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

簡銘甫--改變

香港朋友寄來的賀年簡訊簡潔有力:HAPPY NEW YEAR,AND DON'T LOOK BACK!去年金融風暴下的香港,糟得有夠徹底;而且同樣的故事從紐約傳到倫敦,再傳到東京、新加坡。同樣的數據:股市市值蒸發三分之二、銀行大幅降息接近零利率、經濟成長由正變負;同樣的關鍵字:蕭條、危機、倒閉、裁員、減薪。這真的就是當今最簡義的全球化了。


聽說德國在這一波的金融危機中表現相對堅挺,聖誕節新年假期的消費業績一如以往亮麗。我在吃早餐時把這件事告訴德國朋友,他只是一笑置之,接著順手就把收音機關掉。他已經受夠大家沒日沒夜地討論「經濟危機」;電視裡看了十遍,收音機裡還要再聽一百遍。如果連買件內褲這種簡單的消費行為,都要新聞來教導他反覆思考,那他寧可把希望寄託於瑞士正在維修中的「大強子對撞機」期待它趕快撞出個黑洞來,讓大家早日同歸於盡。

全球化這下真是蓋棺論定了,墓誌銘上還不光彩地寫著:集體焦慮、集體疲乏。全球化的集體焦慮,大家都在報紙、廣播、電視裡領教過了,小到反反覆覆的牛奶製品三聚氰胺問題,大到沒完沒了的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至於全球化的集體疲乏,大家此刻正在經歷:經濟蕭條、成長衰退、通貨緊縮;連以巴戰爭都在這個時候跑來搏版面,反美反猶太的情緒又在歐洲和中亞歹戲拖棚地上演起來。

去年有一本好書DEEP ECONOMY「在地的幸福經濟」,一針見血道出了全球經濟過度成長的迷思,認為過去十年來全球化所追求的高經濟成長,其實就是造成世界政治經濟嚴重失衡的禍首。但是世界不會因此而終結,我們不要太在意世界經濟的槓桿原理,只要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方式,從個人生活型態做起,一直到發展生態農業、建立社區經濟,「過熱」的經濟自然會慢慢降溫,同樣我們的地球也會。這不也是大家喊了很多年的口號「簡單生活」嗎?

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情等待改變,但是大家真的沒必要捨近求遠。被公認為救世主的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終於走馬上任,他競選時的演說主題「改變」CHANGE,獲選全球許多雜誌的2008年風雲字彙。但是大家真的期待有人隻手可以改變世界嗎?這個世界不缺口號,缺的是具體行動。在這個前提下,我寧願相信「歐巴馬」是一種現象,是能夠把「改變」付諸為「行動」的普世現象。

身為住在太平洋小島上的一個世界公民,我今年也有許多事情想改變。我不想再聽到有人提「文化創意產業」,也不要有人沒事老說「海角七號」或是「消費卷」。我希望台灣的劣質電視台可以倒掉一半,這樣我才願意去買平面電視來救台灣的面板產業。我希望河濱腳踏車步道可以拓寬,這樣人車就不會擦撞,最好是市區也規劃腳踏車專用道,讓腳踏車真正成為代步工具。我希望台北市可以很快有個像樣的農夫市集,讓都會裡的人可以更親近生態農業。我希望台灣的雜誌出版業者不要再怠惰,內容千篇一律,除了消費還是消費,格調簡直比對岸還不如。我希望台灣的年輕人能多看看世界,不要變成井底之蛙後還自我感覺良好。VOILA!

全文轉載自http://blog.roodo.com/cafetutto/archives/8345353.html 簡銘甫樂多部落格
銘甫,祝你在德國開心! GOD SPEED

性義工

全文轉載東吳社工系講師王美恩推薦"性義工"ㄧ書的文章,這是另ㄧ種看待世界上還發生著其他事,不是只有總統光碟或是同志疑雲就是整片天,雖然本書是ㄧ年前的"新書",也不ㄧ定符合每個人的價值觀,且看看王美恩如何用專業社工角度切入這樣的議題。



「性義工」---光看這書名,對於台灣人一定很難猜出內容是什麼,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義工。

翻開書細細閱讀,了解了書名的意思後,第一個感覺是,真是尊重人權到極至的想法。

身心障礙者是肢體或心智上的障礙,不代表他們情感需求以及性需求的無能。

這是一本探討身心障礙者的性需求的報導文學,也觸碰到 性與生命意義 的議題。

不能夠自己完成作愛過程的身心障礙者,有人了解,有人同理,更有人願意當義工,從提供手淫服務,到性交服務,或是現場協助夫婦皆是身心障礙者的人做愛。這些人就是「性義工」。〈看到這,在你心中是不是有些震撼~~~

「市政府會發給我們『性』的費用,毎個月三次」….一位脊椎損傷的朋友訴說著…..

哇!這是哪一國的殘障福利啊!?這麼開放!!!!

我想對社會開放度有點了解的人,應該可以猜的到,就是那對許多禁忌議題〈像是性、毒品等〉一直很開放的 荷蘭。

他們的身心殘障者可以花費請一般應召女郎,也可以找NPO型態的性服務組織買春,夠「先進」吧!!荷蘭有一個頗有名氣,專為身心障礙者提供性服務的NPO組織----SAR,也促進改革許多社會上性別不平等的制度。〈真是可惜,去年八月我在荷蘭時,尚不知這組織。〉

而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人,河合香織,整本書的主訴是報導日本性義工的狀況,荷蘭只是一小部分,真是沒想到日本這部分這麼開放。

書中採訪了許多身心殘障者的故事,以前我只注意過身心殘障者的情感需求的問題,這本書提醒了我忽略了所有生物都有的性需求。但是社會發展中的人權程度,也會影響著對這件事的看法。有些人可能就會覺得,身心殘障者能求生存就不錯了,還圖個什麼性滿足!

不單是男性身心殘障者有需求,女性一樣也有,書中有這樣的男性性義工故事。

也有細緻注意到同性戀的需求。

作者在探索相關性的議題時,同時也在思索性的意義,也在整理自己對性的看法,挑戰自己認知的極限,以及讀者認知的極限。

其實不論性別,我想有人因愛而性,有人因性而愛。身心殘障者也一樣。但是性義工服務的倫理之一,就是不能產生感情。也有性義工強調在性交過程,不能有親吻的動作。

所 以那倫理界限,取決於「感情」不能是種服務,而「性」可以;「親吻」不能是種服務,但「性」可以。那我可以說,性服務是滿足生理層面需求,但感情或是親吻 確是需要靈魂的誠實,而不是出自於同情或是幫助??若是這樣,情感層面的滿足,才真是高難度〈層次〉呢!對一般不是身心殘障的人,不是也一樣嗎?

