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日

我看瑞士小孩不尖叫


原文在此:http://www.wretch.cc/blog/gillianshih/9090723

原本不想對這篇文章做出正式回應。雖然我並不認同作者的觀點,但人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且自認不是幼兒教育的專家,沒有什麼立場批評。

但在Facebook上看到不只一位朋友轉貼這篇文章,且還有人叫好,卻令我擔憂了起來。

擔憂的是這篇並不專業卻要評論教養的文章,在這樣不斷的轉寄轉貼下,可能誤導了多少人?

擔憂的是這個社會如果只是對辛苦養育子女的父母親指指點點,而缺乏給予支持和支援,我們如何期待他們能教育出更好的下一代?

因此,我想把我自身、我身旁的朋友們教育孩子的經驗,以及我所接觸到的蒙特梭利觀念,拿出來分享。重點不在於證明任何是非對錯,只想提供不同的、或許角度 更廣一點的思考。若有幸可以在朋友間掀起一番討論,那很好;若不起任何漣漪,也無妨。至少,該講的話已說盡,我沒有遺憾。

首先,我要強調,「小孩一定會尖叫,如同人一定會變老」

哭泣與尖叫是人類本能,語言溝通才是學習而來。對於尚不會言語的嬰兒,哭泣與尖叫是他們表達需求與不滿的方式;對於語言使用尚未純熟的幼兒,當無法充分表達其意時,也會使用哭泣與尖叫進行溝通、發洩。

大人的適當回應,固然可以縮短孩子學習正確溝通模式的時間;幸福快樂的孩子,也必然較不需要採用尖叫的方式來引起注意。但反之,不尖叫的孩子就比較快樂 嗎? 不尖叫的孩子,其父母親的教育方式就一定正確嗎? 恐怕不是的,有一些孩子是因為長期被忽視,所以選擇安靜,而忽視其實是一種虐待。

孩子的尖叫反應,與其語言、身體語言同樣需要被聆聽。如果社會大眾看到孩子尖叫或哭泣,就認定這個孩子是不可愛的、這個孩子的父母是不稱職的,那將給父母親很大的壓力,又如何指望他們能好好的聆聽孩子真正的心聲,並做出正確的處理呢?

其次,「生活以大人為中心」、「大人做什麼,小孩就做什麼」是完全錯誤的觀念。

大人與小孩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同樣需要被尊重。無論生活空間、時間,都應該考量家庭成員比例、家庭成員的能力與興趣,適當的分配安排。
如果父母親只是一昧迎合孩子,父母及孩子都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但若父母親為了保有自我,強迫孩子配合,例如帶著1、2歲還不耐久坐的幼兒去吃法國料理,那也只會搞得精疲力竭、兩敗俱傷。

如同戀愛中男女、或者夫妻相處的道理一樣,父母親與孩子間必須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

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興趣、嗜好介紹推薦給孩子,但不能指望他們接受,好像紀伯倫在『論孩子』中所說「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但非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

接下來,我想談談,獨立及科學化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如果所發表的言論,是不經求證、不經完整思考、不經科學化分析,單憑個人經驗、喜好甚至利益做出批評,這樣的批評不僅不具建設性,嚴重者,可能造成社會動盪與分裂。

簡單的說,在瑞士父母及小孩 vs 台灣父母及小孩的比較時,除了教養方式的差異,有沒有考量到國家的福利政策、平均所得/工時、文化等等的差異呢? 「很多台灣的夫妻,在生了小孩之後,放棄婚前自己喜愛的活動,不登山、不到高級餐廳用餐、不騎腳踏車;然後生活只剩小孩,賺錢為了給小孩上補習班,生活內 容只剩接送小孩,話題也只有小孩」,假設這些都是事實,它們究竟是因還是果?

而所有的讀者,在面對這篇文章,甚至面對其他文章、其他言論時,除了跟隨文章中的思路,有沒有試著去思考其中的對錯、合理性或其他可能?

或許有的人會說,生活不需要這麼嚴肅;但我認為,思考是一種習慣,不要讓新聞記者、政客、blogger或任何一個人牽著你。

最後,我要說,教養不單只是父母的責任

不可諱言,教養這件事,父母的責任最大。但養育雖是本能,教育則需要學習,且父母親的教養方式,會受到原生家庭、成長經驗、同儕、社會風氣等影響。

舉例而言:
• 高工時、高昂的房價,造成許多雙薪家庭的父母無法自行照顧孩子,只好將孩子託給祖父母、外祖父母,因此又造成隔代教養的問題。
• 傳統的科舉制度影響至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無怪乎父母親要把孩子往補習班送。
我很幸運,很早就接觸蒙特梭利觀念,我的家人可以配合我的教養觀念,我身邊有許多努力學習如何當父母、努力堅持自己的教養原則、努力維持工作/ 自我/親子/夫妻間平衡的朋友,還有許多努力推廣正確教育觀念的教育者。對我的一些朋友們而言,「瑞士小孩不尖叫」這篇文章中所描述瑞士父母做的事,真的 沒什麼了不起,大家早就在做了,甚至做的更多。

但有些父母在教養這條路上,或許受限於家庭環境、經濟能力...,並不這般輕鬆。不一定是他們不想,也有可能是他們不能。叨叨絮絮的講了這麼許多,並不是想為所有的不稱職的父母脫罪,只是希望大家多想想自己的社會責任,在批評他們前,先反問自己給了他們多少支持與協助吧!

