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3日

乾杯!柏林大街

美麗新世界 by 簡銘甫

http://lh4.ggpht.com/_py-ZRESqeM8/SyM1NbY3_bI/AAAAAAAAEx4/k5RDvYdlxMw/s512/IMG_1233.JPG
每次進學校咖啡前總會看到門前右手邊綠色牛奶籃,上面寫著Love me twice愛物交換,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甚至開心的舉辦了一場不要錢趴踢,請大家到學校吃吃喝喝並拿自己曾經深愛的物品來為Love me twice著個活動作ㄧ個開始,一年過後,這個活動一直默默的進行著,有時經過會感覺充滿寶藏西,有時會覺得像是資源回收 ; 有時,物品被拿走的多,放置的人少....今天的文章在柏林發生同時也是Love me twice愛物交換的起源與靈感。學校咖啡館

「不要錢商店」UMSONSTLADEN熄燈打烊了,就在柏林圍牆倒塌廿週年 之前。東西德統一以來,BERNAUERSTRASSE一直是柏林無政府主義的大本營,「不要錢商店」則像是這裡的灘頭堡般,矢言對抗消費資本主義。這個 最後的烏托邦,還是撤守了。現在這條街成了柏林新興的藝廊一條街,明亮乾淨的落地窗取代了朋克的雜亂塗鴉,建築物的門面也都全面粉刷,好迎接陸陸續續搬入 的中產階級。

雖然我總喜歡在字裡行間描述柏林的社會主義街景,或是捕捉無政府主義的一舉一動,但我絕對不是反社會傾向的憤青。我只是喜歡在日漸僵化的社會體制裡,尋找呼吸新鮮氧氣的可能性,而自由開放的柏林,正好提供了這樣有機的環境。

要替柏林下定義,我會選擇一個字「酷」。但是柏林的酷,不在於表面行為的我行我素,而在於行為背後的思想主義。

剛剛前文提到的「不要錢商店」,它的思想便在於反對資本消費主義。它認為「消費」這個概念是世界快速腐化的元兇,於是提倡大家可以自由在店裡免費交換物品;把不需要的物資放在店裡,當然也可以不花一分一毫帶走店裡任何一件所需東西。

再 拿公社(德文KOMMUNE)为例。德國一向有著大量的社會主義信徒,這些人延續著嘻皮運動以來的夢想,認為親近大自然才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社群自治才 是最適合他們的社會體制。於是他們許多人遠離城市,在鄉間蓋起自己的房子,用的全是最環保的材質;成立自己的社群、家庭,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下一代。而在東 德瓦解之後,許多德國年輕人也搬來東柏林,利用這裡廉價的房租以及殘留的社會主義裡想,在這裡奉行他們裡想中的公社生活。

的幾位朋友住在栗子大街上的K77公社已經有將近廿年,他們當初是以SQUAT的身分住在這裡,經過1992年與政府的抗爭之後,才與屋主協議簽約,擁有長期這在這裡的權利。目前K77公社的固定居民大約有廿來位,其中一些已經組成家庭,所分配到的生活空間也大一些。

柏林的公社跟一般的分租公寓WG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分租公寓沒有集體的財務管理,各人自掃門前雪,搬進搬出都憑個人的自由意志。但是公社不同,公社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有屬於自己的民主管理機制,更重要的是有「共同基金」,而基金的運用都必須受到全體居民的監督。

K77 公社沒有意圖要實驗民主,但是它創造了一個小型的理想社會,這個社會的成員彼此在生活互相扶持,輪流做著清潔工作,也志願每天下廚煮晚餐給廿多人吃,順便 在大餐桌上討論一些生活裡的瑣事。可以說,K77繼續在生活裡堅持的理想,就是我們現代社會持續在失去的人類精神。

柏林另外一種具有思想的酷,指的是「集體社群」GEMEINSCHAFT。栗子大街85號的「晨曦咖啡館」MORGENROT CAFÉ是個老字號的集體社群咖啡館,他們許多人也住這樓上的公社裡。

晨 曦咖啡館的所謂集體社群概念,在於獲利由全體工作人員分享,裡面的政策以及工作時間也由所工作人員自決。裡面有核心成員負責工作協調以及基本店務管理,但 是其他部分則交由自由心證,沒有老闆或是主管會來查核,也沒有人來規定服裝或是禮節,個人的自由還是受到很大的尊重。雖然強調個人價值,但是「集體」的意 義才是這個團體裡的核心思想。團體裡的每個成員都要彼此支援,但是沒有人會計較誰貢獻得多少。如果有人最終得不到「團體」的認同,那麼這個人便會自然地退 場,因為畢竟是他先不認同這個「團體」。

好幾年前,晨曦公社裡的MARCO曾經執行過一個 「免費食物計劃」,就是到各個大超市裡蒐集即將過期丟棄的食品,然後分別放置在湧泉大街以及栗子大街的公社騎樓裡,給公社裡的成員自由取用。後來這個計劃 執行了一年多,遭遇許多阻力,主要是阻力來自於附近的零售業者,他們抗議許多居民不再去他們店裡購物,因為大家都跑來公社騎樓裡索取免費食物。

另 外在BERGSTRASSE的ACKERKELLER,則是另一家老字號的集體社群同志酒吧。這裡的成員不必出資擁有酒吧,但是要義務在酒吧裡工作,維持 酒吧的運作,而唯一的報酬可能就是:有免費的飲料提供。這裡每週日還提供VOKUE,只要以幾塊歐元的代價,就可以在這裡享用溫熱的晚餐,也算是柏林集體 社群的特色,用意在照顧低收入的人。在ACKERKELLER維繫大家義務工作的動力,其實是一股理想的向心力,要讓這個地方成為自己的第二個家。同志社 群本來就是社會裡的弱勢,但是在柏林,他們的能見度很高;現任的副總理兼外交部長WESTERWELLE以及柏林市的市長WOWEREIT都是出櫃的同 志。

但是並非所有柏林「很酷」的活動,都要高舉社會主義大旗。在PRENZLAUER BERG的「酒莊」WEINEREI,就是一個商業經營,但是點子趣味的例子。這裡平時就已經是一個自助式的CAFE,餐點超低廉。到了晚上八點,則有兩 塊歐元紅酒喝到飽的活動。遊戲規則是,每人付兩塊錢拿到一個空酒杯,接著大家就跟喝想要喝的酒,也可以去大廳裡取用熱食。等到要離開時,大家自由心證地付 錢,覺得該付多少就付多少。乍聽之下,這似乎又是個繼「免費食物」之後,會遭到大家濫用的另一項美意,但事實證明,柏林人都還是規規矩矩,甚至有點大方的 消費者,這家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也許上面提到柏林許多地方,許多人的生活方式或是理念, 會被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社群視為「標新立異」,但老實說,柏林人一點都不在乎。柏林人在乎的是,他們怎麼重新定義社會,怎麼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去建造他 們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城市,在乎的是:自由。他們習慣在餐後自己把餐盤端到吧檯去,習慣帶著購物袋去超市購物。他們回收垃圾、回收路邊丟棄的傢俱,甚至回收 地鐵票。他們會在出站後,把仍然有效的地鐵票放在票口,讓下一個人不必買票就可以使用。

啊!該怎麼形容像是柏林這樣一個可愛的地方呢?就叫她美麗新世界吧!
by/簡銘甫 (原文for藝術與設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