愛及情感依附,溫暖的人際關係,被專注地對待,被深深地了解......這些才是人類終極最想要的東西吧,或許這才是 所提供最好的內涵。

2009年2月25日

生命教育

這幾天除了前總統禁食的新聞之外,看到了ㄧ個小版面的台大研究生疑似虐貓的事件延伸出來許多動保人士大肆撻伐的畫面,每個愛貓人義憤填膺的請李姓研究生出面對質,當然,當事者拒絕對質也否認了被控訴虐貓罪名。(回家第一天)
突然想起"MARCI- BUBU"--美西卜卜--兩年前在公司門口同事撿到用紙箱被裝起來的一隻ㄧ個月大又受傷且低血糖的小貓(至今我都認為那是他是貓媽媽決定放棄的小貓), 理所當然的同事ㄧ致認為在我失去愛貓的兩個月後,為家裡其他的貓咪帶來生命力,也為自己帶來生命力,就這樣,美西卜卜進入我們ㄧ家四貓兩狗的生活裡,也同 時成為大家玩耍欺負的對象及我生命中的小天使,即使他現在是家裡欺負弱小"霸凌貓".....

(回家第一周)
ㄧ直以來,我們成長的教育環境中並沒有太多對生命該如何看待也沒有教育我們該如何欣賞生命的美麗,有的是要好好唸書將來當律師或是醫師,不能當武師只能看功夫,養公的狗貓可以不用結紮讓他去外面生小孩,反正不是生在自己家;要養狗貓就要養林志玲養的那一種,管他是不是"大哥"繁殖場繁殖出來有遺傳疾病的狗;家裡的狗貓年紀大了就讓他安樂死,反正也養了這麼多年;景氣不好,就把狗丟到山上,反正他們有謀生能力;巷子口十多年的羊肉店賣的是狗肉也事不甘己....就這樣,我們在只要考上台大的教育之下長大,也沒有人告訴我們如何"尊重生命"。

不過令人開心的事近年反動的力道開始出現,如動保法的通過或是許多團體開始在做領養甚至是國外行之有年的TNR(流浪動物餵養結紮放養),也有動物119等有心人士,即使微弱,但也是一種出現、一種反動的力道;只是,速度是不是跟的上人心的變化及抑鬱甚或是矯飾變態?
動保法雖然通過,只是動物在法律上依舊是物品及私人財產,而相關人員如動檢所的行政人員只有司法權,並無執行的權利,又即使是把屬於自己的"物品"剝層皮或是用強力膠塗滿身體做""活體實驗,只要還活著,只罰幾萬元(如果被抓到的話),現在有些政治人物開始對於尊重生命的議題關注並且準備立法,也參照國外保護動物而設立動物警察,雖然在某個方面而言,動物警察並不是太完善的作法,只是在這樣的時候,動保法的修正與動物警察的設立是較為迅速的作法;學校咖啡館再側邊欄貼了ㄧ個一定要做的連結,支持動物警察的成立連署,請大家告訴大家,我們試試看這個方法,把尊重生命努力實踐!!
(回家一年後,剛結紮完)
這是我的MERCI-BUBU(法文的謝謝改裝版),左耳的缺口是在一個月大時就有的,據醫師推斷應該是被野狗攻擊,現在的他,體型已經是我們家貓咪中的第一名,每天上廁所ㄧ定會有她窩在大腿.....................

2009年2月24日

啟發創意的經典海報

來自於PEGA BLOG的精挑細選

所有的排版及顏色 , 都令人覺得想消費!

當然消費並非學校咖啡希望分享這篇文章的重點,重點在於分享設計的美感

"米國"計劃性的消費巨輪在那個年代開始推動,美國人也開始大量的消費及製造垃圾

這個議題,留待有機會再討論!此篇文章我們就欣賞當時的平面設計即可。



按此圖可連結原始網站,有五十張的經典設計。(還有年輕可愛的伍迪艾倫!)


2009年2月23日

週一症候群?!

又是ㄧ個美麗的週一早晨,都市中不斷移動的空間,我們移動著,捷運上、開著車、機車單車狂飆舞,就這樣我們有開始了新的ㄧ週,請開心並滿懷希望,因為這一天會發生事情都不在預期內,也許老闆心情好、也許教授穿了一件T-Back被隔壁同學餘光瞄見、也許這樣的工作再也忍受不了、也許想出國唸書?又也許,其實應該要付出行動做點所謂的善行(把被愚蠢又沙文的男友狠狠的甩掉)...
天馬行空加上蒙太奇剪接的禮拜一,學校咖啡館提供ㄧ個令人振奮的音樂讓你有空聽聽,還記得那個主唱似乎死了兩次的"天團",一個在非常文藝青年時必備的常識音樂,一個讓自己可以開心的在擁擠髒亂的房間裡頭撞上天花板的音樂。

"THE DOORS"---Love me two times


(謝謝音樂人阿饅提供)




附註:這陣子,學校的"Love me twice"二手資源站似乎東西有點越來越少,如果家裡有什麼需要讓別人再愛一次的物品,請拿到學校讓別人愛他吧!
相關文章請見--->二手資源幸福社區Love me twice

2009年2月21日

PEGA---轉個彎賺錢

每天,已越來越多人在學校的部落格上偷閒也好,上課也好,我們開始會更認真的放上有趣或是對社會有貢獻或是...........可以下飯也上廳堂的文章!
Class 1--PEGA D&E,以後都會有不定時的訊息在學校部落格上,以下擷取自其網頁敘述,謝謝Eros!


PEGA D&E為Pegatron的工業設計部門,源自ASUSD ESIGN,在成功創造出ASUS自有品牌後,PEGA D&E 帶著強大的設計能力,和豐富的機電整合經驗,提供企業從策略規劃、設計執行到量產完成之全面性服務。並積極跨足其他產業之工業設計、互動設計、體驗設計、 品牌策略規劃、材質及製程研發等服務。並網羅來自瑞典、西班牙、法國、阿根廷、哥倫比亞等世界各地的頂尖設計人才,期望藉由不同文化的衝擊,激盪出更多元 化、更具世界觀的設計產品及服務。 2008年義大利米蘭家具展中,PEGA D&E首次公開展現具爆發力的創作能量,並以黑馬之姿廣受媒體及設計界的關注。以「Between On & Off」 為概念發想,重新詮釋生活中關於「開與關」的各種可能性,並以細緻的工法將機電整合,呈現單純、貼近生活的外型設計。其中幾項設計,更已進入量產評估階 段,打破傳統「好設計無法量產」的迷思。 PEGA D&E強調機電整合,與一般設計公司不同的是,它有堅強的研發陣容及後續製造服務,上下游垂直整合的服務內容使產品能在最短的時間上市,並提供少 量多樣的生產服務,迎合市場多變性的訴求。有鑒於地球資源逐漸匱乏, PEGA D&E更早在多年前即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資金,於環保材質的開發及製程研究上,希望盡一己之力帶動其他產業的跟進,創造設計對社會的影響力及永續價 值,為地球貢獻一份心力。