最後的最後,分享我個人的心得:「不論國籍,每個孩子(特別是未經社會影響的幼兒)都是天使。只要能用平靜開放的心,細細的觀察他們、與他們相處,孩子可以教導我們許多許多。」

2010年12月1日

前核電廠技師的瀝血控訴

設施配管1級技士平井憲夫(1997年1月因癌症逝世)
生前的最後吶喊。

我不是反核運動家。這20年來,我一直在核電廠工作。社會上有聽不完的擁核反核理論,但我只想在這裡告訴大家:「所謂的核電廠是這樣一回事。」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核電內部的實際情形。希望大家有耐心把這篇文章讀完。所謂核電,跟各位所想的或許有點出入。在那裡,每天都有遭受放射線污染的工人,以及嚴重的岐視產生。
我的專長,是負責大型化學工場的內部配管施工與維修。快30歲時,日本掀起了一陣核電建設的風潮。核電內部有錯綜複雜的配管,正好是我發揮專長的大好舞台。因此我被核電製造商挖角,長期擔任工程現場的監督人員,一晃眼就過了20年。

「安全」是紙上談兵
1995年1月發生阪神大地震。地震隔天我到了神戶,看到傾倒的新幹線與斷裂的高速公路。不禁發起一陣省思。因為這些公共建設實在與核電廠有太多相似點。大家或許認為,核電、新幹線、高速公路這些攸關人命的建設,平日應該受到政府嚴格控管。但是看到倒下的高架支柱,不是混凝土裡夾雜著施工初期的定型木片,不然就是焊接處焊的亂七八糟。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呢?這不僅僅是施工單位的不用心,其實問題的本質,是我們都太過於注重「理論上的安全」了。


「素人造核電」
核電廠裡面,鐵絲掉進原子爐、工具掉進配管裡卡住的人為疏失可說是層出不窮。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工程現場裡「有真功夫的師父」實在是太少了。不管核電設計有多完美,實際施工卻無法做到與原設計一模一樣。核電的藍圖,總是以技術頂尖的工人為絕對前提,做出不容一絲差錯的完美設計。但卻從來沒有人討論過,我們的現場人員到底有沒有這種能耐。
早期的工地,總是會叫經驗老道的老師父來做「班長」。他們比那些年輕的監督人員有經驗,並注重名譽,不允許錯誤發生在自己手上。但現在,老師父已幾近凋零。建設公司在徵人廣告上以「經驗不拘」做為求才條件。這些沒經驗的素人,不知道核能事故的可怕,也不知道自己負責的部位有多重要。東京電力的福島核電,曾因鐵絲掉進原子爐,差點發生席捲世界的重大事故。把鐵絲弄掉的工人知道自己犯了錯,卻完全無法想像這個錯會造成如此可怕的事故。這就是現在核電現場的實際狀況。
老師父一個接一個退休了。建商也查覺到這件事。因此把工程圖盡量分割簡化,做出連菜鳥也看的懂的製造手冊。菜鳥們在現場有如堆積木般地組裝各種零件。他們不知道現在到底在作什麼,也不能理解這個部份有什麼重要性。這就是核電廠事故頻傳的原因之一。
核電廠因為有幅射的危險性,很難在現場培育人材。電廠的作業現場既暗又熱,又必須穿戴防護衣罩,作業員彼此無法直接做語言溝通,這該怎麼把技術傳給新人呢?更何況技術越好的師父,就代表他進入高汙染區的頻率越高。他們很快就會超過規定的放射能曝晒量,無法再進核電廠作業。所以菜鳥工才會越來越多。
再舉配管的焊接師父來說吧!專業的焊接工,通常年過三十後眼睛就會不堪使用,無法完成一些細膩的工作。所以需要許多細膩作業的石油廠就不會再雇用這些工人。這些人為了生計,只好去願意雇用他們的核電廠工作。
大家或許都會錯意了。以為核電廠是多麼高科技的先端產物。核電不像各位想的這麼高級。這些菜鳥做的核電廠,日後必會為我們帶來無窮的災難。

「徒有虛名的檢查官」
好,或許有人會說就算核電真的都是素人蓋的,那好好監督它總行了吧。我想跟各位說明,監督系統才是核電更大的問題。真正的檢查,是檢查官指出有問題的部分說:「你這裡焊接黏的不好,來,我來教你怎麼黏。」這樣才叫檢查。但檢查官通常都沒有真功夫。他們只會讀著整理完善的報告書,聽著建商的精彩報告,看著漂漂亮亮的場地,表面沒什麼大問題就判定合格。這就是核電監督的真相。
以前在外演講時,曾經有一位技術官員在場告白:「說來很慚愧。我們的部門害怕去核電檢查會遭幅射污染,所以從不派自己人去現場檢查。總是找些農業部的職員去監督。昨天在教人養蠶、養魚的人,隔天就被派去當核電檢查官了。福井縣美濱核電廠的檢查總長,在上任之前是個負責檢查稻米的。」這些由素人發出運轉許可的核電,真的能信賴嗎?

