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5日

就是不一樣

by 簡銘甫


搭著生平第一次的台灣高鐵去了趟高雄,頭一件事就先直奔便利商店,想驗證一下是否南部朋友所言不假,店員會用國台語雙聲帶來招呼。「愛素貢某?」店員果然親切地問,我開心地用台語繼續跟店員閒扯淡了一下,這才心滿意足帶著飲料和吸管走出便利商店。

台灣的南北差異大不?其實只有住在城裡的人會有這種提問,不管是優越感或是自卑感,總之就心存「不安全感」,硬要把細微的差異性拿來放大比較。即便生活在台北市,北邊的士林區跟南邊的文山區都好有一比。

我生活在城裡太久,要問我南北差異大不?當然大!而且這種定律,適用於每一個民族國家。

義大利人最愛強調南北差異,北邊的威尼斯商人很瞧不起南邊的拿坡里黑手黨,雖然在外人眼裡都是一丘之貉,但是北義的人總認為南義的人好吃懶做不事生產,整個國家都靠北義的經濟貢獻才得以運作。收聽威尼斯的電台,一半以上都在鼓吹分離主義、國家民族主義;每次總統大選,北義人也都把票投給媒體大亨兼緋聞大王貝魯斯柯尼。

住在巴伐利亞的德國朋友也不只一次表示,南徳巴伐利亞人實在沒有必要臣服在北德普魯士人的領導之下,因為巴伐利亞的財政是全德國最富足的一邦,若再加上黑森林的符騰堡,整個南德幾乎就代表了全德國的國民生產值。南德人重紀律講效率,辛勤工作的同時也創造出極高的生活品質。北德人講開放講自由,個人在家工作的比例遠高於在大企業就職,政治光譜上也都偏左,不像巴伐利亞一面倒地偏右。

最不幸的例子大概要屬日漸「巴爾幹化」的比利時,這個國家已經南北不爽到要徹底分裂了。北邊荷語區的佛蘭德人槓上了南邊法語區的瓦隆人,雙方開始計較起政治權利分配、經濟產能高低,甚至人口分佈比例。北邊經濟實力強大的荷語區佛蘭德人開始質問,為何首都布魯塞爾的官方語言是法語?明明說荷語的是多數!兩邊人的火氣愈來愈大,甚至互相上EBAY去拍賣「對方」的領土。

文化是一種想像的共同體,但隨著地域的差別,很多文化的想像也被快速複製成集體偏執。中國號稱是米食文化,但在北方吃麵以及吃饅頭的人比吃米的人還要多。從沒吃過豬腳的北德人講的是標準德語HOCHDEUTSCH,而據他們指出,說山區德語的南德巴伐利亞人成天都穿著皮短褲在喝啤酒烤香腸。住在台北的人也許覺得穿夾腳拖、嚼檳榔的高雄人代表台客文化;高雄人則以為台北的文青成天都假掰地在逛誠品以及泡咖啡館。

我寧可這種半虛構的文化想像繼續被複製,寧可先在腦中保有這種文化差異,直到有一天置身處地,再親身去驗證當中細微的差異。於是,我到了高雄以後才發現,這裡的天際線好寬闊,這裡公共空間的設計好開放好通風。高雄的馬路筆直寬大、腳踏車專用道舒適寬敞、鹽埕區的愛河樂活整齊、世運主場館的設計果然頂尖。當然,高雄人還是會把斑馬線當機車專用道,計程車也學起機車在十字路口待轉,但是當便利商店店員問我要不要「素貢」時,我心裡確實鬆了一口氣:高雄果然還是不一樣。

南腔北調,我們真該慶幸生活裡有這麼多的「不一樣」。

有一天,就像宣稱上帝已死,我的法文老師語不驚人死不休地表示:巴黎沒有美食文化!全班的台灣同學都驚呼了一聲。他接著問:你們在家都泡茶嗎?你們三餐都吃米飯嗎?全班同學皆搖頭。不要再抗拒了!全球化已經終結了一切。他說他現在回巴黎都吃PIZZA,喝星巴克咖啡,看好萊塢電影。他繼續追問,巴黎美食的定義是什麼?我們老遠坐飛機去巴黎的FAUCHON買鵝肝醬喝下午茶,現在北京人只要打的去一趟新光天地就有;在巴黎PAUL排隊買現烤法國麵包,台北的PAUL每天也有一樣的東西空運來台。我們現在去巴黎,當真跟去八里沒有兩樣。

冷嘲熱諷就是法國人的專利,但是當你讓他們改喝澳洲紅酒,或是改吃日本乳酪時,他們抵死不從。我一點都不焦慮法國文化會遭到逆轉,只要巴黎繼續將夏日的塞納河鋪成海灘,繼續有徹夜未眠的夏日音樂節,「巴黎」跟「八里」的差別,豈止毫厘跟千里。

想像跟感受,還是不一樣的。羅浮宮的金字塔真的比電影「達文西密碼」裡要壯觀;布列塔尼的可麗餅真的比巴黎好吃;巴伐利亞的啤酒細緻又順口;香港的絲襪奶茶濃稠又香甜。高雄夜市裡的木瓜牛奶,正港好喝!

from 簡銘甫及其遠方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