轉個彎賺錢byChichen_Lin form PEGA Blog

在一片經濟衰退的風暴下,大家都在期待危機中的轉機,尋覓不景氣中的獲利靈藥。仔細觀察後不難發現,還是有許多產業不受經濟蕭條的影響。例如食品,電信服務,醫療製藥等。有些產業更是在一片蕭條中逆勢成長,例如電玩遊戲,化妝品,教育補習班,速食連鎖店等。

不景氣影響的不只是消費者的荷包,更是消費者的心理狀態,和整體社會氣氛。帶動了算命業,療傷系商品,交友網站的逆勢成長。究竟景氣對設計有何影響呢? IDEO 的Tim Brown 認為經濟的蕭條可能使消費者更期待穩定感,著重對生活中的永續價值。這 樣的影響有助於創新研發,尤其是對環境保護的創新。這多少也顯示了設計在蕭條的經濟下日益重要。除了消費者心理上期待經典好設計的價值感,在荷包緊縮下, 生命短暫的gadget式消費品將率先被排除在購買清單外。可是在中國,我們卻看到了另一有趣的現象,低價的山寨機風潮。

談到山寨機,或許讓捍衛品牌及雋永經典的設計師們內心五味雜陳。生命週期機極短,三不五時就有新花樣,不費時作冗長的市場和使用者研究。從有七個大 喇叭的大聲農民機,到聲音大、按鍵大、字體大與待機半個月的老人專用機。我們除了看到沒有矜持的務實變通,其實也看到了完全針對使用者的迅速反應。與其說 它符合使用者行為,不如說它大膽驗證對使用者行為的預設。反正,山寨機就是變,不對位之處就下次再修,而距離下次的時間可是短的可怕。在成本相對低廉的狀 況下,反而能針對特定族群做某種程度的客製化,在”設計”上的彈性相對較大。設計研發提升品質,低價電腦減低消費猶豫,思考的方向還是不外乎如何讓消費者 掏錢掏得心甘情願。這讓我想到,是否有其它模式讓消費經濟不再是線性的”使用者買,供應者賣”呢?

這裡想分享的是一個古老的例子,在1964年法國里昂發生的故事。在那個時候,里昂市公車只有站牌,等車的人常常需要忍受不佳的天氣。Jean- Claude Decaux 這位先生決定用提供市政府免費的公車休息站賺錢。這些公車休息站經過良好設計,美觀耐用,加強整齊的市容。而且定時專人清掃,以維護整潔,市政府不用花一 分錢。錢從哪來? 廣告。Jean-Claude Decaux 集結了廣告主的費用,製作利於公共設施及行人的休息站。

為了提升廣告點的形象與效益,設計一直是JCDecaux的重點。Philippe Starck, Martin Szekely, Norman Foster 都曾為JCDecaux設計過公共設施。現在JCDecaux是世界第二大戶外及交通運輸廣告公司,2008年營業額 21億6千8百萬歐元。業務擴及54個國家。http://www.jcdecaux.co.uk/
值得注意的是廣告的支架體具有相當美感及品質,放置點也經過謹慎評估,和在台灣常見的公車上的雜亂廣告有非常大的不同。這也是吸引注重形象(也就是預算較高)廣告主的原因。JCDecaux的廣告在精確的掌控下有很大的效益。以公車站為例,行人,市政府,廣告主,廠商,都站在贏的一端。在不景氣下如何獲利,看來除了質的提升與價的降低,需要的更是對消費模式的重新思考,轉個彎賺錢吧。

MID家庭現場直擊------甜蜜狀況

(點圖可連結至 PEGA BLOG)


2009年2月20日

每個人都可自由享用"防曬乳"....

第99堂課

即將播放幾年前的音樂也是幾年前的影片,好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被半強迫式的看一些恐嚇性強過於報導性的媒體,不管是水果或是字母類,所有的意識形態都在"焦慮每一天",到了自助餐廳還得豎起耳朵仰著頭看著電視新聞敘述某些"駭人事故",更有甚者就是像電影主角的總統一家的"楚門世界",活生生血淋淋的陪我們下床穿鞋、上班開車、辦公廣播、晚安睡覺的每一天,突然間!筆者感謝上帝我家沒有電視也沒有報紙及任何週刊,工作的地方也看不到任何的水果數字媒體,阿們。

Everyone's Free(to wear sunsrceen) 每個人都可自由享用"防曬乳"
採擷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專欄女作家Mary Schmich在1997年6月所發表的一篇關於「奉勸年輕世代莫虛擲青春,徒留遺憾」的隨性短文文字而成,曾經勇奪英國金榜冠軍的Everybody's Free (To Wear Sunscreen)。請享用!





Ladies and Gentlemen of the class of '99. Wear sunscreen.
If I could offer you one tip for the future, sunscreen
would be it. The long-term benefits of sunscreen have been proved by
scientists whereas the rest of my advice has no basis more reliable than my
own meandering experience... I will dispense this advice now

Enjoy the power and beauty of your youth; oh,nevermind, you will not understand the power and beauty of your youth until they've faded. But trust me, in 20 years you'll look back at photos of yourself and recall in a way you can't grasp now, how much possibility lay before you and how fabulous you really looked. You are NOT as fat as you imagine.

Don't worry about the future; or worry, but know that worrying is as effective as trying to solve an algebra equation by chewing bubblegum. The real toubles in life are apt to be things that never crossed your worried mind; the kind the blindside you at 4pm on some idle Tuesday.
Do one thing everyday that scares you.

Sing.

Don't be reckless with other peoples hearts. Don't put up with people who are reckless with yours.

Floss.

Don't waste your time on jealousy; sometimes you're ahead, sometimes you're behind. The race is long, and in the end, it's only with yourself.
Remember compliments you receive. Forget the insults. If you suceed in doing this, tell me how.
Keep your old love letters. Throw away your old bank statements.

Stretch.

Don't feel guilty if you don't know what you want to do with your life.
the most interesting people I know didn't know at 22 what they wanted to do with their lives, some of the most ineresting 40 year olds I know still don't.

Get plenty of calcium.

Be kind to your knees, you'll miss them when they're gone.Maybe you'll marry, maybe you won't. Maybe you'll have children, maybe you won't. Maybe you'll divorce at 40. Maybe you'll dance the funky chicken on your 75th wedding anniversary....