東京電力的福島核電廠發生緊急爐心冷卻系統(ECCS)的重大事故時,負責監督該座核電的檢查總長竟然透過隔天的報紙才知道這件事。這件事還被媒體以「核電重大事故,檢查官被矇在鼓裡」為標題大肆報導。其實也不能怪電力公司。在十萬火急的事故現場,排除事故都來不及了,誰還有空去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三歲小孩說明現在的狀況呢?所以他們不會把檢查官放進現場,所以官員永遠是狀況外。
檢查官不說OK,工程就無法進行。他們什麼都不懂,只懂的看表面,卻又擁有太大權限。我還在職的時候,就一直呼籲政府必須組織一個完全獨立的第三者機關,找些有真功夫的配管或機械組裝的老師父來當檢查官,他們一眼就能看穿哪裡有焊接不良或偷工減料。但是講了再講,政府的政策卻依然沒有改變。
攝影者:東条雅之 圖片來源:崔愫欣的BLOG
「定期保養也是素人」
核能機組每運轉一年,就必須停機做定期保養。因為原子爐會產生高達150的氣壓,攝氏300度的蒸氣及熱水,這些熱水氣會使配管的管壁或汽門嚴重磨耗。因此必須定期更換。但這些作業卻使工人遭受幅射污染。
核電廠插入燃料棒後,只消運轉一次,內部就會充滿放射性物質。進入現場時,工人必須脫掉所有的衣物,換上防護衣才能進場。防護衣的作用並不是保護工人,而是確保放射線不被帶出核電廠。因為測量工人身體幅射劑量的儀器竟是佩戴在防護衣裡面,而不是外面!
包圍在重重護具底下的工人們,必須在畏懼輻射污染的高度心理壓力下工作。在這種環境下絕對無法維持好的作業品質。就拿最最基本的鎖螺絲來講;我在作業前一定會告誡工人:「鎖對角才會緊,輻射才不會外洩。」但是他們的工作場域是布滿輻射的高度危險區,進去以後不消幾分鐘,佩帶在身上的輻射測量儀就會發出高分貝的響鈴,警告工人必須立刻退場。在進入現場前,我們雖會告知工人今天這個區域能待幾分鐘。但是現場並沒有時鐘,工人也因為輻射污染問題,無法自行攜帶手錶進去。大家都想在警鈴響起前趕快離開。整個心就掛念著現在到底過了幾分鐘?警鈴是不是要響了?管他什麼螺絲要鎖對角,反正有鎖上去就好了。人在這種環境下絕對無法精確工作,但你想這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放射能被直接排入大海」
核電的定期保養大都在冬季。保養結束後,幾十噸的放射性廢水會被直接排入大海。而在平常運轉時,也會有每分鐘數十噸單位的大量廢熱水被排進海洋。但政府或電力公司卻總是滿口保證核電絕對安全,久而久之國民也對核電造成的環境影響變的莫不關心。
工人穿過的防護衣必須用水清洗,這些廢水皆全數排入大海。排水口的放射線值高的不像話,而漁民卻在那附近養魚。如果我們不正視這個問題,放任核電廠越蓋越多的話,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體內的幅射污染最可怕」
核島區內的所有東西都是放射性物質。每個物質都會釋放傷害人體的放射能,當然連灰塵也不例外。如果是身體表面沾上放射性物質,沖洗乾淨就沒事。但如果是經由口鼻吸入體內的話,將對人體帶來數倍的危險性。負責打掃核島區的清潔工,通常是最高危險群。
進入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通常在3至5天內會隨著汗水或小便排出身體。但這些物質在體內循環的過程會對人體帶來打擊;更何況它們並不會百分之百排出體外。長年累積下來的放射能將會帶來疾病。
有去參觀過核能設施的人,應該都看過核電內部打掃的一塵不染的情形。電力公司的職員總是得意的說:「核電廠既漂亮又乾淨!」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放任灰塵飛散的話可是會擴大幅射污染呀!
我遭受了100次以上的體內幅射污染,最後得了癌症。我曾經畏懼即將到來的死亡。但我的母親鼓勵我,沒有比死更可怕的事情。因此我決定在死前站出來,把我知道的真相全部公諸於世。

「截然不同的作業環境」
放射能無論有多微量,都會長期累積在人體。但所謂的放射線健康管理,卻規定一年的曝晒量不超過50mSv就好。這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因為我們依據這個量除以365天,算出一天可被曝晒的劑量。按照這個算法,核島區內的一些高污染區,一天只能進去5到7分鐘。但這麼短的時間根本無法完成工作。所以我們會要求工人一口氣曝晒三個禮拜到一個月的量,以順利完成工作。我們根本沒料到這短短的十幾二十分,會為我們帶來白血病或癌症等疾病。電力公司完全不告訴我們這些事情。
還記得有一次,運轉中的核電機組裡有一根螺絲鬆了。核電運轉中排出的輻射量相當驚人。為了鎖這根螺絲,我們準備了三十個人。這三十人在離螺絲七公尺遠的地方一字排開,聽到「預備,跑!」的號令後輪番衝上去鎖,一到那裡只要數三下,計量器的警鈴就會嗶嗶響起。時間實在太過緊迫,甚至有人衝上去後找不到扳手警鈴就響了。這個螺絲才鎖三轉,就已經花費了160人次的人力,400萬日幣的費用。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不把核電廠停起來修理?因為核電只要停一天就會帶來上億元的損失。電力公司才不會做這種虧本的事。在企業眼中,金錢比人命重要。

長達五小時的「絕對安全」教育
第一次在核電廠上班的工人,必須接受約五小時的放射線管理課程。這個課程最大的目的就是解除內心的不安。他們絕不會說核電廠到底有多危險,只會一再強調有政府嚴格管理,一切安心這些話。「社會上有一些反核份子很愛說輻射會帶來白血病或癌症等疾病,但那全部都是謊言,那些人都是騙子。你只要遵守政府的規定就不會有問題。」諸如此類的洗腦教育將持續約五小時。
當然不只限於核電內部,電力公司也常在社區內推廣這種「核電絕對安全」的教育。他們有時邀請有名人來演講,有時透過料理教室等等的文化活動宣傳,有時是把圖文並茂的精美文宣夾報。久而久之人們慢慢就會被洗腦,變成只會擔心「沒了核電,我們將無電可用」。
這二十年來,我以現場負責人的身分,為新進員工執行這個更勝於奧姆真理教的洗腦教育。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人。核電工人總是對核電安全自信滿滿,就算身體狀況變差,也不認為與核電有關。因為他們從不知道放射能的真正恐怖。每個工人,每一天都持續遭受輻射污染。而負責人的任務就是隱瞞這些事情,不讓本人或外界知道這些資訊。
我長年從事這種工作,壓力日積月累,只能依賴酒精慰藉,而且每晚越喝越兇。我也常捫心自問,自己到底為了誰,為了什麼,每天要過這種充滿謊言的日子?一晃眼過了20年,終於連自己的身體也被輻射侵蝕的破碎不堪。

