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週六來聽Koumis蓓麗




忙忙碌碌又過了一週,也許你需要的,正是這一份純粹的天真。

如果你聽過Damien Rice、Sophie Zelmani那種溫暖自然的錄音與樂器編配,那你也將會喜歡 koumis蓓麗 。 也許只是一把木吉他加上大提琴,或者就是吉他的琴聲加上她乾淨的歌聲,卻有著簡單到足以穿透你的思緒、進入你的內心的力量。

在2008年簡單生活節、2009的小草地音樂節、跳起來音樂節、牯嶺街創意市集的現場演出後,Koumis蓓麗的演出更增加一份自信與親和, 以一種難以言喻的細火慢燒,從你的眼睛、耳朵緩緩進入每一個細胞,撫平了躁鬱,舒展了神經,彷彿漫步在初夏暖暖的陽光中。


今年四月她剛完成第一張全創作專輯“I Love Koumis”,由吉他詩人董運昌製作。清澈、細膩的溫暖嗓音+真誠有質感的器樂彈奏,創造出簡單舒服而動人的歌曲。值得你細細聆聽。


5/1(六) 8:30pm NT.250 附飲料。一起來感受koumis蓓麗,這個人與音樂都一樣的天真。

瓶裝水的故事The Story of Bottled Water

數字在說話



除了思考自身的益處,我們還可以在花一點點時間在公共事務上
雖然力量小,但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發酵的力道有多大!


瓶裝水的故事 The Story of Bottled Water from Taiwanwatch on Vimeo.


影片中安妮介紹的大多是美國的情況,讀者或許會好奇我們台灣的情況又如何呢?台灣的瓶裝水也算俯拾皆是的產品吧!各大便利商店、量販店、賣場甚至藥粧店和雜貨店都有瓶裝水的專櫃,公共場所設置的投飲機更不會忘記賣水,但就像安妮在註釋裡說的「我們的公用飲水機都到哪去了?」難道像水這麼基本的必需品,也不是任何的公民都有權利享有的嗎?

圖表來自環保署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年報,顯示台灣2008年回收塑膠容器的總噸數,及各種塑膠所佔的比例。廢塑膠的總重是16.9萬公噸,而PET在所有回收塑膠中所佔的比例為55.5%,因此經過簡單的運算發現,PET塑膠回收的總重約為9.3萬公噸。另外,據2008年的一則新聞報導,我國的寶特瓶回收量在2007年時達到97,298噸,較2006年高出6,000噸,以國人最常攜帶的600西西寶特瓶計算,回收瓶身數量高達42億支,可堆疊出3座以上101大樓。

除了寶特瓶外,許多人也常到連鎖茶飲店買杯裝的茶飲,材質有紙、PP、發泡寶麗龍等,五花八門 ,各個容器近年的回收量請參考下列圖表。無論是用哪種材質,都是種浪費資源的行為:石油的形成要幾千萬年,一棵樹的長成也要數十年,我們卻用一次就要把它丟掉,不知後代的子孫要如何評價我們這一代?

更何況,這些飲料常添加一些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或者含有經植物油氫化而成的奶精(為對心血管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喝了不見得對健康有益。2008年消基會曾發布一則新聞指出,每天一杯珍奶,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因為根據該基金會的調查,20件抽檢珍奶樣品中有9件含反式脂肪酸;另外一則中國時報的報導,指出奶茶中除了奶精外,可能還有口服葡萄糖、麥芽糊精、蛋白糖、鮮奶精、阿拉伯膠、乙基麥芽酚、CMC及炭燒咖啡香精,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連同奶精達總配料的87%。雖然該新聞引述的是中國媒體的報導,但我們如何知道我們買的珍珠奶茶不是這樣?

所以還是乖乖地自帶水壺吧。白開水雖然沒有那麼多味道,但卻讓人的肝、腎的負擔大減,同時也不用怕反式脂肪酸阻塞了心血管。如果怕自來水不乾淨,那去買個活性碳的過濾器,或者裝個逆滲透淨水器,所付出的成本也都比買瓶裝水或其他的飲料來得低。 活得健康點、聰明點,多省下一些支出,就不必為了這些錢而忙忙碌碌,然後把省下的時間拿來關心公共事務,要求政府禁止高山農業使用農藥、化肥,改變產業體質以減少工業廢水與廢棄物的產生,進而達到零排放、零廢棄的目標,使河川與地下水不再受到污染的威脅,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吧。

資料來源:
1.〈寶特瓶用量新高 4年增3.5萬噸〉,中國時報,2008年4月21日。
2.〈每天一杯珍奶,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消基會,2008年5月15日。
3.〈珍奶添加物多 無奶也無茶〉,中國時報,2009年7月2日。


以上全文來自看守台灣
相關文章 東西的故事 不要喝瓶裝水

2010年4月29日

藍天白城_特拉維夫

by 簡銘甫



我的地理常識一向很差,一直到四十歲之後才明白,原來北極熊從來都只住在北極,企鵝只住在南極。也是到了四十歲之後才發現,原來所謂的地中海城市不只歐洲的法國跟義大利有,亞洲的以色列也有自己的蔚藍海岸。這裡的碧海藍天下,有座整片發白的城市,叫做特拉維夫TEL AVIV。

