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0日

卵石路上的伊斯坦堡

全文原載自LOHAS雜誌 BY 簡銘甫

很難說伊斯坦堡究竟屬於歐洲或是亞洲。歐洲史觀說這個城市遭到「侵略」,希臘人到現在都還管她叫「君士坦丁堡」;土耳其的歷史課本則說,偉大的奧圖曼帝國「征服」了這個城市,從此易名為伊斯坦堡。但就是這樣具爭議性的身世,成就了伊斯坦堡舉世無雙的「雙文明」地標,暨基督也伊斯蘭。

福婁拜曾經夢想著要搬來伊斯坦堡,然後在這裏養個僕人,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我則夢想在這裡有個專屬的土耳其廚子,跟著他,我可以直搗伊斯坦堡的所有BAZZAR,黃昏時甚至可以直接在橋上向垂釣的市民購買新鮮的魚貨。


十九世紀時一位長期住在伊斯坦堡的法國人PIERRE LOTI曾經透過寫作,持續向歐洲人介紹伊斯坦堡的神奇與偉大。如同當時所有的法國人一般,LOTI住在金角灣北岸著名的使節區PERA,這裡有著如同巴黎蒙馬特一般的山丘地形,並且有大量的歐洲古典建築,是貴族以及外國使節的生活區域。但伊斯坦堡最讓LOTI著迷的部分,卻是南岸生動精彩的的庶民生活。

我住的地方就恰巧在南岸的火車站邊,走路五分鐘便到了金角灣以及博斯普魯斯交會的口岸。今天這一區的庶民生活,也許不像十九世紀歐洲文人筆下所描繪般波西米亞,但是俗氣與生猛卻仍別具一格。每天傍晚時分,我倚著斜陽靠在旅館房間的窗台邊,邊喝著土耳其紅酒,邊啃著香料市場買來的堅果,看著樓下十字路口上演的人生百態,消磨晚餐前百無聊賴的一時半刻。

這個路口有著有趣的生態,周圍有七八間餐廳,五家小賣鋪,三間旅行社,其他還有兌幣處、理髮店、相機店、網咖,以及黃昏時才出現的兩三個水果攤。基本上,這裡就是個小小的金角灣;眾家店鋪們全都成了KARAKOEY橋上垂釣的釣客,而川流不息的遊客就是過江之鯽。

LOTI 所描述的庶民生活,如今碩果僅存的,大概就是香料市場往西,以及大市集GRAND BAZZAR往北的這一塊交界。這裡的風情就像LOTI所描繪的,有工藝師傅的手作鋪、供人抽水菸的茶舖、金飾店、五金雜貨店以及各色各樣的小賣鋪,其中還錯落著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以及禮拜堂。這一塊商業區剛好位於兩個小山丘之間,高高低低彎彎曲曲,風景從來不單調。


曾聽一位德國朋友說,他在國外旅行時有個老毛病,總覺得腸胃不適,這時只要上德國餐廳隨便點一份德國酸菜,吃完便登時通體舒暢。我不過剛在伊斯坦堡待了兩天,便受夠了這裡大街小巷鋪天蓋地,幾乎按三餐伺候的麵包DONNER,這時才想起我朋友的經驗,半信半疑地向路邊小販買了份米飯PILAV,吃完後,驚為天人般開始迷信起這種所謂文化差異的老把戲。

我的伊斯坦堡之旅,真是衝著市集來的。從柏林出發之前,便一再研究「香料市集EGYPT BAZZAR」以及「拱廊大市集GRAND BAZZAR」的相關位置,最後旅遊地圖上所做的記號,通常是市集多過景點。觀光客群聚消費的地方我能避就避,老百姓的市井巷弄我能鑽就鑽。也多虧了我從不挑食的嘴,以及健康耐操的腸胃,許多看來不明究理的東西,我都能照單全收。我還不怎麼害羞,買東西全用比手畫腳,擠爆的小吃店照樣有我一席之地。有這麼一身好武藝,伊斯坦堡的大小市集,自然是我最好的擂台。

別以為伊斯坦堡的市集是觀光櫥窗,這裡可是歐亞兩地出了名的貿易中心,觀光客來湊熱鬧不過是錦上添花,真正的買賣還是靠進出口批發。這裡許多場景甚至就是台北迪化街以及香港灣仔、旺角的翻版。別以為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懂得勤奮工作,這裡的生意人一樣手腳俐落且善於察言觀色,實戰經驗不足的消費者,就只能乖乖在市集裡繳學費。

在我這個外行人眼裡,交易的門道瞧不出來,熱鬧倒是看見了。伊斯坦堡市集裡,忙進忙出的不只有買家賣家,還有前腳進後腳出的送茶小二,以及看似弱不禁風其實力大無窮的駝夫,這當中還夾雜著老失去方向感的觀光客。有時在拱廊大市集裡,觀光客的隨機消費也能聚沙成塔,商家們便極盡諂媚之能事,以各種語言向遊客拉攏生意,亂槍打鳥。