「核電廠出事時,誰要去救?」
有一次,東京電力的福島核電廠內,有一名工人不慎割破額頭大量失血。因為情況危急,非馬上送醫不可。慌忙的電力公司職員立刻叫來救護車,卻忘記他剛從高污染區出來,全身上下都是放射能,連防護衣都沒脫。趕來急救的醫護人員也缺乏知識,不做任何清洗就把病人直接送往醫院。結果所有接觸到他的醫生、護士都受到輻射污染,連救護車、病床等東西也不例外。整個村落差點陷入大恐慌。
大家看到重傷病患時會下意識地去搶救,無色無臭無味的放射能容易被人忽略。光是一個人就搞的天翻地覆了。如果核電廠發生大事故,大批居民遭到輻射污染時,誰要去救他們?這絕不是別人家的事,而是全國國民必須共同思考的問題。

「令人震驚的美濱核電廠事故」
核電事故往往被有意無意的忽略。大家都知道三浬島跟車諾比事件,卻不知道日本一直持續發生重大核安事故。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1年發生在關西電力美濱核電廠的細管破碎事故。原子爐中含有放射性的冷卻水,因為細小的配管破碎而外洩到海裡,只差0.7秒,失去冷卻的原子爐就要像車諾比一樣暴衝了。幸好值班的是個老經驗的職員,他當機立斷,手動開啟ECCS(緊急爐心冷卻裝置),避免了一場大慘劇。要知道,ECCS是核電廠的最後一道防線。使用ECCS 系統阻擋下來的美濱核電廠事故,可說是一台載著日本一億人口的大巴士,在高速公路以一百公里以上的速度狂奔,踩煞車也不靈,拉手煞車也擋不住,最後撞上懸崖才總算把車子停下來的一場大事故。我只能說日本人,喔不,是世界上的人們太幸運了。
最後調查時才發現,原來是一組零件在事故發生時未能及時插入機組,導致原子爐在高溫攀升的情形下沒有自動停機。這是施工上的失誤。但卻從來沒有人發現,這座已運轉二十年以上的機組擁有這個致命缺失。這也代表當初建設時根本沒按照原設計施工。太長的就切掉,太短的就硬拉,這些設計師意料不到的事情,卻在工程現場理所當然的發生,也導致核電事故層出不窮。

「文殊試驗爐的大事故」
使用全鈽的高速增殖試驗爐─文殊(Monjyu),在1995年發生液態鈉外洩火災的重大事故。(譯註:高速增殖爐使用鈽做為核燃料。鈽為核分裂時產生之放射性物質,不存在於自然界,具猛毒致癌性。其原子分裂時能產生巨大能量,故適用於製作核子彈。普通的核電廠已純水做冷卻液,但高速增殖爐卻必須使用危險性極高的液態鈉才能達到冷卻效果。文殊爐在該事故發生後停擺了約15年。雖於2010年成功重啟試運轉。卻在稍後發生原子爐內上方的巨大零件脫落,直擊爐心的事故。因為爐內已受高度輻射污染,取出該脫落零件可說是難上加難。爐心內部的損傷情形也無法掌握,該爐至今前途未卜。)
這不是該爐第一次發生事故。其實從施工期開始,就一直事故頻傳。因為所長跟現場監工、裡面的師父都是我以前的手下,發生什麼事情都會找我商量。我雖然已經辭職了,卻又害怕核電出事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慘劇,結果在施工時期前後跑了六趟文殊爐。
有一次他們打電話來說:「有一根配管無論如何就是裝不下去,可不可以請你來看看。」一去後發現該配管完全符合原設計尺寸,周圍的零件也都安裝的好好的,卻怎麼也裝不進去。後來想了一陣子才恍然大悟。文殊爐由日立、東芝、三菱、富士電機等廠商共同設計,而每家廠商的規格不同。打開設計圖後可以發現,日立的設計圖把0.5mm以下的單位無條件捨去,而東芝和三菱卻是無條件進入,雖說是小小的0.5mm,幾百個地方加起來卻會變成相當大的誤差。這就是為什麼明明照著圖面施工,卻怎麼也做不好的道理。最後沒辦法,只好叫他們全部重做。畢竟這座原子爐背負著日本國的威名,花點錢是必要的對吧?
這座拼裝式的原子爐,會發生事故可說是理所當然。反倒是沒出事的話還比較不可思議。但是政府卻一再淡化事故的嚴重性。甚至把一些事故稱為「現象」。有一次發生事故,電力公司在縣議會報告時,又不改陋習地說:「關於這次的現象…」,我氣的在台下對著縣議員大喊:「什麼現象?這個叫事故!事故!」在這種政府的領導之下,也難怪國民對核電的危機感越來越低。