猶太人相信,以色列是上帝留給他們的迦南美地,上帝要他們世世代代在這裡安居樂業,等待救世主自東方降臨;屆時彌賽亞將從聖城耶路撒冷的橄欖山而下,帶領所有猶太人進入上帝的國度。這樣一段美麗的舊約聖經預言,絕對是在前往以色列的旅途裡,必讀的旅遊指南。

我的以色列之旅包含了特拉維夫跟耶路薩冷,也只有在比較過這兩個如此極端的城市之後,才終於對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有更近一步的認識,也對於這塊土地上,數千年來的基督教、回教、猶太教歷史文明衝突,有更深的理解。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或是民族,像以色列一樣如此受到周遭世界的排擠。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去年才剛滿六十歲,並且成為中東地區唯一一個民主國家;但在這之前,猶太民族已經在世界各地流浪了兩千多年。雖然這個國家宣稱聖城耶路撒冷是他們的首都,但是幾乎所有的外國大使館都設在特拉維夫,而且特拉維夫也仍是這個國家最大的城市以及商業金融中心。

對於許多猶太人來說,特拉維夫也許才是上帝應許他們的最後救贖,因為所有歷史上所有關於猶太、基督、阿拉的恩恩怨怨,幾乎全積壓在聖城耶路撒冷裡,然而對於大部分只想平凡生活的猶太人而言,特拉維夫才是他們唯一可以逃避「宗教迫害」,自在呼吸的地方。

很難相信這個看起來不大的海港城市,竟然住著三百萬人口,因為這裡臨海的市鎮看起來仍像是60年代剛發展時的模樣,到處是水泥矮房以及迂迴小路,不大器,但是有情調。特別是住在老城區一帶,人們穿著輕便的夾腳拖鞋,走幾步路就到達白淨的沙灘,那裡總有一望無際的碧海藍天。

就像所有風景明信片上會有的景緻,特拉維夫的沙灘以及海岸線上的五星飯店群,是這個地中海城市最廣為人知的地標,但是這個沙灘並沒有因此成為有錢人專屬的度假俱樂部。這個綿延數公里的海灘,沙子細白柔軟,沙灘成了特拉維夫市民晨昏必來的休閒場所,而沙灘旁的濱海步道,無時無刻都有身材健美的男男女女在慢跑,還有自行車悠閒自在地巡弋著。來自地中海暢旺的海風,讓這裡的沙灘成為風浪運動的天堂。總計一年超過三百天的晴天,讓特拉維夫的生活像天堂般舒適宜人。

也難怪許多猶太人要把特拉維夫當成是現實生活的桃花源。生活在這個城市裡,很少受到宗教活動的干擾,主張禁慾的猶太基本教義派,應當不會容忍特拉維夫如此安逸享受的生活方式吧。這裡廿四小時營業的商店甚至在猶太安息日時也仍然開著。這裡的生活品質以及開放自由的氣氛,就跟任何一個歐洲城市一樣,所不同的是,這裡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毫不疏離。

特拉維夫有著猶太人獨特濃密的社區生活情調,走在街上,彷彿大家彼此都認識一般,隨時都可以停下來閒話家常,就算是搭稱小巴士,大家上車後也都會彼此寒暄。這裡最時尚的打扮就是短褲跟夾腳拖鞋,走路則是最大眾化的交通工具。這裡街道沒有特別乾淨,但是偶爾生活裡必要的髒亂,確實能夠鬆弛城市裡不必要的緊張。隨意走在社區街坊裡,即興安置的雜貨店以及咖啡館、小吃店,還有不時讓人有意外驚喜的服裝店。這樣的景緻,再再都有別其他地中海城市給人的「樣板」感覺,也更容易讓人不設防地融入當地的生活背景裡。

特拉維夫在50、60 年代時開始有計劃地要成為一個「花園城市」,現在老城裡低矮的建築與充滿綠意的人行步道,恰好構成了一種「為人服務」的社區生活平台;就如同蓋房子一般,處處考慮到人的需求。而這樣的結果,完全體現了30年代源自於德國包浩斯BAUHAUS(德文原義就是「蓋房子」)的中心思想。也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在2004年時,指定特拉維夫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因為這裡正好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包浩斯建築群:白城WHITE CITY。

白城並不是一個特定的建築項目,它散居在特拉維夫老城裡,是50年代城市運動發展當初,一批二次大戰時自德國逃出的猶太建築師們,承襲他們自包浩斯學院所學的精神所建。這批鋼筋混擬土建築群,外觀全都刷上白漆,「白城」因此而得名。白城裡的包浩斯建築並不如大家想像般經典,但是他們都具有同樣的線條美感,並且符合包浩斯對於空間「人性化」的設計。

白城裡的房子,每座都設計有可以充分享受日照的陽台,以及優雅的弧形線條窗格,這些幾何形狀的房子散落在綠意盎然的社區裡,像是珍珠般圓潤而耀眼。寬敞的步道公園,以及在路肩綿延的行道樹,讓行人可以悠閒地散步,或是隨意在路邊咖啡座休憩。街角的社區咖啡館以及餐廳,用餐時刻總是高朋滿座,大家在露天座裡享受當地美味的鷹嘴豆泥 HUMUS,喝著冰涼酸甜的檸檬汁LEMONADE。傍晚時,吹著向晚涼風拉把椅子座在陽台上閱讀,也是這裡最常見的生活即景。近幾年來,假日舉辦的藝術創意市集,也替白城增添不少歡樂的景緻。

