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

四月-沙發紀錄電影院

CNEX給下一代的太平盛世備忘錄

紀錄片,是真實紀錄沒有腳本的電影?抑或導演或作者對於議題的個人觀點?
相信很多人對紀錄片的觀感是沈重或是無聊,直到翻滾吧男孩一片在台灣被熱烈的討論後,看電影的習慣也慢慢的被改變;看完這些紀錄電影之後,我心中的紀錄片其實已經跳脫原有電影天馬行空或是充滿辯證或是其他定義的框架,也許你會藉由導演的鏡頭看到自己的倒影在這些真實的生命歷程裡....
一整個月有探討天才與生命的
音樂人生、對自己堅持的街舞狂潮、令人深省的夢痕、不顧一切自助旅行的星期六地圖、三十個受管訓的少年騎著獨輪車環島的飛行少年....每一個鏡頭都是真實發生沒有NG。

CNEX是由兩岸三地熱愛紀錄片的人士組成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全球華人紀實文藝的開發合作與交流推廣。CNEX 計畫用十年的時間,製作一百部主題紀錄片,勾勒出當代華人的社會文化史;連兩年他們辦了紀錄片影展,也都頗受好評,學校沙發電影院選了五部紀錄片在四月份放映,也謝謝CNEX提供影片及其他相關協助。

4/3 音樂人生 pm.9.00
香港 Hong Kong / 2008 / 90 min / 導演Director:張經緯 CHEUNG King-wai

Made in Hong Kong 的《音樂人生》

加拿大紀錄片導演/王水泊

第一次去香港是在97年回歸之前,異想天開的想去目睹一下大英帝國統治下的殖民地餘暉,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雖然沒見到Johnny To(杜琪峰)式的黑社會火拼,卻看到了一個繁榮而有秩序的香港,於是從此喜歡上了這個被稱爲文化沙漠的海市蜃樓般的城市。

久居北美對當代香港電影的關注主要集中在王家衛、杜琪峰等國際知名導演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作品上,每次Air Canada(加拿大楓葉航空)從溫哥華到北京的航班上播放的港片都低俗的令人無法忍受,在北京常有機會看上幾部盜版的拍得還不壞的新生代導演的都市警匪片DVD,香港的低成本獨立電影裡印象最深的是陳果的《香港製造》,但從未有機會看過香港製造的紀錄片,甚至從未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香港這個紙醉金迷的城市有獨立紀錄片嗎?

去年的深秋在CNEX工作坊見到了張經緯,他是我認識的第一個來自香港的獨立紀錄片導演。經緯以前學大提琴,夢想做馬友友,曾經每個周末早上五點多起床,背著大提琴,坐大半天的火車去廣州跟一位原在星海音樂學院的老師上課,有時火車沒有座位,就要站上三個小時。

經緯24歲時考進了一所美國的音樂學院讀碩士,每日苦練拉琴。26歲時愛上了一個拉小提琴的日本女孩,兩人很快結婚,經緯自己說是因爲從妻子身上明白了甚麼叫「才能」,而不得不痛苦地決定放棄了音樂,在大學東摸摸、西碰碰,最終搞上了電影。

我想經緯拍《音樂人生》的動機或許是想用這部紀錄片來緬懷自己獻身於音樂卻最終放未能成爲一名音樂家的青春時代。

該片主人公是17歲的香港鋼琴天才黃家正。家正的爸爸當醫生,家境不錯,他11歲時贏得當年的香港校際音樂節鋼琴組大獎,得以去捷克和當地的專業樂團合作演出及錄音的機會。片子裡有一段六年前去布拉格拍攝的黃家正和捷克樂團排練的過程和音樂會的場面:11歲的男孩自信熟練地演奏著貝多芬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失去童趣的臉上表情凝重而激昂……我的心一緊,身爲一個父親我想到了小家正恐怕沒有享有過一個普通孩子的自由快樂的童年。音樂會結束後,經緯錄影了一段黃家正父子的對話,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哲理性的問題,小家正多次問到人生的意義……

「我的手爲什麽能動?」

我為甚麼要彈音樂?

「人活著爲了什麽?」

「人生就只有音樂嗎?」

11歲的小家正忽然變得極度的憂傷,泣不成聲……我被這個在不諳世事的年齡卻如此悲天憫人的小主人公深深地感動了。

六年過去了,黃家正長成了一個儀表堂堂的翩翩少年。父母的離異對他打擊很大,他時常變得孤獨、狂躁,和那個悲天憫人的小男孩判若兩人:「我死的時候只要是沒有後悔,就可以,管它成功不成功呢。童年時曾經手把手教他的啓蒙老師Miss Loo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她反復教誨他:「音樂是為了glorify God(榮耀神)」。「是嗎?真的有神嗎?世界就那麼『簡單』嗎?」他顯然不想做巴哈、韓德爾那樣一生侍奉上帝的音樂家。....................................


4/10 街舞狂潮pm9.00

台灣Taiwan / 2008 / 57 min / 導演Director:蘇哲賢 SU Che-hsien.


這一部關於兩個街舞世代的紀錄片。舞者們用堅持及流血的不放棄在舞蹈上,沒有太多哲學思辨,也沒有訴諸悲情,總之,跳就是了!


34歲了,還是尬吧!尬到我贏為止!」舞齡17年的阿倫說。阿倫歷經台灣威權體制剛解放的90年代,透過街舞和嘻哈精神衝撞出不一樣的人生。在街舞開始流行前,阿倫早已獨自前往大阪、紐約、歐洲、巴西等地,探索不同的街舞靈魂。
來自台北街頭名為「八個小孩」的高中生舞團,成員都是9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類,街舞和嘻哈文化反倒是這個時代的流行。「八個小孩」年齡僅有阿倫的一半,也許他們的舞技不夠成熟,但是對於舞蹈的熱情,以及八個小孩間的友情,比庸庸碌碌的成人們保有更多的熱血與夢想。
(導演蘇哲賢出席映後座談)
音樂人生與街舞狂潮同時也在4/4及4/5 較早的時間於1492倉庫藝文空間(八德路一段34號3F,忠孝東路口,彩虹3C資訊廣場樓上放映,如果沙發電影院的時間對您來說太晚,可選擇到1492倉庫藝文空間看"音樂人生"與 "街舞狂潮兩部紀錄片。

4/17 夢痕pm9.00
台灣 Taiwan / 2008 / 60 min / 導演 Director:陳一芸 CHEN Yi-yun
有個江蘇人,母親裏著小腳,父親是鄉村裡的縣議員,這個江蘇人生長在魚米之鄉,長江南邊的一個縣的鄉下。家中是地方上的大地主,以當年來說,是富豪之家。大宅院的生活中他從小就是家中的少爺,除了吃喝無愁外,家裡還能請私塾先生來上課,無憂無慮的第一個人生的九年。九歲時,1936年,那年共產黨的軍隊即將要渡過江北,進入他的家鄉。他的父母要他跟著國民黨的軍隊先離開,因為家裡只得一男,要留下傳宗接代的根,當時他們的選擇,不願成為共產黨的兵,也不能讓共產黨鬥爭而死。
9歲,他的政治信仰,就已經是這個政黨,中國國民黨。
他跟著部隊離開父母,走在叢林裡、無人森林裡,白天日本人低飛轟炸這些軍民一路的隊伍,晚上共產黨來抓年輕人,去另一陣營裡,拿他們的槍,瞄準流著一樣血的同胞。

陳一云說:我的父親,他從日本抗戰的炮火中逃亡,國共內戰時期永別親人,遷徙來台後的20年軍旅生涯煙酒未沾,勤習書畫、練文章,只為祖父母臨別的一句話「我們家只有你一個人逃出去,千萬不能學壞啊!要記住,我們是書香傳家啊!」個性執傲的他,一生銜命,為了獨創之路,吃盡苦頭,不求名利使他一貧如洗,卻不曾阻擾他在創作上的發展和心境,這就是上一代和上上一代的力道......