「日本的鈽變成法國核武?」
尚無能力做核燃料再處理的日本把用畢核燃料送到法國處理,提煉出具高度危險性的鈽。預計在文殊爐使用的鈽為1.4噸,而長崎核爆的那顆原子彈卻僅含鈽8公斤。請各位想想,文殊的鈽能做多少顆原子彈?
大部分的日本人都不知道,1995年,法國把這些來自日本的鈽挪用去南太平洋做核爆試驗。也有更多人不知道,再處理費用是法日兩國交易額的第二大項目。日本身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核爆侵襲的國家,口口聲聲高喊反對核武,卻允許自國的核廢料變成核武,為大溪地的人民帶來輻射災難。
美、英、德各國都早已因安全考量及經濟問題,中止所有的高速增殖爐研究計畫。其中德國更是把已經建設好的原子爐改建成遊樂園,為當地帶來新氣象。世界各國都認為鈽不能拿來發電,卻只有日本仍堅持繼續開發文殊爐。
為什麼日本要這麼固執?因為這個國家的政府缺乏中止一項錯誤政策的勇氣。就拿核能政策全體來說,日本在剛開始發展核電時就一直沒有前瞻性的計畫,到現在過了幾十年,連廢棄物要丟哪都還不知道。而年輕人也漸漸地不再願意學者核工技術,造成人材嚴重斷層。
曾任原子力局長的島村武久,在退休後寫了一本名為「原子力講義」的書說:「日本政府的核能政策只不過是在自圓其說。其實根本沒有電力不足的問題。不敢明言拒絕美國的日本一口氣蓋了太多核電廠,搞的自己手上屯積了一堆鈾跟鈽,不知該如何是好。世界各國都在懷疑日本是不是想搞核武。政府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只有不得不蓋更多核電廠來消費這些燙手山芋。」這就是日本這個國家真正的面孔。

「無法廢爐也無法拆除的核電廠」
日本國內有許多老舊的核電廠,政府卻不知道處理方式,只能任由它們繼續運轉下去。原來充滿放射能的核電不是想關就能關,想拆就能拆。位於神奈川縣的武藏工業大學裡面有一座100瓦的原子試驗爐。因為老舊不堪,造成輻射外漏而被停用。結果計算出來的修理費用是20億日幣,廢爐則要花上60億日幣,超過大學一整年的預算。現在校方也只好把它放在那裡,等放射能衰退後才能著手整理了。
普通的商業原子爐大都高達100萬瓦。真是令人莫可奈何。

「『關閉』,監視、管理」
為什麼原子爐無法輕易廢爐或拆除?因為核電機組內充滿大量的水蒸氣及冷卻水,如果停機後放著不管,水氣馬上會使機件生鏽,接著使金屬產生破洞,排放出放射能。核電廠只要插入核燃料棒運轉過一次,整座核電廠就會變成一個大型放射性物體。廢爐、拆除,談何容易?就算是放機器人進去作業,它也會馬上因為放射能而短路。
世界上有許多先進國家「關閉」國內核電廠。因為他們無法廢爐、拆除。只能「關閉」。所謂關閉核電廠,就是把發電機關掉,取出核燃料棒。但真正的重頭戲從這裡開始。
為了不讓機組內部的機件生鏽,造成輻射外洩。就算不再發電,也必須把水導入系統,維持機械運轉。當水壓造成配管磨損,或者零件毀損時也必須補修,以免輻射外漏。這些作業必須持續到核電內部的放射能完全衰退為止。
電力公司真的會完善管理這些毫無經濟效益的廢核電廠嗎?他們重來不思考老舊核電廠的處理方式,只會一昧計畫增設新的核電廠。我不得不說這個國家真是瘋狂。日本國內即將到達年限的核電機組有幾十座。會為這些核電的去向感到恐懼的,難道只有我嗎?

「無去無從的放射性廢棄物」
核電廠運轉後,每天都會不斷地產生放射性廢棄物。這其中有所謂的低階核廢料,名稱雖為低階,但其中也有待在核廢桶旁五小時就有生命危險的劇毒物質。一開始電力公司還把低階核廢料丟進海底。我在茨城縣東海核電廠上班時,那裡的業者就是把核廢料桶載上卡車,運到船上,最後丟進千葉外海。我常常想,這些鐵桶丟入海裡後應該不到一年就會鏽蝕。裡面的核廢料不知道變怎樣了?附近的魚不知道會變怎樣?
現在,日本把低階核廢全部拿去青森縣的六所村核燃基地存放。政府預計在那裡埋300萬桶核廢料,管理300年。但是誰能預料300年後這些鐵桶會變怎樣?300年後管理這些廢棄物的業者還存在嗎?
另外一種是高階核廢料,也就是用過的核燃料棒,經過再處理過程抽取出鈽之後剩餘的放射性廢棄物。這些高階核廢料(液態)必須與玻璃一起固化,並封閉在堅固的金屬容器裡。人類只要站在容器旁兩分鐘就會死亡。接著必須冷卻這些持續散發高熱的核廢料30至50年。等溫度降低後再把它埋入幾百公尺深的地底,存放1 萬年以上!也難怪世界各國都找不到高階核廢的最終存放場。
至於核電廠本身,在停機後也將變為一龐大的放射性廢棄物。如果想把核電拆除,就等於將出現高達數萬噸的放射性廢材。我們連一般的產業廢棄物都不知道要丟哪裡了,這些核廢料到底該怎麼辦?
我在北海道演講時,曾提到核廢料必須管理50年,300年等等。那時有一個國中的小女生舉手發言:「你說什麼50年,300年這些話。結果做這些事的不是你們這些大人,全部都要我們,或是我們的孩子、孫子去做!我討厭這樣!」在場的大人,頓時啞口無言。