不過大家千萬不要錯以為白城是個高級住宅區,它反倒比較像是「平民包浩斯」,甚或是「貧民包浩斯」,因為這裡許多房子早都年久失修,外牆剝落龜裂;再加上那個年代有許多大量複製的「山寨包浩斯」出現,所用的建材品質低劣,導致現在許多房子現在看起來都像是危樓。

但是話說回來,白城畢竟是唯一體現包浩斯學院創辦人WALTER GROPIUS,在包浩斯宣言裡所強調的「為人民服務」精神的社區。因為今天的白城,所有滿足人類生活所需的機能,以及夾雜在社區裡的眾多藝術文化場域,都符合了包浩斯對於「設計人類生活」的最終真、善、美目的。

目前特拉維夫老城區改造的運動仍然在持續,許多原本枯燥無味的老社區,在一些時尚的精品旅館以及珠寶店陸續進駐後,一個個鹹魚翻身般出現在許多設計雜誌裡,也讓更有創意、更具品味的 LIFE STYLE開始從老城區向外延伸。今天的特拉維夫已經不再需要靠五星級飯店來行銷城市,也不必再標榜略顯疲態的全球化奢華。她要靠自己的原生文化軟實力,告別地中海度假勝地的樣板明信片,脫胎換骨成為充滿優質生活質地的藍天白城。

2010年4月28日

城市臍帶 好 好展:好好的一條流變之線

張小虹導覽


曾經駑鈍,以為「好」的造字總算還了女人一個公道,女子便是「好」。後來才知道,「好」的左半邊是一個屈膝跪地斂衽為拜的婦女,「好」的右半邊則是一個舉起雙手身形輪廓化的嬰兒,放在一起的會意形式,便成了媽媽抱孩子為「好」,終究還是不脫父權社會對女人作為母親的基本定義模式。

那「好」如何才能「好」得不ㄧ樣呢?如果「好」可以視覺化為一種線條的流變運動,一種文字開闔的重複想像,一種城市遊走的臍帶串連,那由王揚恩,黃昭玉共同策展的「城市臍帶 女子女子展」,正是嘗試為我們創造出一個不一樣的五月、不一樣的母親節、不一樣的城市律動。黃慧鶯、胡志欣、藤村真理三位女性藝術創作者,搭配著田園城市藝文空間、學校咖啡藝文空間、北風藝廊三個台北巷弄藝文替代空間,將讓我們在五月開心上路,在台北的城市地圖中穿街走巷,誠心感應那屬於女性創作的律動節奏。



就拿黃慧鶯的「女子」系列為例,一張張有如寫意水墨的炭筆畫,將若隱若現的女子形象,抽象化為深淺濃淡的黑色線條與團塊,佈滿敏感點,花非花,霧非霧,人非人,但就在退去了形體再現的當下,迸出畫紙表面的卻是蘊蓄飽滿有如山雨欲來的強感強度,舞動著線條與色彩能量的本身。黃慧鶯的「女子」不再是「女」與「子」的象形,不再是母親抱孩子的會意,「女子」之「好」成為創造力本身的湧現,生命能量本身的孕育。

三個女人、三個空間、三種生命樣態、三種創作方式,但卻同樣指向女人創作生命化、美學生活化的平實與動人。胡志欣的版畫有著女人對身體的內向觀照,藤村真理的攝影有著對小女孩與歐巴桑的深情執迷,她們的構圖與用色迥異,但皆有一種沈靜夢幻之感,不似黃慧鶯「去形留情」的黑色深厚力道。「城市臍帶 女子女子展」將世代的差距,文化的差別與空間的差異做排列組合,要我們用真實身體的移動來串連城市空間,讓五月不僅是康乃馨的季節,更是女人作為創作孕育者的季節。

城市的迷宮,處處都是胎動。

2010年4月27日

好書推薦

《波西米亞六年》




成人電影的工作過程、人人抗拒的精神病院、飄泊不定的流浪生活...。在他的鏡頭下,遙遠國度中的裸露、怪誕、邊緣,成了一張張動人的故事。5/2(日) 2:30pm,張雍將帶著這六年所見所聞,在學校咖啡館與大家分享。免費入場。


【內容簡介】

旅居布拉格攝影師張雍,六年前像蒸發般的從這裡出走。

《蒸發》是一個開始,以紀實攝影與人文報導的角度,聚焦於被主流社會忽略的邊緣人,以及他在異鄉的這面「鏡子」裡,所認識的新朋友們。

《波西米亞六年》是張雍從「蒸發」過程中蒸餾而來的純粹。收集了彷彿在身邊卻好像離我們太遠的異鄉故事。背景多發生在六年多來他短暫停佇的地點……捷克布拉格。

他拜訪了全中歐規模最大的精神療養院,〈THEY〉描述的正是「二號部門」裡的女性憂鬱症病患。一般人未曾想過要去的地方,張雍卻持續的探訪兩年半……

一般定調為成人電影的A片,在刻板印象之外,還有什麼令人好奇?在〈從一張床到另一張床〉中,張雍近距離的記錄了他們的工作過程,就在情色工業的幕後,他還看見一個時刻惦念著小孩的父親,與一群專業的影片工作者。

我們可曾想像有一群人長年扛著一座「兒童樂園」隨時移動,為了生活漫走於各個城鎮?載著摩天輪、雲霄飛車、大天鵝艇等大型娛樂設施的卡車上,就是他們的家。〈Luna park〉不只是個帶來歡樂的代名詞,難道流浪會是他們的宿命?