Whatever you do, don't congratulate yourself too much or berate yourself either - your
choices are half chance, so are everybody else's

Enjoy your body, use it every way you can... don't be afraid of it, or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it... it's the greatest instrument you'll ever own.

Dance... even if you have nowhere else to do it but in your own living room.
Read the directions, even if you don't follow them.
Do NOT read beauty magazines they will only make
you feel UGLY.

Get to know your parents, you never know when they might be gone for good. Be nice to your siblings; They're your best link to your past, and the people most likely to stick with you in the future

Understand that friends come and go, except for the precious few you should hold on.
Work hard to bridge the gaps in geography and lifestyle because the older you get, the more you need the people you knew when you were young.

Live in New York City once, but leave before it makes you hard.
Live in Northern California once, but, leave before it makes you soft.

Travel.

Accept certain inalienable truths. Prices will rise, Politicians will philander, you too will get old.
And when you do, you'll fantasize that when you were young, prices were reasonable, politicians
were noble, and children respected their elders. Respect your elders.

Don't expect anyone else to support you. Maybe you'll have a trust fund, maybe you'll have a wealthy spouse; but you never know when either one might run out.

Don't mess too much with your hair, or by the time you're 40, it will look 85.

Be careful whose advice you buy, but, be patient with those who supply it.
Advice is a form of nostalgia; dispensing it is a way of fishing the past from the disposal, wiping it off, painting over the ugly parts, and recycling it for more than it's worth.

But trust me on the sunscreen.

2009年2月19日

被神揀選的子民 / Chosen people

以下全文轉載自國立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策展人,強力的推薦到關渡走走,看台灣藝術家與以色列藝術家的作品想你說話,去,離開城市,也許神會對你說話!



2009
台灣以色列青年藝術家交流展 按此連結關渡美術館網站

攤開世界地圖,緯度相近的台灣與以色列分據著亞洲大陸東西兩方的邊緣之境。兩者位處亞洲兩側邊的地理之位的姿態彷若(括號)作用,框括著亞洲的疆界範圍,也括明了中心就在括號之中;中心與邊緣是一種互為互恃的作用狀態,也即是中心依憑邊緣而確立為中心之姿;反之,邊境不僅僅只是單元中心的邊緣,它亦是此處與彼處之間的中介位置與狀態,看似兩者的邊緣,更也是兩造交集之所在,因然地邊陲與中心始有一種反轉的態勢。以色列既臨亞洲西側邊境也近鄰歐陸,它身處歐亞的激鋒交界之處;而台灣不僅列處東亞門戶之位,也服膺太平洋區域另一側的權力中心,它是東亞勢力與太平洋彼端權力推移交鋒的中介之地。邊陲之境往往因地理情勢開啟更加複雜繁詭的政治樣態,因此可這麼說,以色列與台灣皆處於一種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主體的認同與整體性格態度乃是相當游牧、漂移,以及由此而生的去中心覺知。

總的而言,台灣與以色列的青年藝術家在作品的表現形式上仍不脫當代藝術的框範,或者可說都還是踏在西方領軍的藝術走勢之後,但兩地特殊的政治史地情狀確實涵養了藝術家創作的內容,成就了具辨識度的藝術表現的面貌與性格,這是彼此從相似處況的邊境他地,看清了自身的條件與發展性所在。同是邊境的兩者,透過彼此的相對看見了自己,恰如面鏡而照一般看透了我與他者。而2009年展開的第二回台灣以色列青年藝術家交流展,作為一個有前身的展覽,在展出模式上不僅延續著上一回交流/交換的形式,此回更直截拿去詩意性的展題,意圖淡化展覽與作品被閱讀理解的大框架,讓意義回歸到作品本身,並希冀就此開啟更多的可能性!

策展人/ 蔡家榛 (全文轉載自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 關渡美術館)

Taiwan –Israel Young Artists Interchanging Exhibition

Curator / Tsai, Jia-Zhen

Opening the world map, Taiwan and Israel, two regions with close latitudes, crouch on the eastern and the western borders of the Asian continent. They seem to uphold the function of (parentheses), not only bracketing the realm of Asia but also point out that the center lies within the parentheses. The center and the border are antagonistic with each other—the center is the center because there is the border, and vice versa, the border is border because there is a mediated space between this place and that place. What seems like the two sides of the border are actually the intersections of two places; hence there is always a turning point between the border and the center. On one hand, Israel spreads on the western border of Asia and neighbors Europe, and she tiptoes between Europe and Asia. On the other hand, Taiwan not only serves as the portal to East Asia but is the key to the power struggle across the other side of the Pacific, and she swirls as the middle ground between the power struggles of East Asia and its counter part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Pacific. The borders areopen to complex political status quos because of their geographies; we may say that both Israel and Taiwan are in the states of excepti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ubjectivity and the overall attitude lean toward drifting and nomadic states, which lose the feeling of the center. In conclusion, the young artists of Taiwan and Israel have shown the traces of contemporary art in their creative form. Perhaps they might be following the Westerntrends. However, the unique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of these two regions nurture the contents of the art works, and establish the recognizable traits of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expressions. Taiwan and Israel share the borderline regions' complexities and recognize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s.They have converse with each in the mirror-like realm of art.

Back to the stage as a predecessor of the exhibitions, the second Taiwan–Israel Young Artists Interchanging Exhibition in 2009, which display-mode is not only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previous interaction / exchange form in 2008. But turns out straightforward ignoring the poetic title on it. However, the main concept of 2009 exhibition is trying to disaccustom and change the way people used to see exhibitions: rather reading for the paper artist statement more thangetting involved to experience the feels of the art work. In this case, we hope the show can broad framework to make people do more communication to thework piece without just referring to the introduction statement. Also, willing to open more possibility of this concept for future activities.


2009年2月18日

2/27 草間彌生 - 跨越的藝術家

草間彌生 Kusama Yayoi
1957年移居紐約
普普運動時期,
當時美國的藝術環境就像一場沒有截止日期的嘉年華,
草間彌生也從一場似乎評論沒有止境的環境跳脫,










關於他從小因為神經性視聽障礙這一切的狀況在各大部落格或文章中都已經被討論過;主要的重點就是他早期被日本視為"不符禮教"的藝術家,而今他被日本定義 為"僅存"的當代藝術家,類似國寶!