「身受輻射污染恐懼與歧視的居民」
「核電廠不會造成任何輻射污染」。這個謊言已經重複了幾十年。而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讓核電集團無法再說謊下去。
核電廠的高聳排氣管,一天24個小時持續排出放射能氣體。周圍的居民每天都遭到輻射污染。
我曾經收過一名23歲女性的來信。她說:「我離開鄉下去東京就職。後來遇到好對象,連婚都訂了。他卻忽然提說要分手。他說他很喜歡我,也很想跟我在一起。但是他的父母告訴他,我是在福井縣敦賀那邊長大,那裡有很多核電廠,聽說住核電廠附近的人生小孩容易得白血病,他們怕自己的孫子也這樣,所以不准我們結婚。我到底是做了什麼壞事,要受到這樣對待呢?
請你想想,如果有一天,你自己的孩子跟核電廠附近的居民談戀愛,你能衷心地祝福他們嗎?核電廠衍生出來的歧視就在我們週遭。擔心核電發生事故是一回事,就算不出事,這種歧視也會隨時蔓延在人們的意識裡。所以我厭惡核電,核能破壞的不只是環境,它連人的心也一起粉碎。」
最後我想說一件令我震驚許久的事情。這是我在北海道的泊核電廠附近的共和町演講時發生的事。今天講的話大家可以通通忘記,但請千萬記住接下來我要說的。
那一天的演講是在晚上舉辦,會場來了約三百人。有為人父母的,也有學校老師,連國中、高中生也來了。演講結束後我請聽眾發問,這時,有一個國二的女生邊流淚邊把手舉了起來:
「今天晚上聚集在這裡的大人們,全部都是裝著好人面孔的偽善者!我今天會來,就是要來看看你們這些大人到底長什麼嘴臉。特別是會來這種聚會的大人,你們平常最愛討論一些農藥問題、高爾夫球場問題、核電問題。說什麼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說什麼你們努力在搞運動。
我住在核電廠附近的共和町,24小時都受到輻射污染。我看過書上寫,核電廠及英國的核燃料再處理工廠附近的小孩罹患白血病的機率很高。我是個女孩子,長大後想要結婚生小孩,你們說說,我以後生小孩沒問題嗎?」她邊哭邊說,在場的大人卻誰也答不出話。
「你們都說核電廠很可怕,那為什麼要等到核電廠都蓋好運轉了才在這邊告訴我們這些事?為什麼當初施工時不去拼命把它擋下來?現在泊電廠的二號機都已經開始運轉了,你們這些大人到底在幹什麼?就算沒電可用,我也討厭核能發電!」
「我真的不知道你們今天在這裡辦活動有什麼意義?如果我是大人,自己有小孩的話,我一定拼上這條命也要去把核電廠擋下來。」
「現在二號機也開始運轉了,我將遭到雙倍的輻射污染,但我不打算逃離自己的故鄉。」

這時我問:「妳有跟媽媽或老師講過妳的煩惱嗎?」她說:「我媽媽跟老師今天都在現場,但我沒跟她們講過。班上的女生都在談這個話題,我們都害怕自己將來結不了婚,生不了小孩。」
這個問題,絕不僅只發生在政府規定的核災應變範圍五公里、十公里內。離核電廠50公里、100公里遠的地方,有數不清的國高中生們都抱持著類似煩惱。希望各位能意識到這件事情。

「有核電就無法安心生活」
話說到這裡,各位應該對核電廠有了一個新的體認了是吧?
車諾比事故已經是過去的事情。「想要維持都會生活機能,保障能源穩定,雖然有點危險,但我們需要核電廠。」尤其是住在大城市的人,更容易接受這種想法。
但這種想法是國家及電力公司砸下大筆預算,努力推行「核電是核能的和平利用」「我們嚴格控管核電,絕對不會出事情!」「海島型國家缺乏資源,核能有絕對的必要性」等等洗腦教育的結果。事情的真相,永遠被隱瞞在檯面下。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核電廠出事不得了。那是不是不出事就沒問題了呢?什麼是核能的和平利用?只要有像我這樣罹患癌症的核電工人存在;只要有遭到歧視的周邊居民存在,核電就永遠稱不上是和平利用。
再請各位想想那些需要看管上萬年的核廢料。管理核廢料也需要電力跟石油。到時能源的總使用量絕對超出核電所產生的能量。而且負責管理這些東西的不是我們,而是往後世世代代的子孫。這到底算哪門子的和平利用?
我想請求各位,每天一早起來,仔仔細細地端看自己的孩子或孫子的臉龐。再想想國家積極發展核電的政策到底有沒有問題?特別是位於地震帶的日本,不只核電廠事故,還必須提防大地震帶來的影響。再這樣下去,早晚會發生無可彌補的悲劇。
因此我堅決反對繼續蓋新的核電廠。而運轉中的核電廠,也必須確實地逐一關閉。
只要有核電存在,真正的和平就不可能降臨於世界。請把美麗的地球留給孩子們吧!

關於平井憲夫:
1997年1月逝世。設施配管1級技士,核電事故調查國民會議顧問,核電勞工救濟中心代表,北陸電力志賀核電廠停止訴訟原告特別輔佐人,東北電力女川核電停止訴訟原告特別輔佐人,福島二號核電廠三號機運轉停止訴訟原告證人。「核電勞工救濟中心代表」在他仙逝後,因後繼無人關閉。

via:http://blog.roodo.com/osaka_tainan/archives/14565457.html

更多相關資訊:http://www.tepu.org.tw/?p=2555

2010年11月30日

Fat monkey

非常自在的猴子

FatMonkey1 Fat Monkey Sculpture Created From 10,000 Flip Flops
這隻大猴子(可是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覺得他很像某種鳥類)大剌剌的躺在巴西聖保羅,是Pixelshow要宣傳2010設計高峰會所做的裝置藝術,用了10000雙夾腳托鞋,身為國寶當然不能只有一直被踩在腳底下!!