在香料市集以及拱廊大市集之間,是一大片毫無章法的巷弄,也是伊斯坦堡最大的批發市場。在這裡遊走,地圖完全派不上用場,只能跟著人流走,隨機應變。迷路有時在這裡反而成了最大的樂趣,因為這一大片市集就座落在兩個山丘之間,地景起伏蜿蜒極富變化,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就這麼迷路幾天之後,我發現了只要跟著舖了卵石的小徑走,一路上都會是地道的市井百態。

原來,隨著土耳其共和國的快速西化,伊斯坦堡老城裡的許多道路已經被舖上柏油,就只為了方便汽車通行。作家帕慕克還屢屢在文章裡抨擊政府的短視,放任歷史古蹟遭湮滅破壞。最後市集裡的這些卵石路,還是誤打誤撞用人海戰術保留下來的,因為汽車進來根本形同飛蛾撲火。





金角灣南岸自古以來就是歷代帝國的行政中心,「蘇菲亞教堂」、「藍色清真寺」、「舊王宮」、「拱廊大市集」全都擠在 SULTANAHMET這一小塊地方,在文化意義上,自然成了伊斯坦堡的「老城區」。老城區就像是個露天舞台,每天上演著固定戲碼,街景沒有因為歷史古蹟而暮氣沉沉,因為這裡的伊斯坦堡人就生活在古蹟裡,氣定神閒毫不做作。步行在南岸,隨便拐個彎,就會撞見古城牆,或是任何一個已經活過好幾世紀的清真寺;隨便迷個路,眼前就會出現蘇菲亞教堂或是藍色清真寺。

但是到了金角灣北岸,歐化最明顯的 BEYOGLU區,人們走在路上甚至聽不到清真寺的宣禮聲。伊斯坦堡到了BEYOGLU這塊地方,搖身一變,成了巴黎蒙馬特的倒影;蜿蜒而上帶著波西米亞情調的卵石小徑、豁然開朗宛如通向凱旋門的獨立大道ISRIKLAL CADDESI,每個角落都有老歐洲的迷人身影。這裡同時也是伊斯坦堡最具人文色彩的地方,獨立大道上的歐式建築美輪美奐,當中錯落著眾多歷史悠久的 PASSAJE,以及古典巴洛克風情的老字號咖啡館。騷人墨客也總愛在叮噹來往的電車背影裡,尋找上個世紀屬於歐洲的鄉愁。

如此看來,博斯普魯斯對岸的亞洲,似乎才真正投影出今天真實的土耳其。這裡的生活不似BEYOGLU般附庸風雅,更沒有SULTANAHMET如舞台劇般天天上演的觀光戲碼。這裡的老火車站,看得到奔跑於火車與汽船之間通勤的伊斯坦堡人,後火車站的服裝店裡也買得到「現代流行」服飾;街上沒有人會跟觀光客搭訕說要請喝茶,咖啡館裡也見不到獨立大道的時尚貴婦。


如果說,生活就是每天周而復始不斷重複進行的儀式,那麼伊斯坦堡的儀式,明顯地饒富趣味。光是晨昏之間上清真寺頂禮膜拜,洗腳就洗了好幾回;當中還有不同的三餐選擇,以及從不間斷的喝茶休憩。在這裡,只要順著卵石路走,巷頭弄尾間到處飄散著香料味,這些香料味來自於隨處可見的小吃攤。KEBAP在這裡也不全是掛成一大串來烤,很多還是像新疆羊肉串般,用炭火文文烤著。

也是來到伊斯坦堡才知道這裡的人愛吃布丁,餐後通常就來一份,而且還有專門的布丁店提供各式變化的布丁。最重要的發現是,土耳其的米飯PILAV特別好吃!跟著榛果一塊煮熟的,香香鹹鹹像是拌炒過熱油似的,不必搭配任何菜餚,便可輕易吃光。



一整個星期的文明古都之旅,卵石路上的風情,終於成就了我對伊斯坦堡異國情調的幻想;除了目不暇給的生活雜貨買賣之外,還有圍繞著大大小小清真寺所形成的規律生活型態。每天五次透過廣播定時吟唱的宣禮聲,像是這個城市的生理時鐘,交代了一整天的作息。送茶小二送來一杯杯的茶,更串聯起一天裡所有的社交活動。

最後比較讓人納悶的是,名聞遐邇的土耳其咖啡在這裡似乎人間蒸發,不見人品飲,也沒見人叫賣。倒是香料市集西邊出口處有一家老字號咖啡豆專賣店,不停烘培著咖啡豆,向路人吹散迷幻香味。

不是有一首塞外民歌在唱著,大板城的石路硬又平呀,西瓜大又甜呀?我這時手裡開心地捧著一包熱烘烘的咖啡,嘴裡哼著這首耳熟能詳的歌,雙腳踩在伊斯坦堡黃昏的石板路上,心滿意足地順著美麗的天際線,朝著藍色清真寺的歸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