求,仍像一杯裝滿杯子的水倒在沙漠裡,一下就沒了。

是故,我說,中輟生是一群很需要愛的人,就像你我一樣,沒有特別不同。

By/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