Fat Monkey Statue in Sao Paulo (9 pics)

Fat Monkey Statue in Sao Paulo (9 pics)




Fat Monkey Statue in Sao Paulo (9 pics)
很喜歡這個角度的樣子,就像整個城市還有在呼吸一樣

via:highsnobette,meyermillersmith
_值日生小樹

2010年11月29日

週一聽音樂

夢幻俱樂部

 

那時看到打著一趟巴西之旅,融合70年代西非音樂色彩,在瑞典夢幻中揉入熱情節奏,譜出不一樣的新鮮活潑。冰冷北歐與巴西陽光交合,抖去前六張專輯歷史的包袱,將Club 8帶至全新境界。讓我對這張專輯抱了很大的希望。一冷一熱的世界,究竟要用怎樣的音樂來拉近兩邊的溫差呢?


這是Club 8 2010年的專輯《The People's Record》;當然,對我這個拉丁重口味的人而言,這樣的熱情還是冷靜了些(拉丁就是要high啊!);不過不管是否加了這些溫度調味,這個來自瑞典的兩人團Club 8,其中女主唱Karolina如夢般的聲音,不管在那一種溫度下聆聽,都讓人進入一種迷魂狀態;再加上Johan的加持,為這一趟夢境旅程鋪陳,讓夢裡的世界更加撲朔。不得不承認,這種來自北歐的聲音,實在太適合在夜裡陪伴各種想像與心情入眠。



只能說,樂團主腦Johan Angergard身兼Labrador廠牌老闆實在是成功遊走在創作與經營事業這兩個看起來是天差地遠的領域中;Club 8也一直在這個獨立廠牌中,堅持其獨立的精神,同時又能迎合POP的大眾口味;台灣的眾樂團們大家加油啦,可是有一群廣大的歌迷在等待你們展現創新與堅持喔!

最後用這首經典來迎接新的一週以及即將到來的12月:充滿愛,一切都好!



值日生_饅

2010年11月28日

日本不虛構人生 [ JAPAN NONFICTION LIFE ] Vol.1

抱歉,不錄用

陪酒吉他手 全新企劃 !!「JAPAN NONFICTION LIFE 」 第一集!!

自從陪酒吉他手在日本貢獻了自己在大阪的求職面試經驗之後,相信已經有不少WH好伙伴踏著我的失敗經驗的血肉前進了吧!

但是陪酒吉他手的人生無論怎樣精彩,還是只有一次的人生而已。
只能提供給大家一人份的WH 打工經驗。

但是相信還有其他在日本努力WORKINGHOLIDAY的朋友們!有的時候也會聽到有一些WORKING HOLIDAY的伙伴,在日本因為找不到工作,沒有積極拓展自己的生活圈,三個月不到就覺得日本生活沒有樂趣,就打包行李回台灣了。

無論怎麼想都會覺得這對於一輩子只有一次的WORKING HOLIDAY 人生來說,實在是太可惜了~

有些讀者反應「陪酒吉他手本來就是日文系的,日文好所以找工作很簡單啊」,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日文超級不好 ~ 在被拒絕了50次以後,仍然找到3份打工的超級有毅力的GUTS先生的故事!仔細想想,陪酒吉他手在日本的求職面試經驗加起來不超過十次。

而今天要介紹的,是不被錄用經驗超過50次的 「ガッツさん」 GUTS 先生。
他在日本努力尋找工作機會,「冬必為春」的生活經驗

這是一家位在大阪市內的米店。
陪酒吉他手的好友,28歲的 GUTS 先生 現在在這裡工作。
米店的工作早上五點就得到店裡,扛著一袋30公斤的米上貨車。
對大部分懷抱著夢想和憧憬來到這個從上個世紀以來,就是亞洲最先進的國家的留學生,或是WH的伙伴們。
米店的工作內容可能不是大家所期待的。
( 乾淨整齊的日本米店倉庫 )

但是對一個日文程度勉強到達三級檢定考試程度,尋找打工機會失敗超過50次的人來說,這是一份讓他充滿感謝的工作。

GUTS 是 年四月來日本的留學生,預計待在語言學校兩年,來日之前曾待過國內知名的宅配公司四~五年,擔任送貨員的工作。
一般日本語言學校的學生,得在學校待滿三個月之後,才能夠拿到「資格外活動許可證」,也就是許可在課餘時間打工。
GUTS 先生原本期待三個月之後可以立刻拿到打工許可,在一個月內順利找到工作。
但事實上三個月到了之後,語言學校並沒有很積極的幫他辦理打工許可證明。
大概又多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GUTS 先生最後選擇自己到入國管理局去申辦。
好不容易拿到「資格外活動許可證」之後,GUTS先生選擇過去在台灣有過經驗的宅配業送貨公司去尋找面試的機會。
因為GUTS先生剛到日本的時候連三級檢定考日文的程度都還不夠。
而且身高185,體重90公斤。(原本110公斤,還是到了日本以後每天騎腳踏車上學省交通費,少吃多動的結果減20公斤)
無論語言能力或是身高體重都不太適合滿街到處都是的餐廳或是咖啡店的服務業。
所以打算繼續從事勞動身體的宅配業。
GUTS先生一開始打了約3~4次的電話尋找「黑貓宅急便」,「佐川宅急便」等等日本知名的宅配公司。
最先得到的是「佐川宅急便」的面試機會。
剛開始對方對於他在台灣有過宅配業的經驗感到興趣。
花了約30分鐘左右詢問了在台灣工作的宅配業經驗,馬上對方就知道GUTS先生的日文程度屬於和 台北不來梅米奇鰻 的幼兒程度了。
整個面試過程約花了1小時左右。
對方解說公司內部的規定以及工作內容相當地詳細,也對GUTS先生的經歷完整給予肯定,那時候GUTS先生覺得自己應該可以順利得到這份時薪有1000日圓的工作機會。
但是一週之後,GUTS先生就收到了「抱歉,不錄用」,以及寫著感謝您前來面試云云的信件。
沒有花太多時間沮喪或難過,GUTS先生轉向下一間佐川宅急便的分店繼續挑戰,結果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就直接收到「抱歉本店不錄用外國人」的信件。
於是GUTS先生繼續試著打下一通募集工讀生的宅急便公司電話。
這一次對方一聽到外國人的口音,在電話中就直接說已經額滿了不好意思。
(之後的電話面試有8成以上都是這樣回答,但是實際上都是缺人的).