有趣的是對這個可愛的女性ㄧ點影響都沒有,在紐約他影響著普普之父-ANDY WORHOL數件作品,甚至認為又與作家Joseph Corn同居多年,據說他們都認為"性"及浪費時間,因此大多時間都在認識彼此的靈魂,(真的無法稱他為阿嬤,我認為她心裡住著一個隨時隨地蹦蹦跳跳的小 天才,像班傑明 . 巴頓八歲的樣子,是靈魂如此純淨。)













有更多的細節及早期作品在其官方網站 : http://www.yayoi-kusama.jp/j/biography/index.html
看不懂英文可以看圖片,他的作品會直接跟你說話。















1929年 3月22日於長野松本市出生。

1941年 開始創作以 “Poika圓點” 及蛛網為主題的繪畫。

1957年 移居美國,積極參與紐約各種社會運動。

1968年 自導自演了短片「草間的自我消滅」,奪得比利時及其他電影節多項殊榮。

1973年 回歸日本,出版一系列小說和詩集,同時還創作和展出多項藝術作品。
1987年 於北九州市立美術館舉辦首次日本個人作品展。
1998年 「無限的愛:草間彌生1958~1968」分別於洛杉磯國立藝術館、紐約現代藝術館、Walker Art Center及日本東京美術館展出。
2003年 獲頒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
2004年 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行Kusamtrix藝術展草間彌生:”永恆的現在”,分別於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奈良國立博物館、廣島市現代美術館、 熊本當代藝術館及松本城市藝術館展出。
2005年 獲頒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

2/20 耳膜上的刻痕

台灣流行音樂TOP 200座談會

2009年 2月20日 (五) PM8:00- PM9:00 講者 :馬世芳 葉雲平
主辦 : 時報出版社 協辦 : 學校咖啡館

憑本書或低消入場

馬世芳序:
流行樂是社會的鏡子
or 歌是社會的鏡子

or 唯有張開耳朵,方能獲知航向

--談《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誕生始末

文◎馬世芳

我的母親陶曉清是資深廣播人,打從一九七?年代便是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Rolling Stone)的訂戶。父母臥室的床頭和地上,常常攤著他們讀到一半的書。父親亮軒那邊是雜文、小說、古籍;母親這邊,枕頭底下便經常壓著一本《滾石》。我 自己是到上了中學,認真聽起搖滾,才慢慢感覺《滾石》的厲害。儘管以我當時的英文程度和音樂知識,大多文章只能半讀半猜,卻也很長了不少見識。

一九八七年,信箱收到一本特別厚的《滾石》特刊:他們廣邀各方樂評,選出一九六七年以來最偉大的一百張專輯,作為創刊二十週年特別企劃。當年自然沒有網路 這種東西,類此資訊極為珍罕,消息傳播也遠不如現在迅速,這份「百碟榜」的效應,竟持續了好幾年:若干台灣雜誌曾經抄列這份榜單,唱片行也常把它張貼在店 頭,作為顧客採購指南。一時之間,自詡精進的樂迷人手一份,人人都在盤點自己聽過幾張,彷彿那是一份「搖滾學力測驗」的考卷。

那年我十六歲,剛上高中。拿著這本特刊,我如獲至寶,從第一頁艱難地讀到最後一頁(裡面有太多陌生的名字和故事,什麼字典都幫不上忙)。對摸黑前進的初階樂迷如我,它簡直就是一座高懸的燈塔。

「作品熱鬧、論述冷清」的台灣樂壇

那時候的台灣,也正經歷一場「大爆炸」:蔣經國宣佈解嚴,壓抑了幾十年的各樣禁忌紛紛鬆綁,台灣搖搖晃晃進入一段嘉年華式的「集體醺醉」時期,每個人都憋 了一肚子意見要發表,彼時流行起來的卡拉OK,便是最完美的象徵。還有哪個媒介,比流行歌曲更宜於承載、宣洩那個年代過剩的激情?

一九八九年,我考進台大。陳淑樺的〈夢醒時分〉和葉啟田的〈愛拼才會贏〉唱遍全島,雙雙賣破一百萬張。崔健的《一無所有》在六四前夕引進台灣,「黑名單工 作室」出版了《抓狂歌》,全數歌曲遭國民黨禁播。默默無聞的伍佰參加「水晶唱片」的「台北新音樂節」,在台大舊體育館獻出生平第一場正式演出,我是當天不 太多的觀眾之一。這些音樂之新鮮、熱鬧、勇莽,令我血脈賁張。流行歌曲已和小說、劇場、電影一樣,成為那個時代百無禁忌的「大探險」路線之一。

我的大學四年,正好一頭栽進這場百花齊放眾聲喧嘩的「後解嚴」高潮,台灣流行音樂也在這段時間開出許多奇花異卉,緊緊扣住了時代的冷熱悲歡。

大學時代讓我投入最多心血的,是一份叫《台大人文報》的校園刊物。我始終記得當年那期「滾石雜誌百碟榜」,後來也讀了一些「先進國家」編纂的搖滾著述,見 識了他們爬梳樂史、引薦作品的認真工夫,讓初入門的樂迷也能獲得指引,累積屬於自己的「文化教養」--聽搖滾當然也有搖滾的教養。羨慕之餘,不免癡想:在 「作品熱鬧、論述冷清」的台灣樂壇,我們能不能認認真真把它當成一個藝術門類,沉澱出一些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教養」?

不自量力或舍我其誰

畢竟年輕,「不自量力」既是缺點、也是優點。我們決定參考「滾石百碟榜」的精神,廣邀台灣各界音樂工作者,共同選 出「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逐張撰寫評介,編成指南。我央求母親出面,借用她的聲望和人脈,邀請大家共襄盛舉。評選「專輯」而非「歌曲」,當然是一 種態度:我們相信「專輯」應該被視為有機的、完整的作品,而不只是一堆歌曲的集合。我們相信「專輯中心」的評選方式,更能彰顯「流行音樂作為藝術門類」的 意義。

歷經諸多辛勞,《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終於在一九九四年冬統整完畢、發表出版,首刷兩千本很快售磬並再刷。然後同學們陸續畢業、出國、當兵、就業,到刊物都賣完的時候,已經沒人能處理後續的業務和帳目,我們便讓這本書「功成身退」了--至少當時是這樣以為的。

探索台灣流行樂史的嚮導

然而這些年,不斷有初見面的人告訴我:《百張專輯》如何開了他們的眼界、是多麼重要的聆聽啟蒙。他們屢屢敘說當年是如何發願蒐齊榜上全部專輯,如何和朋友 一起逐篇評點、辯論優劣。還有許多做音樂的朋友告訴我:這份榜單和評介,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做這一行,是很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後來甚至在台灣以外的華文網站 出現完整的「百張最佳專輯」清單,以「台灣百佳」之名,流傳極廣。有幾本實體書輾轉傳出海外,竟被當成珍品。不只整份被謄打上網,還有人把一百張專輯的 MP3蒐全了,悉數打包上傳分享,作為華文世界喜愛台灣流行音樂的樂迷有志精進的「自修教材」。