在他的鏡頭前,每個人都是主角,都有說故事的能量。看似同樣粗獷的影像與大量的黑,帶著隱藏在表象之後的現實情感,更多的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所映照的片段,隨著拍攝主題不同,形成各自強烈而獨立的氛圍。是他的照片吸引人停留的點。

另一邊,他將這些原本就一直存在的故事以文字記錄成另一種樣貌,是種反芻,是他與別人分享的方式。除了聆聽他人的故事,在經歷這些文化衝擊之後,那個他在出發前企圖找尋的答案,在六年後,也像褪去一層外皮後的清新,模糊的影像逐漸變得透明。

二〇一〇年在台北,張雍也將持續以那不斷發酵而後內化的波西米亞經驗,透過鏡頭,追索另一個全新的六年。


【目次】

@推薦序
攝影師只能拍攝他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一個「老的」朋友說張雍
謝屏瀚/導演

@推薦序
杜樂杰/前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

▎生活在他方.波西米亞六年
La vie est ailleurs.6 years in Bohemia.

▎她們
They - A story from Bohnice mental hospital in Prague.

▎從一張床到另一張床
Praha Erotica.

▎Luna Park:流浪是一種宿命
Luna Park : Wanderings as a fate.

▎日光節約時間
Daylight saving time.

後語:〈離開以後,回家之前〉



【推薦序】

攝影師只能拍攝他眼睛所看到的世界

一個「老的」朋友說張雍

/謝屏瀚
認識張雍時,他還是建中夜間部高二的學生。

當時,為了一場影片的拍攝,需要尋找一位清純白淨的少年,在校園的選角過程,我們看到了張雍,也在這一場拍攝中與張雍結識。日後與張雍的連繫未曾間斷,張雍甚至進入公司打工,成為我們的工作夥伴。似乎才一下子的光景,沒想到一算時間,居然已經十五個年頭。

介紹張雍之前,忍不住會先想到他的星座處女座。張雍並非是潔癖,但一些獨特且相當強烈的行為個性,讓我印象深刻。例如隨身的大包包裡,總是裝填滿滿,似乎把全數家當都帶在身上,而筆記本則是包包裡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裝備,常常是2~3本隨身帶著,密密麻麻的內容,記錄的是他看到、聽到的生活周遭大、小事件。

我總是會以「他的眼睛看到了什麼」來觀看他的作品。說他是攝影者不如說他是一位作者,因為他不只是拍攝,他還喜歡寫,他試圖要讓人知道,他所看到、所經歷過的人、事、物;他是一個說故事的人,他不會只是純粹攝影,然後擺著,他會擔心你看不到他攝影背後想說的事,於是,作品中總是會帶上文字描寫,他想要更多人可以理解、可以分享、可以知道他眼中所看到這些落差很大的故事。

張雍第一次攝影展舉辦時,我認為他當時的作品並不成熟,少了一種深刻理解後的真正情感,似乎是過度用力去強化、去表現他所看到的差異,無法透過鏡頭很正確、精準的把畫面故事呈現出來。他那些看不清楚、有點模糊的表情,就像是坐在不斷移動的交通工具裡,所看到的城市街道殘影,而非是把東西凝結住、抓下來。加上攝影技巧的不夠純熟,那時的作品讓我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我仍舊記得,當時我跟他說,當攝影作品公開展覽,所接受的就是人們對攝影的檢驗,人們會用畫面的構圖、光影色彩、人物情緒等等專業工匠技巧作為攝影作品的檢視。我還跟他說:「你現在走了出去,走到了異國世界,看到了異鄉人,因為第一次的衝擊、因為一切都是如此新鮮,因為與曾經有過的經驗截然不同,眼睛所看到的東西都會是一種驚異,這一些驚異讓你以為看到了什麼,而輕易的按下快門,但,卻是缺乏影像的準確感。」那時我的話講得很重,我以為當時的張雍,似乎只是一個按快門的旁觀者,我忘了他的年齡還如此年輕。

不過,我發現張雍是個停不下來的人,他不斷的嘗試、挑戰不同主題的拍攝,他進入馬戲團,用和一般人不同焦點的眼光捕抓鏡頭,他讓自己進入中歐最大的精神病院,拍攝另一個不同生命經驗的世界,他讓自己不斷體驗、探索似乎永無停止。