GUTS先生沒有日文實力,也沒有姣好的外型。但他有的是GUTS!
從此之後,GUTS先生用他僅有的 3級檢定考日文程度,每天大約會打3~4通電話,打了快一個月,總共約50多通的電話。
又得到一次黑貓宅急便的工作面試機會。
之前都是需要和客戶確認收件地址或送件內容的宅配員。
而這次是分貨員,當時GUTS先生心想:
「因為語言能力不夠或許真的很難勝任宅配任務, 那當分貨員應該用不到我的語言能力了吧。,」

但面試過程中溝通的不是很順暢,GUTS先生只大約聽得懂六七成,有些問題回的牛頭不對馬嘴,GUTS先生自己也心裡有數。
結果還是收到「抱歉,不錄用」的通知。
GUTS先生仍然沒有放棄,選擇了下一家分店繼續爭取面試機會。
但這次連GUTS先生都沒料想到的是......................面試主考官和前一次竟然是同一個人!
就連主考官看到GUTS先生也是滿臉驚訝的表情。(笑)
遇到這種狀況,還沒面試前,GUTS先生就已經心裡有準備,結果應該又是「抱歉,不錄用」了吧,因為之前該問的問題都已經問過了,主考官這次只好跟GUTS先生閒聊他的興趣與人生。在最後面試結束之前,主考官告訴GUTS先生:「你的日文程度真的無法在日本從事宅配業。」
GUTS先生在得到打工需可資格之後,約面試20多次,電話中被拒絕的約有30多次。去面試所花的車資跟時間也難以估計,面對經濟不景氣以及高失業率,低就職率的就業問題,日本政府一直都有規劃以及設立職業介紹中心。
那時候GUTS先生透過位於大阪市中心梅田區的「外國人雇用中心介紹所」,得到一間米店的工作面試機會。
雖然時薪只有日本勞基法規定的最機時薪 800日圓,而且一週只有三天工而已,GUTS先生彷彿見到救星一樣立刻帶著介紹信過去面試,GUTS先生剛進到米店的時候,被店裡乾淨整齊,而且有該店自己的經營文化

風格的店內環境感到肅然起敬。


雖然GUTS先生日語講得不好,不過對方也很有耐心的聽,最後讓GUTS先生試試一次搬30公斤的米,這對做過宅配送貨業的GUTS先生來說當然是輕而易舉的。

在過了幾天後GUTS先生被錄取了。
店裡還有一位中國來的員工,由他用中文詳細的解說給GUTS先生聽,米店接待客人的時候都是由社長跟店長來招呼的,而店長跟社長人也很不錯,即使GUTS先生一直失誤,他們還是很溫和的教導他。
(圖片中的米就是GUTS先生每天得搬的基本量。)

從此以後GUTS先生一週有三天早上得6點鐘到米店負責搬米的工作。
但是一週只有三天,工作時數可以賺得的薪資對GUTS先生還是不太足夠。
GUTS先生開始尋找晚上的工作機會。
2010年11月的現在,正好是日本郵局最忙碌的時候。
因為寄新年賀卡給友人,可是日本人很重要的風俗習慣之一啊。
GUTS先生上了日本郵局的網站,一口氣丟了騎腳踏車半小時左右能到的所有郵局,一共八間。
最後GUTS先生被錄取了2間。


GUTS先生在年底的這個時候一次兼了三份工作。

雖然比其他在學校上課的同學辛苦,但是得到工作的成就感以及在人生上的充實感是他自己所得到的重要回憶。
最後附上GUTS先生的本人照片。以證明以上故事不是陪酒吉他手編造~
是真實的「JAPAN NONFICTION LIFE」 !!

不擅言詞的 GUTS先生 對 陪酒吉他手這麼說過:「我也有很灰心的時候,自己是否真的就是這麼的沒用?沒有人願意給我一次機會試試看嗎?
我難道連五十來歲或者是高中生都不如嗎,但我還是把委屈吞下肚,在同學面前也是開開心心地笑,這種情景讓我想起了我剛出社會時也是如此,丟了上百封履歷,幾乎一點回應都沒有(日本起碼還會寫信跟你說抱歉),在家裡一直待著幫媽媽做了2~3個月的家事, 也有很多否定自己的念頭。
最後自己下定決心,拿了一個月的生活費到高雄去拼了,為了要賺取下一個月的生活費,常常一天只睡三小時,醒著的時間幾乎都在打工。但當我拿到薪水袋時,很悲哀的發現我做成這樣,薪水只有兩萬五千元而已, 後來是一位公司的主管給我機會讓我有機會成為正式員工。
一待就待在公司五年,才有機會存到來日本念語言學校的錢。」

「 當我想到過去的日子,很怕這個惡夢又重新到來,雖然難過還是提起精神繼續找工作下去,因為若是不打工,我的學費很快就會用完了。每當我穿得特別正式同學們就知道我今天又跑去面試了,而失敗的打擊也不客氣的一次接一次的來。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個月後,我才找到現在這家米店可以打工。我覺得我很感謝讓我在這裡搬米的老闆一家人。」


全文來自在大阪學習三味線的陪酒吉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