(導演陳一芸出席映後座談)
4/24 星期六地圖 pm9.00
美國 USA / 2007 / 90 min / 導演Director:Brook SILVA-BRAGA.

對許多美國人而言,「旅行」意味著一段短暫卻昂貴的休假行程,其中包括:五星級的飯店、令人身心舒暢的按摩、奢侈的消費和瘋狂的血拼,而要獲得以上這得來不易的夢幻假期,你可能要縮衣節食,努力工作好幾個月才可能實現。

曾獲艾美獎的製作人,也就是本片的導演布魯克,決定破除迷思,毅然決然地離開那令人欣羨的HBO影片監製工作,帶著5的隨身衣物與30的攝影器材便展開一年遊遍4大洲26國的「背包客」旅程。

影片呈現背包客的經驗,在緊湊的拍攝步調中,我們隨著導演感受澳洲的盛夏、尼泊爾的革命前夕、越南的荒謬交通,以及歐洲的昂貴消費;然而撇開總是蓬頭垢面或曖昧不明的自我探索這些刻板印象,布魯克企圖挖掘出背包客的真正含義。

「他們說,你好幸運;我說,這無關運氣,是態度」

「你會結交到非常好的朋友,但三天後說再見,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見面」

在一段段訪談的過程中,透過鏡頭,不旦揭露了背包客的愛情觀、友誼以及不同國家的人民對於「旅行」的看法,更呈現了世界各國、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風俗民情。這不紀錄片充滿歡樂與孤獨的探險,挑戰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5/1飛行少年pm9.00

2008 / Taiwan / DigiBeta / Color / 120分鐘 導演黃嘉俊

影片講一群被家庭拋棄、社會局轉介、進出觀護所的孩子,這群桀傲不馴被大眾標籤化的孩子由六十三歲的牧師及盧觀護人,以及一群用生命去愛護關心他們的輔 導老師們,共同經歷1,000公里、二十天,獨輪車環島的挑戰過程,長達一年的訓練,實踐非行少年獨輪車冒險體驗教育。

記得第一次看完這紀錄片,我久久無法自己的落淚,在片中其實也看見自己害怕失敗的過程,只是飛行少年們的害怕會比我們巨大,在螢幕呈現出來的是真切的眼淚....很期待此次的放映,導演黃嘉俊會到學校咖啡館與大家映後座談。

「因為害怕恐懼,以及人傾向往後倒,以至於你不容易騎上獨輪車,若是你可以征服恐懼,你勇敢的跨越身體往前傾,你就可以騎上獨輪車,自信的享受飛行的快感!」盧蘇偉觀護人說......
導演說: 「飛行少年有兩個意義,非行少年指的是非常行為的孩子,另一方面,也是意指希望孩子們可以遨遊在天空,張開雙手,敞開心享受快樂的樣子。而這一部紀錄片, 不是藝術或是導演為主軸的紀錄片,而是關注這一群少年們追求夢想,在他們傷痕累累的人生旅途中,學習放下恐懼,放下過去的悲傷,不顧一切的挑戰人生,昂首 跨步向前去追尋自己想要的成功,去想像自己也可以擁有的快樂。」不刻意掩飾過程的憤怒與挫敗、更真實的感受、跳脫傳統勵志片的飛行少年,也是導演希望能傳 遞的價值。

關於 陪伴少年的一些人
這部影片,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
盧 蘇偉 板橋地方法院少年觀護官,大家叫他,盧觀,本身的經驗從被判定智商只有70,靠著自身的努力,現在已經是板橋法院的專業觀護人,在法院看見孩子們觸法的起 因,都是欠缺愛的經驗和良好的管教,而在一次的機會中,發現了獨輪運動。他說,日本在1980年代發展出強盛國力的獨門秘方,讓小學生開始學習騎獨輪車, 因為獨輪車需要很好的平衡感及全身協調性,還可促進腦部發展,培養自信心,由於學習騎獨輪車不容易,往往需要不斷的經歷挫折才會成功。因此他自掏腰包拿出 年終獎金,前後買了80多台的獨輪車送給少年學園,幫助學園激發孩子。
有趣的是,我們會在影片中看到,大家口裡的盧觀,他所表現 和這一群充滿愛、充滿包容的老師們「不太一樣」。當他看見孩子的冷漠、無動於衷、不懂得體諒包容、自私、推卸責任選擇歸疚錯誤給別人時,他拿出理性(嚴 厲?憤怒?)的教導,告訴孩子面對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是自己要負起責任!相較於更生團契的黃牧師和社工們不斷討論,去設想孩子內心的狀況和處境,用愛和 包容給予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感同身受了解孩子的痛苦,完全不同的出發與力量,面對人性的真相,在愛的高點下充滿許多辯論的空間。

黃 明鎮牧師 捨棄高薪從美國回到台灣成立信望愛少年學園,長期奉獻給更生人和失親受暴的少年,帶領著專業的社工和輔導老師長期關注邊緣少年,並透過基督的愛改變對年輕 的孩子面對人生態度和想法。牧師表示:「這類曾被社會和家庭遺棄的孩子,個性都較為孤僻,沒有自信心,做事情都提不起勁,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學了獨輪車 後,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現在每個孩子都是抬頭挺胸的模樣,因為獨輪車,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價值。他們亟需要有成功的經驗,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耗費這麼 多的人力和物力,就是要他們了解到被愛和成功的經驗是如此的重要,這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走向。這樣的投資,就是要給予這群少年去體驗從來沒有被滿足 的愛和成功經歷!」

關於 獨輪車
顧 名思義獨輪車只有一個輪子,在中國西漢晚年出現,在明末清初傳到歐洲,起初是馬戲團雜耍使用的項目,後來成為時尚的運動,透過日本在1980年的研究,獨 輪車運動有助於培養腦部發展和自我協調的能力,故此興起國小學童開始玩獨輪車的運動,1988正式納入中小學的體育課程中。盧蘇偉也集結台灣相關人士,以 身作則從自己開始訓練,開始推展獨輪車運動。很奇妙,小小的獨輪車,好像代表了一個推進器,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心,要征服獨輪車很不簡單,那一瞬間你要征服 自己的恐懼,而且要拒絕身體往後倒的慣性,要奮力的往前看,往前傾,向前走,你就可以上路了。