當再次看到張雍作品時,我發現他找到了眼睛餘光以外的世界,他看到了另一種不同的層面,他看到了每一個人隱藏在瞳孔內的深沉故事,這讓我對之前的評語有所保留、縮了口。現在,張雍待在異鄉的時間長了,感受深刻了,照片裡的表情也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清楚。也就是說,張雍開始「凝視」這些人。他從最初的驚鴻一瞥、匆匆拍照,慢慢懂得觀察,然後抓住了他眼睛所看到的、所感受到一切;他從初期自以為的尊重旁觀者,走到了感受生命的觀察者。

張雍那些大量的影像暗面、那種刻意的去除色彩,其實同樣讓人感到好奇。畢竟暗面很難處理,暗裡頭的層次、黑深裡的細節,會引人想探究是否有東西藏在暗部裡。黑白是無從躲藏的,不能再躲在色彩裡時,該如何去處理某些情感。

如果用彩色照片拍攝人物,其實看不到粒子,人臉部細微的情緒展現出的那種肌理感,只有在使用高反差黑白底片時才有辦法做到,但這種效果卻也跟眼睛看到的現實有種立即上的差別。這種粗糙的粒子甚至讓有些表情進入到「看得見v.s看不見」的狀態之間,而且雖然看似猛爆,仍無法遮掩其中的力道與銳利。這之中有所爆裂,卻也巧妙避開了讓人不舒服的部分,這樣的作品,會抓住觀賞者的眼睛,彷彿也讀到了照片人物的故事,這些作品,開始有了生命。

張雍的東西對我來說具有連動性,不會是單張讀取,而是帶有劇情的連續照片。姑且不論他作品的前後與左右是否隱含暗示與刻意安排,看著照片,我覺得他這六年來做得蠻徹底,徹底要進入到生命絕境的背後。

江湖走老,膽子走小,身為張雍「老的」朋友,我一方面羨慕張雍的敢,敢不顧一切的往前挑戰,一方面也想問「非得如此嗎?」他總是試著去找生命的盡頭,在旅程裡不斷地追問下一站為何?他對未知的好奇,和一般人相比,已是一種偏執,張雍這種要命的好奇,讓他跑出台灣,跑到經歷過許多事件,對生命有比較多反省的歐洲去,企圖探索生命旅程的絕境,他讓自己沈浸於尋找中,醉到某一個程度。

有意思的是,通常著迷於追求、探索、好奇世界的人,都會帶著些許的瘋狂樣貌,但張雍卻白白淨淨、溫文儒雅的,談起話來也是謹慎、有禮。這純樸的樣子與他堅決執意的個性似乎有著相當大的反差。但也因為如此,在一些可能引發衝突的場合裡,他總會因為白淨的外表、溫文有善的真誠,讓他繼續順利的走下去。這似乎是他的特質。反過來說,張雍如果沒有那一點點親切的個性與帶著無侵犯的樣貌,他大概也無法走到那邊際與位置上去。張雍走這條路曾經走得很險,讓人擔心他是否還回得來。我想他走回來時,時間讓他看到了更深的世界和生命,照片裡的東西應該是變得更漂亮。

我認識張雍很久了,至少是他的半輩子。這次希望藉著跟他的熟識,搭一座橋給讀者,讓更多人知道他。

2010年4月26日

週一聽音樂

每一次的道別,我又死了一點



上個週末親臨了雲門2的現場,感受春鬥的魅力。先是看到現場好多年輕人覺得好感動(台灣的表演藝術市場還是有前景的!);接著裡頭不同的舞碼,展現著不同世代、不同時空的春天氣息,一股騷動蓄勢待發。

這種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捨不得說再見!

John Coltrane - Every Time We Say Goodbye - 1961


這首如此經典的爵士樂曲,出自作曲家柯爾.波特(Cole Porter,1891-1964)之手,於1944年為音樂劇《Seven Lively Arts》(七種鮮活的藝術)所作的插曲)。這旋律與歌詞實在太動人,許多經典的版本也讓人回味無窮。

Ella Fitzgerald - Everytime we say goodbye


Cole Porter從小就受音樂的正規訓練,後來進了哈佛大學研讀音樂與法令,最後選擇了音樂為他一生的最愛。雖然娶了一位美國籍的離婚富婆Linda Thomas,但事實上這段婚姻只是Cole Porter性向的障眼法。據說正是因為Cole Porter每一次與愛人的難分難捨,因此寫下了這一首濃情蜜意的歌曲。其實Cole Porter的音樂一向是這樣動聽卻不流俗;在歌詞的意境上,ColePorter更是將性與愛巧妙的用他高段的文學技巧化為另一種隱喻。而我最喜歡這首歌一開始所唱的:每一次道別,我又死了一點...。

Annie Lennox - Ev'ry time we say goodbye


寫著寫著居然地震了起來….。不免碎嘴一下,好好珍惜我們現有的資源,把握所擁有的美好事物,即使有一天得說再見,那也不足為憾了。

(文/駐校寫手阿饅)

2010年4月25日

城市臍帶好好展 5/8-5/30

三位女性藝術家/三個巷弄藝文替代空間/三場城市漫遊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lmKyUa_mE0QvKrtOL1LbXQOeecxav20ymDterFlg9qAN3wkRm73c_qhFJZLZkq5X0e-KfLVlgNHTgfQT5RvtFCrjLH8Hy_tdQhrLWPWQdc7vLV9pKc666eh-oXkKCTiIS99hhMC9oWz0/s512/viewer.png

展覽論述/王揚恩 黃昭玉

母親節,原本充滿感恩氣息的五月份, 母親及女性的界定已被資本主義轉移,轉化成為金錢的衡量,商品化的目的代替了康乃馨的初衷,女性單純的角色涵意已不復見,過度的消費帶來幸福或是代替幸福?

