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日

4/18巴哈與拉威爾之夜

方菁與朱育佑提琴二重奏



2008年,11月22日,在學校的The Basement第一次有了古典音樂家表演,也在小小的地下室擠了50人與音樂家以一種奇妙接近的方式經歷了一場郭德堡之夜,最近開始有些新朋友問著為甚麼在地下室這樣的空間辦音樂會?從古典樂、爵士樂還有INDIE音樂每一場的音樂家都將他們生命中對音樂的熱愛完全傾倒給現場的所有的人(有時候還有狗...),在巴黎及歐洲許多國家,在轉角的咖啡館常常會有這樣的活動,也許一個長者,滿頭灰白,就在週五下午的咖啡館裡頭拉上一曲,旁邊的人也啜著小酒或咖啡跟著音樂或搖晃著身體也與有人聊天,這是生活的一種形式,希望在學校的The Basement我們可以一起用有這樣休息的生活方式。


此次的曲目從巴哈在第一任妻子過世後由主題加上32段變奏所組成的夏康舞曲,這個主題只有八小節,反覆一次,充滿了豐富的和聲,低聲部確定的節奏,他對愛情所下的註解在此首曲目中可以聽到那樣的語法,也有許多音樂家詮釋此曲目,如黎奇(Ruggerio Ricci)、羅桑(Aaron Rosand)、韓黛爾(Ida Haendel)、明茲(Shlomo Mintz)、克萊默( Gidon Kremer on ECM)、海菲茲(Jascha Heifetz),而我個人最喜歡的版本為海菲茲這位令人欽佩的爺爺拉奏(如果已經聽過的朋友請包含。)


也有巴哈寫給大提琴的無伴奏曲,這首曲子就廣為人知,上至馬友友,下至手機來電答鈴的超級古典樂曲,當然我個人的偏好版本之一也是馬友友舒服深情的演出,最喜歡的還是方菁的詮釋,可惜這裡沒有他的版本....我們聽聽馬友友


在這場也有拉威爾寫給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協奏曲目,請提早預約,以免向隅。

以下為表演者簡介,但這些只是他們曾經經歷的過程,在學校咖啡館所呈現的是表演者與你沒有距離的生命張力。


方菁-大提琴

東吳大學音樂系,師事王唯唯、王貝文、曾史妃老師。紐澤西市立大學音樂系碩士,追隨Frances E. Rowell,Maria Feldman和David Bakamjian習琴。在校擔任學校樂團大提琴首席。
曾 獲台北縣少年組大提琴比賽第三名。大學期間,固定與世交首席-江維中老師在教會擔任四重奏演出。當選樂團新秀,演出蕭泰然老師鋼琴三重奏作品。留美期間, 為學校大提琴首席。並受邀至其他樂團演出 Bergan Philarmonic Orchestra, Musica Bella of New York Orchestra等。
2004年 接受 Shanghai string Quartet 大提琴家, Daedalus string quartet 大提琴家 Raman Ramakrishan 及 Juliard string quartet小提琴家 Ronald Copes 等大師的指導。並受邀至全美音樂教育年度研習會演出孟德爾頌的鋼琴三重奏。
回國後參與NSO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演出。現為音契室內樂團員,並積極參與各類型室內樂演出。任教於台北市立新生國小大提琴分部老師。




朱育佑-小提琴

英國伯明罕音樂院小提琴演奏文憑,倫敦市政廳音樂戲劇學校小提琴演奏碩士以及中提琴演奏文憑等學位於倫敦市政廳音樂戲劇學校(London 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繼續攻讀小提琴演奏碩士,並於伯明罕交響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會,以及皇家亞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倫敦巴比肯音樂廳(Barbican Centre)、伊麗莎白皇后廳(Queen Elizabeth Hall)等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