這一份禮物 要送給每一個孩子
這部影片的曖昧和豐富在於超越影像所能表達的,更讓我們思考台灣面對輔導及處理過程的思考,一種深層的矯治過程,需要投入這麼多的人力和物力,更是需要極大的愛心,我相信,除了孩子們,甚至每一個涉入其中的人們,都被這一部影片所改變了,這就是紀錄片的力量。
因 為導演透過這一部影片,與裡面的孩子老師們對話,進入他們的生活之中,陪其中的孩子回去了原生家庭,導演成為他們所信賴的大哥哥力量,透過這一支紀錄片, 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許多孩子看待人生的想法,相對地也改變了整個家庭。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片子,這也是一個禮物要送給每一個生命遇見挫折的孩子,只要 你願意相信努力,只要你願意實踐努力,不要害怕經歷失敗,成功就是屬於你的!( 全文轉載節錄自兒福聯盟部落格)

X 學校咖啡館沙發電影院

2009年3月30日

週一症候群---聽聽音樂

(海菲茲Heifetz)
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
上週六,在學校The Basement我們度過了一場非常美好的晚上,60個人在地下室,我們全心聆聽大提琴與長笛的交錯,音樂家對音樂與生命的熱情,還有聽眾對這樣熱情的撞擊,謝謝JEN與政都還有聶琳帶來的演出。沒有訂到位置的朋友,請期待下一次的表演。

本來今天"週一聽音樂想"帶來的音樂是ROCKER可以搖頭晃腦可以唱唱跳跳的音樂,只是週六的音樂會讓我還是感動至今,我想到為甚麼會對古典樂有興趣的源頭,最初學音樂的起頭應該都是被媽媽逼著去學鋼琴還被鋼琴老師打手指(是只有我的鋼琴老師這樣?);長大後有些人繼續在音樂這條路,有些人走別的路,只是音樂的美一直繼續在每個生命中扮演著不一樣的角色,就像某古典樂台說:我們要培育音樂家庭而非音樂家....
還記得第一次聽到海菲茲是在十幾年前台北愛樂廣播電台某為我崇拜不已的主持人提到這位拉了83年的小提琴演奏家,一個令人敬佩的俄籍猶太裔爺爺(1901-1987)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世界四大難的小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也是一個催淚...



(海菲茲-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Heifetz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海菲茲-巴哈-夏康舞曲 Heifetz - Chaconne - Bach)

古典樂,不只是在音樂廳似乎氣勢磅礡的交響樂或是聽不懂讓人迅速的催眠的音樂,其實近距離的接觸表演你會聽到不只是音樂,你聽見的音樂家呼吸拉動琴弦的細微聲音,你也看見音樂家對音樂的投入和表情,那是令人從心底發出的感動其讚賞。
很多年前,有部電影叫做"無情荒地有情天"--Hilary and Jackie(對岸好像叫做"她比煙花寂寞")是改編著名大提琴家Jacqueline du Pré杜普蕾家人所回憶他的書的電影,記得第一次看完我哭到旁邊的阿姨都覺得好像問我需不需要幫忙的窘境......我想到他拉的巴哈無伴奏的版本,這套錄音我們聽到不完美,也聽到熱情。

(杜普蕾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第一樂章 Jacqueline du PréBach Cello Suite No.1 (I. Prelude & II. Allemande

祝大家有一週的好心情!(下週要來個搖滾了…)

2009年3月24日

學校即將開課!

寵物講堂

為甚麼叫做學校咖啡館?來過學校的人應該都曾經有這樣的疑問,當初開店的理念之一是希望來的人可以在這樣的空間中可以撞擊些新的想法出現,在咖啡館理頭自由學習或是休息享受;從一年前開始有沙發電影院,有沙龍音樂的Basement,每個月也有不同的展覽呈現藝術家的作品與價值觀並與來咖啡店的人相互碰撞而產生觀者與被注視及不同領域的跨越,在學校不只感受到藝術或是文化,也不只是左派或是右派,我們也都努力的打破所謂的界線。
寵物講堂也在這樣的想法為基礎之上,與幾位專業的獸醫師及訓犬師、親子專家、美容師討論之後,也希望可以在學校有些新的想法與來學校的人產生對談。

我們將在四月份開始為期八週的好玩課程,你可以帶著狗子或是不害怕出門的貓咪及其他小動物來學校上課。(為了安全起見,請不要帶蛇或是其他非伴侶動物的寵物。)

課程內容
4/5 . pm4.00-5.00
講堂概述 免費入場


4/12.4/19.
pm4.00-5.30
寵物訓練

主人才是狗狗真正的訓練師, 在生活中融合訓練, 讓寵物與你的溝通可以更貼近自己的生活方式,訓犬師會在課堂中教導如何知道寵物的行為及語言,並引導主人成為狗狗的訓練師。並有半小時提問,將在家中遇見的實際問題在課堂上提出。

4/26.pm4.00-5.30
生命教育
養寵物對孩子的性情,會有什麼影響?期待孩子有個樂觀進取、體貼負責的個性?如何從與寵物的互動中,讓孩子長出同理心?透過寵物的生死,我們怎樣讓孩子學習尊重生命?這些問題都可以與講者更深刻的討論。

5/3.5/10.pm4.00-5.30
寵物美容

由專業寵物美容師透過課程教導,主人將知道如何打理自己的寵物並且知道什麼樣的造型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與寵物,也同時教導主人如何與寵物美容師打交道,新的省錢又省力的秘訣。

5/17.5/24pm4.00-5.30
寵物醫療
狗貓不會說話, 健康檢查會告訴你沒想到的事,為什麼要健康檢查?健康檢查的內容,基本居家照顧指南(教你自行檢測評量寵物的健康狀況), 與獸醫師當朋友,在寵物生病之前提早預防。

以上一週費用為350元,附飲料與餅乾
凡報名任一課程並繳費者即贈Aesop提供小禮物
全部課程報名者送Aesop寵物沐浴乳500ml一瓶,市價900元,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講師介紹:


寵物訓練 訓犬學院負責人--鍾偉杰

警犬訓練協會公認訓練師,文大推廣部狗狗訓練班專業訓練師
Dog news雜誌專欄訓練師。


''專心聽牠怎麼說 ''










生命教育 天下專欄作家-王美恩

東吳社工講師、兒福聯盟知識長、親子天下雜誌顧問。



"養寵物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







PGA專業寵物美容師-黃昭玉

動物醫院美容講師、飼主諮詢顧問,前動物伴侶專欄筆者,PGA認定B級美容師



"其實牠喜歡洗澡"





寵物醫療 恩亞動物醫院院長 - 蔡依津

台大獸醫臨床研究所外科碩士,恩亞動物醫院主治醫師,台大動物醫院 外科醫師。


"狗貓不會說話,預防勝於花大錢的治療"