2010年的五月,在充滿女性孕育形象與精神的日子,我們維持一貫實踐藝術生活的美感教育,”大量交織 ”不同面向的人事物,結合社區凝聚的理念,並將藝術及生活融合,以崇尚的心情、輕鬆自由的態度,介紹女性原有以及未發現的多元面貌,打破既有的刻版印象,重新看見女性在生活中的各種角色與面向,並把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這樣的意識以不同的形體與方式在台北城發酵蔓延,以另一種方式感受五月。

此跨界聯展同時希冀結合不同身分、年齡之女性藝術家 ,以不同形式的元素詮釋女性(女孩、女人、母親、女兒、妻子、創作者、觀察者…等 ),同時串聯不同的藝文替代空間做出同議題不同創作元素的展覽。

從學校咖啡館的胡至欣,版畫家,母親,女人;在經歷了懷孕生育之後所沈澱的力道與思維,以生命循環不止為始,過期化妝品為工具,創作了她對”生”的期許,並加入35個新生國小的孩子一起創造出生生不息的美好。

田園城市的黃慧鶯,學者,文人,遊戲人間的老小孩,因為這些角色,她創作了生死及青春的交織,在顏色與文字中,這個老小孩帶領觀者拋開所謂的流派與理論,感受她所要呈現的女子好。

到北風藝廊的年輕配上青春正好的中日混血兒藤村真理, 她在日本藝術大學念純藝術 ,在師大拿了平面設計的碩士,一個到台灣尋根的女兒,觀看母親成長的環境,觀看自身投射在少女?歐巴桑?乙女的姿態,她撇棄台灣當代藝術對日本的偶像崇拜,藤村真理僅僅的向內觀看的創作方式,以單純的攝影來形容她所看到的人性與生活最基本的美好與純粹。

女性多面向的角色,藝術家在此次的創作中跳脫出女性平權的激烈嘶吼,反以回歸女性柔和的力量,孕育生命、經營自己與自身獨處更多可能之美; 並以此意像為始,結合藝文替代空間孕育城市中的生活美感與經驗, 串聯非主流並藝術家與表演者,不同的空間卻是城市裡文化的的臍帶,流動於整個城市中,使藝術不必高攀而是融合於生活中,創造文化的價值,創造台北城另一種美好,創造新的生活方式;並此次三個藝文空間也同時推薦了周圍的散步地圖,使得看展不只是看展,同時與生活緊扣更豐富美的目的完全美的感受。

從孕育開始,與田園城市陳柄椮先生及北風藝廊的鐘語桐先生,一起開始建構替代空間串聯起城市裡的巷弄美學,同時也希冀借第一次的聯展, 使不同的觀者流動於不同視野,將來也渴望繼續串聯各地的替代空間,使得藝術不必高攀,藝術轉化成基本的生活元素,使得在城市裡生活不再只是在移動的煩瑣中度過。

謝謝藝術家的參與,謝謝張小虹老師與羅品喆導演的精彩導覽與評論。 更謝謝田園城市與北風藝廊的支持與提供寶貴的想法交換。謝謝上帝。

相關文章:
藝文空間介紹
好好的一條流變之線\張小虹導覽

2010年4月23日

天冷聽伍家輝,正好!



第一次聽到他的歌聲,讓我分不清是男似女。不過這些似乎都不重要,因為他一開口,就帶我走進另一個回憶的世界,裡頭有歡笑,也有淚水。

人像夏天,聲音和歌卻像秋天。伍家輝細緻的聲線,流暢而細膩的情感,會讓你覺得他肯定是個憂鬱小生。然而見到他的人,他卻像來自馬來西亞從不下山的小太陽,時時祝你開心的熱情。



是的,在出道前他就已經為許多歌手寫歌,不是最夯的主打歌,卻是讓人難以忘懷的旋律;不那麼拔臘,卻可以引起你共鳴的情緒。相較之下,是那些有名的歌手唱過他的作品已經不是那麼重要;或是那個製作人的加持與站台也都是錦上添花。很簡單直接的聆聽伍家輝的音樂,感受他聲音所帶來的情緒;那是唱盡了心酸和遺憾,畫映著心的缺口...。



本週六請一起來瘋伍家輝吧!聽說這晚的演出是沒有歌單的;也就是說,伍家輝將隨現場氣氛與聽眾的互動,憑實力完成這場演出!

4/24(六) 8:30pm NT.300附飲料。

2010年4月22日

台北星期天

一起衝首周末票房

陸弈靜

金馬奇幻影展昨天最後一天,影展期間沒有看到台北星期天沒關係,各地放映戲院已經出來了!!一起熱血衝首周末票房吧!!5/7上映!!