它果真變成許多人探索台灣流行樂史的嚮導,一如一九八七年那份「滾石百碟榜」曾經照亮我摸索的前路。那幾個窩在台大文學院地下室寫稿打屁的大孩子,做夢也 想不到竟會牽連出這樣的結果--當年的不自量力,或許真是值得的。十多年後,我們繼續這個計畫,以「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每年的專輯評介作基礎,邀集專業 人士,重新評選出一九九三到二??五年的「新百大」,與整理後的「舊百大」合而為一,成為《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

流行樂是社會的鏡子

《百張最佳專輯》自一九九四年發表以來,台灣音樂產業從高潮到崩盤,規模一路潰縮。如今到了《200最佳專輯》發 表的二??九年初,台灣唱片銷售大抵以一萬張為高標,全年發片的數百種專輯之中,銷售突破十萬張的作品恐怕不到五張。大多專輯的銷售數字,往往還比不上隨 便哪一本小說或詩集的初刷印量。CD淪為「手工藝品」,眼看就要滅種。流行音樂化為網上流竄的數碼,想聽什麼,一抓一大把,聽完就殺,毫不心疼。當年攢半 天零用錢買一卷卡帶,珍而重之聽了又聽、直到背熟每一段樂句的那種心情,大概很難再有了。

另一方面,台灣社會氣氛也從「後解嚴」的鬧熱滾滾,漸漸進入幻滅、分裂、渾沌晦暗的時期。歌是社會的鏡子,新選出的一百張專輯,多少也反映了這樣的情況: 「後解嚴」的能量在一九九?年代漸漸耗竭,十幾年來各種類型起起落落:R&B、嘻哈、城市民謠、原住民歌謠、電音舞曲……然而兼具原創性與續航 力、足以引領風潮的指標人物,畢竟不多。歌壇的「全民偶像」在二???年之後幾告絕跡,市場崩解成細碎的分眾區塊,人人各擁其主,唱片公司必須深耕「利基 市場」,大投資、大製作便難得一見了。國際唱片集團「報表至上」的企業文化,使「企劃導向」讓位給「業務導向」,唱片愈做愈保守。概念完整、內容紮實的 「專輯」,便也愈來愈稀罕了。

柳暗花明或萬丈深坑

早年的「地下音樂」漸漸發展成後來的「獨立音樂」,電腦錄音普及之後,製作音樂的門檻大大降低,拮据的預算也能做 出品質極好的作品。市場崩盤,反而讓單打獨鬥、個性鮮明的獨立廠牌,也能和大公司平起平坐,「主流」和「非主流」界線愈來愈模糊。網路抹平了音樂人和樂迷 的距離,現場演出的場景則愈來愈熱鬧。獨立音樂人往往先以密集演出搭配DIY的網路單曲或EP(迷你專輯)吸引觀眾,勞民傷財的「實體專輯」不一定是優先 選項。一九九?年代,唱片圈曾經努力嘗試建立另一種由單曲和EP主導的市場,結果功敗垂成,豈知數位革命竟在多年後成全了這樣的理想。

在這個「歌曲氾濫、專輯貶值」的時代,新選出的兩百張專輯會不會變成「專輯時代」迴光返照的最後紀念?但願不是。這份披沙瀝金的榜單,確實涵括了許許多多 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最值得驕傲的成就。當然在兩百張唱片之外,還有太多精彩專輯,聰明的歌迷讀者當懂得穿越這份榜單,融會自己的聆聽品味。我們但願先「築起 可以瞭望的塔台」,前方究竟是柳暗花明抑或萬丈深坑,唯有張開耳朵,才能獲知航向。


梳理流行音樂的珠玉脈絡

文/葉雲平

對於音樂文字/評論向來不受重視、專業刊物更付之闕如的台灣流行樂壇而言,1994年由台大人文報社製作的《臺灣流行音樂 百張最佳專輯》一書,幾乎成了回觀台灣流行音樂十數年之演繹發展、明確提供聆聽參考的唯一系統性文字指標。當年評選依據的時間範圍,是以奠定現代台灣流行 音樂面貌的「民歌運動」──1975年楊弦《中國現代民歌集》──為起始,一直到書籍出版前的1993年1月止;期間共十八年,自上千張唱片中,定選出一 百張足代表台灣流行音樂菁華的精品專輯。

時至2005年,適逢至今影響仍鉅的民歌運動三十年,除了紀念性的演唱團聚不斷、復古反溯的清新音樂風潮重起之外,當初可謂一手催生《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 佳專輯》的陶曉清與馬世芳,以及長期進行「年度專輯/單曲」評鑑的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共同有了將此份難得的文字紀錄,繼續向下延伸、往後延建長路的想 法:從前書的止期1993年1月,推進到2005年,十二年多間,再度評選一百張台灣流行音樂最佳專輯;並與之前的《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接合,形 成1975至2005年、三十年期、共兩百張最佳專輯的經典名單──《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

若說1975-1993年間的百張最佳專輯,偏向於某一種「台灣流行樂界主流人士品味的呈現」(前總編輯吳清聖言),音樂 類型上的廣度有限;則1993-2005年間的這一百張專輯,便有如彩繪般色澤繽紛,展示出原住民歌謠、流行、搖滾、龐克、放客、R&B、 Hip-Hop……等多元風貌的涵括性,即使亦有遺漏遺珠,也適切反映了世紀之交、世代更迭的台灣流行音樂,其勃發旺盛的生命力。

於此感謝陶曉清女士及馬世芳,讓我有機會參與《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的編纂;以及辛苦評務的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蕭玲玲小姐,協同編輯的林怡君和李 振豪,與諸位勞心的評審們。最後要對熱心撰寫專輯評論的作者群致上由衷謝意,村上春樹曾描述音樂演奏者與聆聽者之間,彼此交會的微妙、美好狀態:「藉著把 音樂深深地送到人的心裡去,而我的身體物理性地多少輕輕移動了一些,在這同時,聽的一方的身體也物理性地多少輕輕移動了一些……」面對書裡的文字景象與音 樂,身體何止輕輕移動而已。

2009年2月12日

關於MICHEL GONDRY

著名法國鬼才導演

這是Michel Gondry(米歇爾鞏特利),1963,5月8日出生,法國人,從小立志要做的是發明家或是畫家的中年且極具魅力的男性,當然再某個程度上他的確是做了以上二者,也做了他最不喜歡的工作:拍影片與拍廣告,好像就是這麼吊詭的人生;學校精選了以下的他的作品,關於他的其他故事,在3/13的沙發電影院我們會有更多的分享與討論。---->此網站有更多詳細關於他的介紹