報名方式: 請來信申請或是到學校咖館櫃台索取報名表。

繳費方式: 請於報名三天內匯款或至學校櫃檯繳費,始完成報名手續。


若有任何問題請來電洽詢 2322-2725 ,企劃總監:黃小姐


凝視不在

Betty
本篇文章將由謝杰廷介紹一位德國藝術家Gerhard Richter,請享用

李希特於1932年出生於前東德的德勒斯登(Dresden),德勒斯登在二戰期間於1945年受到強烈的空襲而幾乎毀滅,戰機與轟炸的隆隆聲響,成為他年輕時最深刻,卻也已有些模糊的記憶。1950年,李希特進入德勒斯登藝術學院就讀,他選擇主修壁畫並學習許多傳統的技法。
事實上,德勒斯登曾經是德國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的重鎮,只是表現主義的藝術在戰時被認為是屬於中產階級的「墮落藝術」(Degenerate Art)而受到封鎖,李希特對現代藝術的接觸因而仍較有限。1959年,李希特前往西德的卡索(Kassel)參觀了著名的文件展(Documenta 2),這一個文件展是為了使德國重新接觸國際當前的現代藝術發展,其中李希特受到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與封達那(Lucio Fontana)很大的影響,這使他決定離開東德。他於1961年到西德的杜塞多夫(Düsseldorf),隨後在當地的藝術學院任教。他曾經參與波伊斯(Joesph Beuys)所主導的弗路索斯(Fluxus)運動,他們受到美國的普普藝術(Pop Art)等運動的影響,以激烈的手法顛覆藝術的任何價值,接續了戰後杜向(Marcel Duchamp)反藝術的主張。然而,李希特逐漸理解到這並不是他所要走的路,最後他仍重返繪畫的傳統,並採取一種較為冷靜的態度。
http://mail.google.com/mail/?ui=2&ik=5abb3bc758&view=att&th=1202bf7668a83f89&attid=0.1&disp=inline&realattid=f_fsl2vm1r0&zw
《鹿》 1963 150x200 cm 油畫

  李希特於1961年開始蒐集報紙雜誌上的照片,並剪貼在他稱為地圖集(Atlas)的冊子裡。1962年,他開始嘗試畫照片的技法,畫的幾乎都是從地圖集裡選出的照片。然而,這些畫在驚人的寫實技法外,卻同時呈現出一種細微的光線,使事物變得模糊,人們感受到的因而不是照片的精確,而是一種隨即消失的記憶。這種特質使他並不像是所謂的照相寫實主義、或者是普普藝術複製照片的版畫。李希特的特質總是使許多藝術評論者不知怎麼將他置於任何一種主義(-ism)下。事實上,李希特所想要做的即是避開任何定義,從東德到西德的他,最後並未成為任何運動的成員,特別是當所有的運動都有清楚而明確的「主張」時,李希特是複雜的,沉默的。而他年輕時在德勒斯登受到空襲時所聽到戰機與轟炸的隆隆聲響,則像是在他畫照片的畫裡不斷反響,成為模糊卻深刻的記憶。
  李希特藉著畫照片而凝視,藉著畫而凝視照片,他凝視記憶,凝視不在。

http://mail.google.com/mail/?ui=2&ik=5abb3bc758&view=att&th=1202bf7668a83f89&attid=0.3&disp=inline&realattid=f_fsl2vsto2&zw
封塔那
II. 關於凝視不在

  李希特曾經提到「照片是最完美的圖畫」,「照片以不同於繪畫的方式複製物體,因為相機並不理解物體:他看見他們。」,藉著畫相片的技法,他因而能「避開理解的闡釋過程」,你不是去理解,而是去看見,並(沒有設計地)去作出你並未去理解的事物。當你並不知道你在作的事物,你也不會知道有什麼去改變或扭曲。」對他而言,許多現代藝術裡的主義與主張,往往卻是以個人的理解去改變或扭曲他們所畫的事物,他卻認為以此建立的「風格」是一種「暴力」。李希特所要的是一種避開任何主義與主張的畫,而照片即是一種無關於理解的看見。對他而言,理解所代表的是一種改變、扭曲。畫照片因而作為一種「凝視」。在凝視裡,我們專注在我們所畫的事物上,而不在自己;藉著照片我們避開自己,而使事物進入到我們的畫裡。然而,李希特的畫指出了一個極為關鍵的意義:進入到我們畫裡的事物,事實上卻是不在的。因為,照片是記憶的,他與我們所看見的是已不在的事物。這些事物在畫裡,卻又不在,在不在裡的記憶,卻又使記憶在。
http://mail.google.com/mail/?ui=2&ik=5abb3bc758&view=att&th=1202bf7668a83f89&attid=0.4&disp=inline&realattid=f_fsl3d1q43&zw
《葬禮》1988 200x320 cm 油畫
李希特的畫,藉著細微的光線所呈現事物的模糊因而是一種凝視不在。使人們感受到像是某種事物輕輕地覆上,使畫裡的事物從清晰的邊緣撤退,像是光線在底片上在留下痕跡而隨即退去的過程,李希特放慢了這樣的過程,將退去與撤退,藉著模糊的技法呈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從畫裡事物的「在」感受到一種「不在」。李希特的畫藉著相片提醒我們什麼是記憶,使我們理解到在我們凝視時,當下所看見的事物事實上不斷地成為過去,因而,記憶是當下被過去所吞沒的凝視。就像是李希特所曾經經驗到德勒斯登所受到的空襲,人們在看見毀滅的事物時,像是聽見戰機與轟炸的隆隆聲響,記憶吞沒的當下成為凝視。覆在李希特的畫上的某種事物即是死亡,是死亡使畫裡的事物在細微的光線裡撤退而模糊,使我們理解到他們是「不在」的。

因而,巴特(Roland Barthes)曾經提到「死亡是照片的形式」(Death is the eidos of that Photograph)。待續................

http://mail.google.com/mail/?ui=2&ik=5abb3bc758&view=att&th=1202bf7668a83f89&attid=0.2&disp=inline&realattid=f_fsl2vpki1&zw
《野馬空軍中隊》1964 87.6x150.2 cm 油畫
以上全文載自謝杰廷(台大音研所、對角線樂團手風琴演奏家、)

2009年3月23日

週一症候群 聽聽音樂

在連續好幾週的英式搖滾後,在今天又回到冬天的週一,我們來一場古典樂加上無法定義的其他。以下兩首是大提琴家蔡曜任(同時也是作曲家)及長笛演奏家王政都呈現的音樂類型,戲劇性卻不苦澀簡單感動的音樂,曜任說:我們希望可以把古典樂單純的表現...
而我第一次看到他們只有一個膚淺的想法:兩個可愛年輕又有魅力身材又好也有禮貌又極具紳士風度的音樂家.....................
必須承認真的很膚淺,只是在古典音樂裡,我們似乎常看到的嚴謹、一絲不苟加上我們成長的過程是小虎隊、郭富城、蔡依林及周杰倫所謂養的音樂長大,對於所謂的古典樂往往存在的也許是聽不懂或是聽不下去的狀態,又也許,所謂的文藝青年只有綠洲及布勒伴隨著青澀18歲,而曜任及政都讓我聽見及感受到一股真實誠懇的力量在音樂裡,他們全心的將自己放在其中。



3/28他們將在學校表演,請早訂位以免懊惱
他們的表演將以現場演奏佐上電腦配樂,讓古典樂非常好消化!