台北星期天主角介紹
(影片介紹:http://ecole-cafe.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06.html

天兵一號:馬諾奧 
_C7R7845.jpg
菲律賓人氣偶像-艾比‧奎松 Epy Quizon

身為菲律賓喜劇之王的兒子,艾比背負著許多人的期待目光。但他在電影Markova中出色的演技,讓觀眾對他留下深刻印象。2001年,他在電影Comfort Gay中的演出讓他獲得許多電影獎項的肯定。雖然經常在主流電影和電視節目中演出,艾比卻一直對獨立製片有著高度嚮往。這個願望在他演出電影 Radyo and Pinoy Blonde時終於獲得實現。而由他挑大樑的情境喜劇Camera Café則奪下2008年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喜劇作品的殊榮。

在電影中飾演單身、期待戀情的馬諾奧,雖然喜歡看檳榔西施、搭訕美眉,看似是大情聖的馬諾奧,戀愛經驗可是沒那麼豐富,精心策劃的星期天約會,卻被菲律賓美女賽西麗耍了,眼看著愛人上了別的男人的車。這個星期天真是背到不行,眼前的紅沙發將可以完成他夢想已久的願望-手中拿著冰涼的台啤、看著滿天星星、手邊抱著美女。不管三七二十一,說什麼都要把這張沙發搬回家,有著好脾氣的超級好朋友迪艾斯的陪伴,展開了般沙發的冒險之旅。身為喜劇之王的兒子,艾比表現精湛,讓觀眾對角色又愛又氣又憐憫。

天兵二號:迪艾斯 
_C7R9405.jpg
菲律賓喜劇天王-巴亞尼‧阿葛巴亞尼 Bayani Agbayani

成長於菲律賓馬尼拉的貧窮區域,巴亞尼從小反應敏銳,養成獨特的街頭智慧與幽默。和其他兩位喜劇搭檔Cesar Montano、Aga Muhlach同台演出時所培養的高人氣,讓他首度推出的單曲Otso-Otso一推出就立刻爆紅,更讓他一夕之間成為「菲律賓的吳宗憲」,隨後推出的電影也一如的預期大賣。除了喜劇演員的身份,巴亞尼唱作俱佳,寫作也頗具才華。

在電影中飾演迪艾斯一角,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和好朋友馬諾奧來到台灣工作,卻因為寂寞而跟同樣是來台工作的菲律賓同胞安娜外遇。老婆因車禍而受傷,讓他更加深罪惡感,原本想趁這個星期天,把這段外遇關係結束,沒想到這天竟然是安娜的生日!「在生日當天跟人家分手!」迪艾斯恨死自己怎麼會這麼愚蠢,在好友馬諾奧的說服下,似乎這張紅色沙發可以稍稍撫平今天的不順利,這段冒險旅程因此展開,在過程中也將考驗他們的友情。巴亞尼以內斂又自然的方式詮釋憨厚的迪艾斯,討喜又可愛,令觀眾不自覺愛上這個角色。

還有各大校園講座及團購方案(大圖另開視窗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GQpPSOTseniskSf9aBi7Mrb9TncjCYs8PHUZDgNVGKn1DPV4hMq-YFWIRFI_eKCC1CEFJTbwkG2MOKvkrGdlwPdRT_NRPzVcSB4x9zBmWAYG9rorclSgGd_fGAjkPGgtv_3r9Fn5UoMk/


精彩預告2分鐘:http://www.youtube.com/watch?v=kI-NieCNfN0
精彩預告30秒:http://www.youtube.com/watch?v=9hPwAfYBAlc&translated=1
電影官方部落格:http://pinoysunday.pixnet.net/blog

2010年4月21日

持續穿越邊境

泰緬邊境畫作攝影義賣展


http://tingyuhuang.wordpress.com/

by Yvonne Huang

因為每一個照片裡的孩子,我都有過相處的時刻。

當我看著上面照片中著綠色衣服的緬甸孩子,我深深記得
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秒,她是讓我感覺懼怕的
相信我也讓她感覺懼怕
她是獨立在其他孩子之外的一個
borderline

下一秒我走向她,用帶著口音的緬語
問她要不要一起玩
當她猶豫後堅定的點點頭,將她的小手放到我的手中
就要跟著我一起走了的那一刻,我只是竭力克制自己的眼淚

幾乎要留下來的眼淚
慢慢來,我跟著她的小腳步
慢慢走,慢慢走
真不知是她領著我,還是我領著她
她的笑容真美

這當然是照片以外的故事
還有很多,很多…









沒辦法親自站在邊境上给予幫助,但總是有很簡單就可以付出的方式,穿越邊境一直到4/30都在學校地下室展覽,有空來看看,或許收穫比想像的多。




*4/23 禮拜五 紀錄片放映--穿越邊境 九點開始放映,免費入場
*4/24 禮拜六 2010泰緬邊境親子體驗團~奇幻之旅 親子體驗團北部地區說明會pm2.00-4.00,以及因晚上的表演,故當天的展覽義賣時間是am11.00~pm2.00/pm4.00~pm5.00,請想要在禮拜六來看展覽的同學注意一下囉!