Air france


Stop motion






Coca Cola Snowborder


Levi's comercial"durg store"

獲金氏世界紀錄有史來獲獎最多的廣告


Paul McCartney & Michel Gondry


2009年2月11日

學校咖啡館2009年開心尾牙

一整年的辛苦及開心,謝謝大家,阿彬、戴維斯、草莓、奕瑋、內褲、小樹、點點、小玉、魔椅店長常幫忙的法蘭克及富錦店長泰德....還有揚恩與銘甫( 發薪水的兩人)。



這 一年,學校開始穩定發展,也因著有這些同事一起努力,一起在一個週末夜裏小小的咖啡館湧進了一百多人,依舊開心大笑又彼此打氣的夥伴們! 我們都努力滿足所有客人的需要,相信照片中的笑容也同樣真誠的對待來到學校咖啡館的所有朋友,如果因為太忙而招呼不周請多多包含,我們都在不斷的努力進步 中;請認為學校咖啡不好喝或是婚禮兄弟的茶是仿冒的朋友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尋適合您口味的咖啡館,或是來信告知你不滿意的地方,我們"全體同仁"都願意虛心 受教,不要對我們的夥伴冷言冷語或是以一種穿著PRADA惡魔的眼神看待我們,終究,我們也非500元才能喝到一杯咖啡的地方。 謝謝大家!!

學校+魔椅全體員工

後記
那天我們到內湖的鼓浪嶼海產餐廳吃尾牙,上面這道菜是唯一照的"螃蟹冬粉",其他的菜在上桌後就在大家迅雷般的速度下一掃而空,也沒人說要拍照留念......不過話說回來,這家餐廳的海鮮是料多味美又新鮮,重點是價錢極其合理(跟在漁港吃的價錢差不多),請先訂位!
地址 :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五號(民權東路交叉口)
電話 : 02-27949950




2009年2月10日

2/21 New Tide Jazz Project @The Basement


三位年輕的爵士樂手,嘗試使用更現代,更具張力的樂句,製造出刺激的音程以及空間感
讓傳統爵士樂展現不同的氛圍。



劉展勳
http://www.wretch.cc/blog/zephyros
現任底細爵士大樂團吉他手,Sea Journey爵士樂團吉他手。為專精爵士吉他演奏,曾師事眾多國內外頂尖樂手,並於2007秋天完成Berklee音樂學院線上爵士吉他課程。曾於國家音樂廳,新舞台,台北市立美術館,喜來登飯店,台大迴廊咖啡,Bluenote,Sappho pub,台北故事館,社教館等地以及台中爵士音樂節演出。

Keyboard:
吳至傑
擅長爵士演奏,,並與和踢踏舞者合作;婚禮,活動演出經歷豐富;近期開始專精研究電風琴的音色與演奏技巧。


Drumset:
陳姿君
http://www.ellenchen.net/
就讀中山女高時,接受DCI (Drum Corps International)
與Concert Band的訓練而啟蒙打擊樂,1999自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學系獲學士學位,
2002自Shepherd School of Music, Rice University, USA獲演奏碩士學位。主修打擊樂,
曾師事黃昭明、吳達倫、陳哲輝、Richard Brown、李守信諸位老師,目前師事宮岡攝老師。
副修鋼琴曾師事方美琪、沈珍伶、郭育秀、張楟諸位老師。主要興趣在管絃樂、室內樂合奏、
爵士樂、非洲與中東手鼓。

2009年2月9日

2月沙發電影院

本月電影由當月展覽藝術家 Mia Liu所做的挑選 ,多是影響他作品
2/13 戀愛夢遊中 (the science of sleep)by Micheal Gondry 法語/中文字幕
【摩托車日記】性格男星蓋爾賈西亞貝納【王牌冤家】導演米歇爾龔特利 攜手合作,戀愛夢遊中,是一部天馬行空、充滿奇趣幻想的浪漫喜劇。身兼導演、編劇的鬼才米歇爾,將再度帶領觀眾穿梭潛意識,漫遊於夢境與現實交錯的空間。


2/27 草間彌生 愛慕自己(I ador myself) 紀錄片 日文 / 英文字幕 藝術家映後座談
草間彌生(くさま やよい;Yayoi Kusama,1929年3月22日-)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
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在1956年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佔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
是當代藝術界的殿堂級人物,她的藝術作品風格獨特,以堆疊及重複的圖案繪畫,並創作拼貼、軟雕塑、表演藝術及環境裝置,表現錯綜複雜的心理及性意 涵,耐人尋味。她更是位小說家及詩人,也為電影及時裝設計獨樹一幟的作品。但她卻長期患上精神病,但亦因此激發澎湃的創作念頭,不折不扣是個傳奇藝術家。 本片紀錄2006年至2007年草間彌生的創作過程及日常生活,首次公開她的私密檔案。片中亦可得睹她的新作──以F-100尺寸描畫的五十幅單色畫系列 「愛──永遠」。鏡頭下的草間彌生個子矮小,步履蹣跚,自視為天才的強烈自信心卻教人側目。


3/6畫了一隻兔子 How to draw a bunny Ray Johnson By John W.Walter 紀錄片 英文 /英文字幕

Ray johnson是美國當代藝術家,有拼貼藝術之父之稱(1927-1995),亦是普普藝術的先驅,















(按圖可連結至其作品圖片)





3/13The Work of Drector by Michel Gondry英文/中文字幕
(按圖可連結到一個對他聊若指掌的部落格)

Michel Gondry從一個立志要當音樂家或是發明家的孩子願望到現在的影像才子,此部紀錄片拿括了許多他的作品。
(本月真是謝謝藝術家MIA跟學校咖啡館分享他的電影名單,讓我們得以看到許多不在台灣檯面上的好電影,也上了一堂藝術史!)