接下來,有大提琴與長笛的視覺版本,是跨界且跨了很大界線的音樂,長笛與Beatbox(人聲節奏)Greg Pattillo 及大提琴Eric Stevenson在舊金山的Union Square表演,他們以現場表演著稱,且常在地下鐵的月台或是公共空間表演;無論在音樂或是藝術及設計中,跨界呈現相融及寬闊的理念形式,下週再來仔細介紹這兩位帥哥。(說真的,好希望可以會某種樂器,就可以到某個月台或是街頭表演)

聽完有種爽快淋漓想要學大提琴的感受,只是大提琴要十幾萬....還是聽聽音樂好,人生就這樣,有很多好也有很多不是很好的好,讓我們繼續朝著很好及不是很好的好前進!

2009年3月20日

TGIF ......is "thank god it's friday"

世界發生了一些事

在台灣島外發生了一些事情,有人努力的為孩童發聲,為教育、為飢餓、為了地球的喘息、為了愛滋孤兒、為了貧窮、為了不要跟牛搶奶喝....................在島上也有許多人用不一樣的方式提出不一樣的議題,如破報,如各部落格(族繁不及備載),春天在一陣冷熱之後已經在北半球展露應有的姿態,三芝與日本的櫻花都開的粉紅,家裏附近的貓開始發情喵喵嗚....早上收到一封來自朋友的信,上面註明著拯救海豹!
0011.jpg
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畫面是前幾週在長輩家看著animal planet(動物星球頻道)播著殺人鯨利用團體的力量捕食海豹的畫面,同時還得跟長輩解釋這是物競天擇食物鏈的循環,不是殘忍的鯨魚也不是可憐的海豹 ; 難道殺人鯨會同抹香鯨還有長相特異的灰鯨一起聯手追殺海豹?
當我開了信,才知道世界發生了一些這樣的事,這或許是你以前就知道的事,只是知道與可以作些什麼有些距離,血腥的照片不是要嚇你或是提高收視率,只是呈現事實。
每年3月是所有海豹母親分娩的時期。它們成群地來到北大西洋的浮冰上生下可愛的小海豹。在我面前5米開外,一對親昵的海豹母子正在冰雪上享受陽光的撫慰。 然而它們不會想到,一場躲不過的最殘忍可怕的殺戮正在逼近。每年都有數十萬只海豹被獵殺。而瘋狂的獵殺就集中在小海豹降生的時節。

海豹被大量虐殺是因為亞洲有著巨大的的海豹產品市場,在中國(包括香港)、日本、韓國每年都有海豹肉、油、皮毛的銷售,其中中國市場的銷售量最大。據加拿大政府提供的數據,中國海豹產品的銷售額在1999年曾達到243萬多美元。所有這些海豹都來自加拿大。

最令動物保護專家擔心的是消費者並不瞭解虐殺海豹的情況,也不知道海豹這一重要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種群所面臨的危機。他們被蒙在鼓裡。

銷 售商們利用人們求健康、想長壽的心理,宣稱吃海豹(在中國也被叫做海狗)油含可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說是海豹油中有一種叫作“Omega-3脂肪酸”的東 西。他們還兜售用雄海豹的生殖器製成的“海豹鞭”,說是可以溫腎壯陽,益精補髓。海豹的皮也被利用了,最殘忍的是剛剛出生不滿月的戴帽海豹的幼子(也稱藍 背海豹)也被獵殺,因為它們的皮被視為皮毛市場上的精品。為拯救這種藍背海豹,加拿大最高法院曾作了一個宣判:任何時候都禁止對藍背海豹的獵殺。

“它們最可怕的天敵是人!”這是世界著名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戴維·拉文博士最最憂慮的。由於捕殺,海象和北極熊都已在加拿大滅絕,安大略湖特有的海港海豹也滅絕。



拉 文博士說,人類與海豹的沖突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但那時僅當地土著極少量地食用,並沒有對海豹種群形成威脅。後來移居北美紐芬蘭島的歐洲移民不吃海豹,大 規模的殺戮和海豹產品市場的開拓是近幾十年的事。20世紀末期以來,油輪泄漏、有毒苔蘚、赤朝爆發頻率增加也導致海豹大批死亡。20世紀90年代初,摩洛 哥地中海沿岸的僧海豹在赤潮爆發中大批死掉,僅剩100多只,成為最瀕危的一種海豹。科學家認為這與人類工業活動加劇和全球氣候變暖有關。

顯然,有消費需求才有海豹產品市場,
也才有每年數十萬海豹被野蠻獵殺。
獵殺者殘忍地剖開奮力掙扎的雄海豹的肚皮,鮮血噴涌,染紅了大片冰雪,他用鉤子穿過海豹的頭,拖向漁船,一路上海豹始終在痛苦地扭動,掙扎,海豹的血在冰面上畫出無數連接的紅色“S”。到了船上,他們割下它的生殖器……

獵殺者從正在吃奶的小海豹嘴裡奪走了海豹媽媽。他熟練地把雌海豹掀翻,一腳踏住它的肚子,從腰間抽出短刀,就在驚呆的海豹面前,劃開了它媽媽的肚子……
這只小海豹雖未遭屠殺,但它很快就會餓死。選擇在整個海豹家族聚齊並繁衍後代的時候,進行種族滅絕性地屠殺,真是人類強加給地球的悲劇。
這是近幾年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拍攝的錄像中的鏡頭。由於今年冰太薄,大批海豹北遷,當地漁民也向北轉移了,我們這些從美國、中國、荷蘭、德國趕來的記者沒能目睹到獵殺現場。但錄像片記錄下的一幕幕恐怖鏡頭早已讓我們膽顫心驚。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加拿大海豹項目主管若特·史密斯博士說,氣溫救海豹首先是不再消費海豹產品,首先需要把野蠻虐殺的行為告訴各國的公眾。在加拿大、美國和 歐洲市場上幾乎見不到海豹產品,就是因為這樣的揭露已經廣而告知。












1998年在海豹主產地紐芬蘭省的聖約翰市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游行,從此當地藥店櫃台里 的海豹油消失了。
對於銷售商為擴展市場而編造的種種謊言,他介紹說,哈佛醫學院的科學家通過對芬蘭監獄兩組犯人的研究發現,一組服用 “Omega-3脂肪酸”的人心臟病發生幾率反而很高,而那些沒服用“Omega-3脂肪酸”的人發病卻很低。兩組受試者都吸煙。可見,“Omega-3 脂肪酸”並不像銷售商吹得那樣神奇。
況且,亞麻中也含有同樣的“Omega-3脂肪酸”,如果有服用必要的話,可利用亞麻。亞麻是可以大量種植的植物,而 從海洋哺乳類動物身上提取Omega- 3不僅生產費用昂貴,且容易含有有害人體的汞等重金屬。

對於銷售商在廣告中說的“生活在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豹沒有受到農藥等人類化學品的污染,因而其產品是最安全的”,戴維·拉文博士說,他們迴避了海豹是周游世界的遷徙類動物的特點,海豹並不像銷售商說的只生活在某一海域。
“ 退一步講,假如真如推銷商所說,海豹產品對人類大有益處,為什麼這一產品市場多年興旺不起來呢?”拉文博士告訴我,整個加拿大紐芬蘭島一年賣海豹賺的錢只 不過相當於一家麥當勞店的年收入。這是一個很低附加值的產業。若不是加拿大政府每年給予很多補貼的話,光靠出賣海豹資源,漁民是賺不到什麼錢的。

維持這一 產業很大成分是出於政治的考慮——贏得選票。

而事實上,當地漁民並沒從這一行業中獲得多少收益,那裡的人還比較貧窮。如果政府真的想幫助當地人富裕起來的話,應當給他們指一條更能獲得發展的路。

看來,生活在遙遠冰冷海域里的肥胖健壯的海豹們如果要逃過人類的殺戮,只有期待這個地球上能有一天取消掉海豹產品市場。海豹們的期望難道真的要等到自己也成 為世界瀕危動物的時候才能實現嗎?當每個中國人都瞭解了海豹是怎樣地被殘忍地屠殺的情況後,還會允許在中國的櫃臺上擺出海豹產品嗎?
告別一望無際的冰面和海豹們已經很多日子了,但那一身毛絨絨奶毛、睜大一雙精亮眼睛的小海豹憂傷的樣子總在我的眼前出現。它顫抖的哀怨的呻吟停留在我的耳邊。我該怎樣向它解釋它無法理解的慘劇呢?
來源: 中國青年報 http://www.wildlife-plant.gov.cn/old/2-hydt/guowai42.htm


冰天雪地裏,一隻小海豹以其族類特有的姿態側躺著,黑溜溜的大眼像是瞭望著遠方,看不出太多表情。在牠身後,斷肢殘骸散落一地,刺眼的紅,在白色大地上觸目驚心。

這種景況年年發生且愈演愈烈,人類為了利益及虛榮而大肆獵殺海豹,奪取皮毛。加拿大政府准許的每年海豹獵殺配額,等於公然認同這種殘害生命的惡行,光是2006年,他們就殺了33.5萬頭海豹,這還只是有紀錄的數字!!

加拿大增加捕殺海豹配額引發全球抗議(圖)
每年春季,正是海豹皮毛長得最豐美的時節。海豹獵人手持棍棒,以最快的速度狠狠地向海豹的頭打去,海豹應聲倒地,接著,是一片血淋淋的剝皮地獄---在那些海豹還沒死的狀態下剝皮。「十分鐘以後,小海豹再也認不出他的伙伴們了,因為從鼻子到後肢,他們的皮都被剝了下來──扔在地上堆成了一堆........」。
告訴加拿大政府您支持豎琴海豹法案, 終結加拿大的商業海豹屠殺
IFAW每年都實地到獵補現場紀錄下這些殘酷的血腥畫面。我們目擊了無數小海豹在掙扎中活生生地被金屬尖鉤拖行到船上, 或是被大頭棒痛擊後被留在冰上呻吟等死。這些畫面令人無比痛心, 卻又無法可施, 因為現行的法律禁止我們作出干涉的行動。
但是我們終於等到了豎琴海豹法案
加拿大Harb參議員以他無比的領導能力與勇氣, 代表過半數的加拿大人民站出來為小海豹發聲。

我們必須要趕快以實際行動, 連署促使這個法案通過

Harb參議員需要足夠的支持訊息來讓這個豎琴海豹法案通過。目前的目標是蒐集到20萬份以上的E-mail, 信件, 卡片與支持連署。以每一封支持信件或連署來代表將被屠殺的一隻小海豹的形式, 您的一份連署實在對牠們非常的重要。

這是第一次我們有機會能夠挽救那些即將被屠殺的小海豹們

P.S.IFAW 40年前便開始在終止加拿大海豹屠殺季上著力。在許多愛護動物的人們支持下, 1971年成功的將獵補配額大幅減少。另外在1972年與1983年, 分別為美國海豹產品輸入禁令,與歐洲小海豹交易禁令成功護航。現在, 有您的幫助, IFAW可以讓這個法案通過, 終止這場屠殺, 拯救數十萬的無辜小海豹。
IFAW已為您寫好連署信件. 只要到這個連署頁面的下方, 填入姓名, E-mail與住址(台灣住址英譯可至中華郵政地址英譯服務頁面, 只要輸入地址就會出來, 非常容易喔), 即可以你個人名義為一隻小海豹發聲, 請挪出一分鐘幫幫忙牠們吧!。

1. 打開新的E-mail信件, 標題欄填入: I Support the Harb Seal Bill!
2. 複製以下內容貼入信件內文區, 並在信尾填入自己的英文姓名與地址。
3. 收件人欄位填入 Harb議員(harbsealbill@sen.parl.gc.ca)的E-mail。

Dear Senator,

I am writing to urge you to support your efforts to end Canada's cruel commercial seal hunt.
This hunt only continues to exist because it is propped up by a range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and taxpayers money. The vast majority of Canadians and caring people worldwide have been calling for an end to the hunt and the time to act is now.
Please use your unique positio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both Canadians and the citizens of the world to fight for an end to this cruel slaughter.

The world is watching.

Sincerely,
您的英文名字
您的英文住址(可至中華郵政地址英譯服務頁面查詢),
Taiwan, R.O.C.


此篇文章摘自福爾摩莎動物權利小組的網站

2009年3月19日

平衡木程式

實踐建築系X學校咖啡館

(學校咖啡館一樓及魔椅)
此次展覽由實踐建築系二年級的學生作品呈現創作、家具與平衡之間的發想,每一件作品從魔椅門口到學校的後陽台還有歌劇椅前面可以當桌子的船!也有大桌上無法定義的平衡蜻蜓,後陽台夢境般的喃喃自語;還有延伸到DottoDot創意公司(青田街七巷4號) 院子的蜘蛛,及窺伺的球體,(謝謝Dot2dot提供一個非常酷的空間給我們作一個聯展的實驗!請各位同學到學校喝咖啡時順道到這裡看看不一樣的空間與作品的對話)
(放在DotToDot的作品)


(放在地下室的作品)
。張博杰。林旦華。黃高樁。楊岱璇。葉恩維。胡靖元。
。胡書豪。吳沛綺。王冠堯。林雯華。蕭文翔。林彥希。
。林廷軒。郭敬耘。林學彥。劉佑辰。楊致函。黃冠儒。
。統籌:周冠宇。
。指導老師:許棕宣。


佈展的早上,其中的一位同學告訴我有關Yann Tiersen的音樂(他是做"愛蜜麗異想世界"還有"恨"的電影配樂的法國英俊才子!)同學也發現在學校的CD櫃中有幾張Yann Tiersen的專輯,於是我們就在邊佈展的當下聽了這舒服的音樂,同時我也發現與此次展覽的調性很搭。詭異的搭配著空間裡的氣味。

2009年3月17日

3/21十九兩@The Basement

趕快訂位!不然.......到時候坐後面可別抱怨.......
三個月前,一個寒流的週一...週二....週三?還是週四.....終於跟阿雞與瑞奇見面,跟大多數的人一樣,以學校咖啡館為中心鬼打牆似的在週邊繞了將近二十分鐘的他們終於踏進學校,短短的五分鐘也決定在學校呈現十九兩的音樂,就這樣三個月過後,十九兩也重金禮聘燈光師xx老師在3/21好來到現場為大家呈現一場不可思議又大驚奇甚至感人肺腑眼淚流的一場2009年最............的表演!!!
再說一次,不來可惜!