享譽全球知名MV導演 Michel Gondry、於 French Art School 學習圖像設計Graphics Design、ㄧ開始為了他自己擔任鼓手的樂團Oui Oui 拍攝音樂錄影帶而引起樂界注目。
1993年、Gondry 巧遇冰島天后 Bjork 碧玉、並為其執導單曲 Human Behavior 音樂錄影帶、此音樂錄影帶為Gondry 贏得當時所有的音樂錄影帶獎項、而Gondry之後也陸續為 Bjork 執導了"Joga" 及 "Bachelorette"... 等五首單曲MV。 其他和Gondry合作過的藝人還包括:The Rolling Stones滾石合唱團、Beck貝克樂團、Daft Punk傻瓜龐克、Chemical Brothers化學兄弟、Foo Fighters、Lenny Kravitz、Sheryl Crow和Cibo Matto。
Michel Gondry也跨足拍攝廣告與短片,於1994年為 Levi's 拍攝了商業形象廣告"Drugstore"篇,讓 Gondry 成為金氏世界紀錄單支廣告獲獎最多的導演! 之後緊接於1997年又為 Levi's 拍攝了榮獲坎城影展 Clio Award與一座 Bronze獎座的“Mermaids"篇廣告、1997年為 Smirnoff 拍攝的 "Smarienburg" 也囊獲坎城影展 Gold Medals 與 Clio Awards。
Gondry 也跨足執導電影與劇作家 Charlie Kaufman 於2002年共同合作了,由 Patricia Arquette 派翠西亞艾奎特、新娘百分百的 Rhys Ifans 瑞斯伊凡以及金獎影帝 Tim Robbins 提姆羅賓斯共同主演深刻探討人性的首部處女作《Human Nature》。 2004由金凱瑞與凱特溫絲蕾主演的《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王牌冤家》也讓 Gondry 報走了2004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大獎。

2009年2月2日

INDIE MUSIC @ THE BASEMENT

昆蟲白不插電

小白將與MIA的ME AND MORE一起呈現,不插電的音樂與MIA LIU的紙兔系列將一起在地下室發生。
有很多關於昆蟲白的介紹,只是,這次在學校咖啡,他的不插電是另一種開始,跟從前再見,與明天相守,重新期待昆蟲白!!
一直以為所謂的"ROCKER"應該是不可一世或是難以接近,甚至 ......生活多采多姿(各方面的生活),可能是認識的"ROCKER"都太膚淺....
昆蟲白讓我認識"ROCKER"認真靦腆的一面,也期待在學校的BASEMENT有這樣認真創作的INDIE MIUSIC與空間撞擊些新的元素發生。



他,某知名獨立樂團吉他手
他,做了電影刺青的配樂
他,面對鏡頭很害羞
更多他的音樂------------>>>http://www.myspace.com/insecteens

Mia Liu:New Drawing : ME AND MORE

2/6pm8.00開幕茶會,學校咖啡請你來跟藝術家對話

Mia Liu,劉文瑄,在台灣首次個展
畢業於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B.F.A)
2007-2008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杭特學院藝術研究所(Hunter College of The City University)

在學校咖啡館以兔子、紙、繁複的族譜、規則的線條,發瘋似的細緻思維創作
這是MIA LIU !-------->MORE MIA


(We are not recyclable, Diego River Gallery, San Francisco)
這一系列的作品與學校將展出的作品類似,打破空間與裝置藝術及"紙兔子"軟性的表象界線,
當我親眼看見摺紙的兔子與藝術家在兔子上以花系族譜繁複的描繪,有種激情的感動!

(We are not recyclable, Diego River Gallery, San Francisco)
Mia時而瘋狂又在專業的藝術堅持上的樣子讓我常常想到草間彌生,(這位對自己所信仰堅持的阿婆)Mia 會再這一秒很專心的告訴我在60 年代美國所發展的藝術史,關於Andy worhole甚至當時在紐約用女體陰道所創作及依循的藝術運動(happened),下一秒Mia開始打吼大叫加上跺地說著她肚子非常的餓..........這也是Mia Liu。


以下有些Mia的創作,可以更多認識這位即將發光發熱的藝術家!

(走在花的夢境-2009高雄獎首獎)
以古根漢票根為基底的創作,同時古根漢票根系列入選了富邦藝術基金會與村上隆合作的「藝祭」台灣參展藝術家徵選,將在三月八號於東京台場的展出會場在亞洲展出「古根漢美術館門票系列」作品。

(what and waht--new york confusion)
在紐約以水彩及壓克力顏料的創作(我最喜歡的一幅,畫作實體更迷人)
更多MIA LIU------>>http://www.flickr.com/photos/mialiu



學歷
2007-2008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杭特學院藝術研究所
Hunter College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M.F.A program
2007 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繪畫藝術學士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B.F.A

得獎
2009 高雄美術獎 2009 Kaohsiung Award First Prize 2009 富邦藝術基金會Geisai#12贊助計畫入選 FuBon Art Foundation Geisai#12 Project Sponsorship 2008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97-2期美術類創作補助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 Artist Grant
2005-2007
舊金山藝術學院大學部獎學金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Undergraduate Fellowship

經歷
2007 邀請即興策展"Curator Slam", The Drawing Center, 紐約
2006 Haystack Mountain School of Craft 夏季繪畫工作營結業,緬因
Haystack Mountain School of Craft Summer Painting Workshop, Maine
2005 打開藝術家工作室計畫參與者,舊金山
Open Studio Artist Project Participant, San Francisco

個展
2009
05/08 - 06/08 [紙兔系列攝影],田園城市藝文空間,台北
[Bunny in Photos], Garden City Publishers Gallery, Taipei
05/08 - 07/04 [劉米亞個展: 國藝會成果展],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台北
[Mia Liu Solo Exhibition], SuHo Paper Museum, Taipei
02/06 - 03/13 [Me and More],學校藝文空間,台北
[Me and More], Ecole Cafe Gallery, Taipei
2006 [紙兔系列—我們不可回收],狄亞哥里維拉藝廊,舊金山
We are not recyclable, Diego River Gallery, San Francisco
2005 [動],艾洛馬藝文空間,舊金山
The Movement, The Aroma Cafe, San Francisco
2010
08/07 - 10/24 [劉米亞個展],金枝藝術,苗栗
[Mia Liu Solo Exhibition], JIN-ZHI GALLERY, Miaoli

聯展
2009
03/21-05/23 [2009 高雄獎暨第二十六屆高雄市美術展覽會],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Kaohsiung Award 2009,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Kaohsiung
2007
[自我與彼此],狄亞哥里維拉藝廊,舊金山
Ourselves & Each Other, Diego River Gallery, San Francisco
2006
[Artist Books],沃特麥賓藝廊,舊金山
Artist Books, Walter and McBean Galleries, San Francisco
-[藝101],太空藝廊,奧斯汀
Art 101, The Space Gallery, Austin
-[Maitri年度藝術拍賣],Embarcodero中心,舊金山
Maitri Annual Art Sale, Embarcodero Center, San Francisco
-[繪畫宰制的世界],Ego Park 藝廊,奧克蘭
The World Domination of Painting and Drawing, Ego Park Gallery, Oakland
-[Art (212) 當代藝術博覽會],紐約
ART(212) Contemporary Art Fair, New York
-[紙兔系列—移轉地景],Aftermodern當代藝廊,舊金山
Shifting Landscapes: A Topographical Study, Aftermodern Contemporary Fine Art, San Francisco
-[FUK’概念繪畫],Blank Space藝廊,奧克蘭
Fuk’conceptual Drawin’, Blank Space Gallery, Oak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