如果你以為,他們的表演就是像以上照片無哩頭的樣子,你就對了 ; 如果你以為他們的態度也是如此,那你還是對了!只是他們所呈現出來的音樂就像是在愛丁堡或是某個藝術節裡你會看到也聽到的音樂家,也像看著愛蜜麗在巴黎穿梭找著愛人的速度。
他們成立了五年,這場表演將是沒有參加會後悔的表演!

他們說:
十九兩樂團.2009年第一場整裝待發的表演
重金禮聘劇場界燈光威權(..)
還有特別來賓.重(眾)星雲集
上下兩半場的表演.內容豐富
絕對要讓妳震撼再震撼.驚嚇再驚嚇!!
瑞奇拍胸脯保證.這次的表演籌劃將近三個月!
保證是妳從沒聽過看過的十九兩樂團!!!

再放一次他們的音樂!


阿雞老師教學

2009年3月16日

週一聽音樂


太陽天,會是一週的太陽天!有人寫信到學校的信箱問著今天的週一聽音樂出爐了沒,真是對不起大家今天的音樂晚了點,早上走在陽光裡舒服的傻笑時想起去年曾經到台灣的開演唱會的TRAVIS--->Flowers in the window--歌詞很可愛,即使音樂錄影帶在某個程度上是詭異了一點 ; 很多孕婦跟奇怪的暗示性的結尾......
記得去年也跟朋友去Travis的演唱會,那是美麗的夏天,和好友一起吶喊著青春!在台北跟著從蘇格蘭來的中年可愛男子所唱的音符吶喊著,很快的夏天又要到了,很快的大火又要瘋狂吹著冷氣,很快的,台灣可能只有夏天...很快的,青春在轉眼間變成一隻不回家的鳥............


Flowers in the window
When I first held you I was cold
A melting snowman I was told
But there was no-one there to hold
Before I swore that I would be alone forever more
Wow, look at you now
Flowers in the window
Its such a lovely day
And Im glad that you feel the same
cos to stand up Im in the crowd
You are one in a million
And I love you so lets watch the flowers grow
There is no reason to feel bad
But there are many seasons to feel glad, sad, mad
Its just a bunch of feelings that we have to hold
But I am here to help you with the load
Wow, look at you now
Flowers in the window
Its such a lovely day
And Im glad that you feel the same
cos to stand up Im in the crowd
You are one in a million
And I love you so lets watch the flowers grow
So now were heer and now is fine
So far away from there
And there is time, time, time
To plant new seeds and watch them grow
So therell be flowers in the window when we go
Wow, look at you now
Flowers in the window
Its such a lovely day
And Im glad that you feel the same
cos to stand up Im in the crowd
You are one in a million
And I love you so lets watch the flowers grow
Wow, look at you now
Flowers in the window
Its such a lovely day
And Im glad that you feel the same
cos to stand up Im in the crowd
You are one in a million
And I love you so lets watch the flowers grow
Lets watch teh flowers grow
這是Travis,來自蘇格蘭的"英倫"組合?,應該是很愛喝酒(演唱會的吉他手似乎喝很多),沒有Cold Play的紅遍全球,也不像Oasis會比中指,只是會因為主唱的孩子出生所以寫了一首MY EYES 對新生命的讚嘆,或是自顧自的說出人與人該更親近的CLOSER,(可能因為唱片公司的要求以至於無法從youtube嵌入上述兩首歌的原始MTV,若有興趣可按連結),以下是MY EYES的Live,請享用!可愛的Fran唱著you can see in my eyes~~~~
祝我們有愉快的一週!乾杯~~~




本週學校有十九兩樂團會來呈現2009年最閃亮非主流不是地下的手風琴與小提琴雙人組合,明天會有他們更詳細的介紹,請期待!


2009年3月13日

畢卡索和他的大師們

(PABLO PICASSO 1881-1973)
學校好朋友"包爾森"近日在他的部落格發表了一篇畢卡索和他的大師們,看第一次時沒有太大的感受,只覺得畢卡索真是一個多產的畫家(也是交友廣闊的畫家,他也是美國當代藝術家Ray Johnson的好朋友!),第二次時仔細看了包爾森所貼上的畫作比較,我才瞭解畢卡索的精神及作品的驚人之處,突然間我想起了去年十月份的展覽--48.5會外展,藝術之於生活的美感及對藝術家的意義,生命的美好之於你我及單純的美好是需要太多外在的意義附加其中 ; 謝謝畢卡索謝謝包爾森。請享用以下文章及畢卡索和他的大師們。
每個人都想了解藝術。為什麼不試著去了解鳥的歌 唱?為什麼人們喜歡夜晚、花朵、一切周遭的事物,卻不會想去了解?但如果是一張畫,就非得了解不可?他們必須先了解,藝術家作畫,是因為他非畫不可。 藝術家不過是世界的一個微小部份,就像許多讓我們覺得愉悅,卻說不出所以然的事事物物,不需要特別的關注。那些想解釋圖畫的,常牛頭不對馬嘴。」「你等著 我告訴你,藝術是什麼?如果我知道,也不會告訴你。(畢卡索)

以下全文轉載至http://tw.myblog.yahoo.com/xavier-wei/article?mid=4420&prev=-1&next=4407&page=1&sc=1#yartcmt


在經過【畢卡索和肖像畫】、【情色畢卡索】、【畢卡索和雕塑】、【畢卡索和照片】、【畢卡索和他的女人們】、【畢卡索的素描狂熱】、【畢卡索和卡門】、【超現實畢卡索】、【畢卡索的雜誌拼貼】等各種以畢卡索為主的主專題展之後,去年108日,法國國立博物館聯合協會RMN規劃的超級大展【畢卡索和他的大師們】正式開幕,由羅浮宮美術館、奧賽美術館及大皇宮首次聯手展出。

這段時間來巴黎的朋友,地陪先生都極力推薦這個展覽,後來發現,除了各人喜好無法勉強之外,大多數不討厭畢卡索的人,要克服買票看這場「千載難逢大展」的最大心理障礙,莫過於「畢卡索!嗯~我看過很多了」或「畢卡索?他的作品我幾乎都看過了」或「介紹別的展覽吧,我在紐約巴塞隆納和巴黎都看過他的作品啦」

每次聽到這樣的回答,只想說:畢卡索真的不像迪斯奈樂園的米老鼠或登上艾菲爾鐵塔,經驗過一次就可以的~。

【畢卡索和他的大師們】這個展覽,以畢卡索和他師法的前代大師作品為主。時間從文藝復興至20世紀,並列呈現各時代繪畫大師與畢卡索作品之間的關係,不但以原作對比來表達藝術史之間的傳承脈絡,也打破某些人對「原創」的迷思觀念,原來,20世紀「原創大師」的作品不是憑空而來的。

展覽已於22日結束。4個月期間,來自各地觀眾近80萬名。大皇宮上下2層樓的大展場,甚至在最後的43夜,採取24小時無休的空前策略來應付絡繹不絕的參觀人潮。最後這4天,吸引了7萬名觀眾(33.6%專業人士,15.6%一般群眾,8.8%上班族及工人,2.3%獨立工匠及商界人士)。其中有3萬人選擇與畢卡索及他的大師們在美術館內共度良宵。因為,很多作品來自國外各公私立美術館及個人收藏;因此,儘管展況欲罷不能,也無法應觀眾要求延後結束。

作為一位20世 紀大師中的大師,畢卡索的作品產量多到如例行的生理排泄,風格多變,隨心所欲變換素材,開啟潮流卻永遠都置身於潮流之外。同業之間或許可以羨慕或嫉妒,卻 無法有具體事實指出作品本身在專業上的缺失。更神奇的是,在畢卡索的作品中,看來雜亂無章的顏色或線條,都能找到古典嚴謹的痕跡脈絡。他說:「小時候我不 曾畫過兒童畫,但是長大後,我一生都在學習像兒童一般畫圖。」

這句話饒富玄機。最粗糙的解讀是:他小時候有天分,長大後只會胡搞

個人認為,適當的理解是:他小時候就有天分、學習能力強、領悟性高,長大後明白唯有像兒童一樣的單純無功利心的創作態度,才能完全釋放內在蠢動的慾望

單 單認知到畢卡索在創作上技法熟捻並不足以解釋其作品的感人力量,創作者還得有足夠的自信、智慧及勇氣行走在技法之上。技法只是工具,工具的操作只有在適當 的位置上才能成就內在能量的具體表現。綜觀畢卡索一生的私人生活和專業領域,不管在精神上或肉體官能上,他都是一位慾望達人。慾望是生命力的來源,或許, 正因為他對慾念的不知有恥,才能如此恣意地,暢快地,超越世俗原則判斷的束縛,在作品中創造出這麼強大且淋漓盡致的喜悅與痛苦。然而,這也僅僅是關於一個 人經歷過生命中平凡的喜悅與痛苦之後,誠實無諱的理解及看法吧。


01. 畢卡索自畫像. 1906. 92x 74公分 . 美國費城美術館典藏

02. 畢卡所戴假髮自畫像. 1896. 55.8x 48公分 . 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03. 卡索自畫像. 素描


04. 高更自畫像 (autoportrait de P.Gauguin).1893-1894. 92x73公分. 私人收藏

05. 穿綠背心的德拉克洛瓦自畫像. 1837. 65x 54.5公分 . 羅浮宮典藏

06. 藝術家喬治的肖像by.葛蕾柯(El Greco).1600-1605. 西班牙Seville 美術館典藏.



07. 葛蕾柯(El Greco)畫一位無名氏.

08. 畢卡索仿葛雷柯風格的自畫像. 1899. 34.7x31.2公分. 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09. 無名氏肖像by畢卡索.1899

10. 室友兼好友Carles Casagemas 肖像by畢卡索. 1899-1900


11. 裸女站姿by塞尚. 1898-1899. 私人收藏

12. 裸女站姿by畢卡索. 1906. 紐約MOMA美術館典藏

13. 裸男站姿by塞尚



14. 兩個裸體年輕人by畢卡索. 1906.


15. 聖馬丁和牧羊人by葛蕾柯. 1597-99. 華盛頓國家藝廊典藏

16. 男孩與馬by畢卡索. 1906


17. 海邊少女by普維斯得夏凡(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 1879. 61x47公分. 奧塞美術館典藏

18. 盥洗室by普維斯得夏凡(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 1883.

19. 梳髮女by畢卡索. 1906. 紐約MOMA美術館典藏

20. 梳髮女by畢卡索. 1956.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21. 鬥牛士by畢卡索. 1970. 145.5x114公分.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22. 鬥牛士by馬內. 1866-67. 171.1x113公分. 紐約MOMA美術館典藏


23. 耶穌敬拜by葛蕾柯.

24. 好友Carles Casagemas的葬禮by畢卡索. 1901. 150x90公分. 巴黎龐畢度中心典藏



25. 斐莉普四世家人群像by維拉史貴茲. 1656. 310x276公分. 馬德里Prado美術館典藏



26. 仿斐莉普四世家人群像by畢卡索. 1957. 194x260公分. 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27. 馬格麗特小公主by維拉史貴茲. 1653. 70x58公分. 羅浮宮典藏

28. 馬格麗特小公主by畢卡索. 1957. 100x81公分. 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29. 咖啡廳by竇加. 1876. 92x68公分. 奧塞美術館典藏

30. 咖啡廳by畢卡索. 1903. 125.5x91.5公分. 美國洛杉磯私人典藏



31. 咖啡廳by畢卡索. 1901. 65.5x51公分. 美國紐約私人典藏


32. 情婦Hendrickjetj 出浴圖by林布蘭. 61.8x47 cm 1654. 倫敦國家畫廊

33. 尿尿女by畢卡索. 1965. 195x97公分. 巴黎現代美術館典藏


34. 摩蒂西夫人by安格爾. 1856. 120.5x92.1公分. 倫敦國家畫廊典藏

35. 紅沙發上的裸女by畢卡索. 1929. 195x130公分.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36. 盻薇葉兒小姐by安格爾. 1805-06. 100x70公分. 羅浮宮典藏

37. 歐佳by畢卡索. 1923. 130x47公分. 畢卡索家族典藏


38. 歐佳的照片

39. 歐佳(素描)by畢卡索. 1920. 34.5x23.5公分. 畢卡索家族典藏

40. 歐佳by畢卡索. 1917. 130x88.8公分.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41. 奧林匹亞by 馬內. 1863. 奧塞美術館典藏

42. 裸女與黑貓by畢卡索. 1964. 公分. 瑞士Bale. Ernst Beyeler基金會典藏


43. 裸體的瑪哈by哥雅. 1800. 97x190公分. 馬德里Prado美術館典藏

44. 戴項鍊的裸女by畢卡索. 1962. 倫敦泰德美術館典藏


45. 土耳其浴女by安格爾. 1814. 97x162公分. 羅浮宮典藏




46. 謬思by畢卡索.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