穿越邊境blog


2010年4月20日

請不要吃魚翅

對鯊魚來說人類才是可怕的黑幫



沒錯世界上少一隻鯊魚多一隻鯊魚,每天好好呼吸的我們感受不出任何差別,可是大自然並不是老天爺賜給我們的寶物,而是我們必須珍惜和平共存的好朋友,以下畫面/文章看了只有心疼眼酸!!


新年假期有一班香港潛水員到菲律賓Philippines 潛水時於淺水海面發現有條年幼鯨鯊,它是海洋最大種魚類,成年可長12米,重二十噸。但品性惇良,大嘴無牙,專吃浮游生物,絕不襲擊人,其後將它救起,竟 發現它的魚鰭全部被割走(等同將它的手手腳腳全部割斷),其後它就慢慢流血離開了海洋。



魚鰭就是中國人認為最珍貴的魚翅,但其實魚翅本身沒有味道,全靠高湯的鮮味。現在全球每年捕殺一億條鯊魚,鯊魚繁殖緩慢。如果繼續大量捕殺下去,衹會使鯊 魚絕種,破壞海洋生態鏈。而且鯊魚身處海洋生物鏈頂層,生平吃了很多其他魚類,體內積聚不少水銀和重金屬,故魚翅含水銀,不宜多吃。

消費剌激生產,只要減少市場對魚翅的需求,就能令漁民少殺鯊魚,為海洋保育。


日期:大年初二  
時間:第一潛後SIT時
當時同行之友在淺灘發現它後一心以為只是走失母鯨之小鯨,



及後發現大部份手腳給人盜走了!一刻間全世界靜下了。 每個人的心情.....



突然...它看著我,它看著每一個人,,好像用最後的記憶把兇手面孔記好。

當時真感到自己就是那個兇手.....人啊....萬物之靈.......



檢查後發覺尾部尚有部份未被切除,相信是有船隻經過,兇手才迅速離開現場.....


奇怪地每個人並沒多說話,可能大家心情己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辭....

小小生命(5m-6m長)等待著大海把它帶走,可能要待上幾天,上天才伸出憐憫之手,
不能等了,我們做了殺鯨兇手....... 讓他返回大海也是死路一條,
看見它(上岸)後, 頭部動了幾次.....十分鐘後再動......十多分鐘後再動......
二十分鐘後再動....血水在傷囗慢慢流 出,這景像一世永印在我心中。



將來會在桌上的魚翅 ....一切回復平靜,可能它尚有一點氣息,
可能真的解脫還要更長時間, 只是再沒氣力了.......
我們只可等政府人員到場交待事件。



真的有需要吃魚翅嗎? 一世它的影像都會印在我腦海.....

此次是我第二次親眼見到鯨鯊,但今次是極度不開心而且心痛,
眼前只可見鯨鯊寶寶慢慢的... 慢慢在極度殘忍,痛苦中流鮮血等死




連署加入「拒吃魚翅」,護衛海洋 生態
http://www.east.org.tw/petition_online.php


呼 籲台灣四大便利超商, 成為海洋生態保育的「好鄰居」,停止販售魚翅年菜,讓代代子孫得以「年年有魚 (餘) 」
http://www.east.org.tw/that_content.php?s_id=16&m_id=0&id=296


寫 信給便利超商,呼籲停止販售魚翅年菜!
http://www.east.org.tw/e_paper_content.php?e_id=149#mail



魚翅傳說中的美容健生的功效根本有待商榷,誇張的價格更有可能換來的是傷害身體的黑心商品,為了什麼要灑鈔票給殘忍的動物殺手?何況多活幾秒鐘在了無生氣 的星球上,並不是一個有腦子的人該有的聰明行為。

_值日生小樹

2010年4月19日

週一聽音樂

百花盛開浦朗克



過了上週那樣忽冷忽熱又陰雨綿綿的日子後,真希望太陽可以大方的露臉了!

奇怪的是,遇到這樣鬱悶的天氣,空氣就會飄散出印象樂派的氛圍。而應該是百花盛開的四月天,卻讓人突然想起浦朗克(Poulenc)的音樂風景。這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重要法國作曲家、鋼琴家,同時也是「法國六人組」﹙Les Six﹚的成員之一。帶有些許印象樂派的顏色與畫面,也深受薩替的浪漫氛圍影響,剎時像是來到巴黎的春天。

浦朗克〈三首小故事〉《Deux Novelettes》
1.No. 1 in C major
2.No. 2 in B flat minor
3.No. 3 in E minor

The music of Poulenc 1 - Three Novelettes


未曾接受正規音樂訓練的浦朗克,他的音樂少了嚴厲的規範,反而有一種自由的流暢。我對於他的鋼琴作品特別鐘愛!大概是因為他本身就是鋼琴家,在鋼琴的技巧與聲線之間,格外豐富且浪漫。他的鋼琴作品一共34首,大多都是精緻小品;雖然和聲的變化脫離傳統的束縛,但反而讓音樂的呈現多了一些不同的色彩,卻依舊迷人。

The music of Poulenc 2 – Melancolie 〈憂鬱〉


也或許是當時流行的沙龍聚會,讓當時的音樂創作風格更貼近大眾口味,浦朗克當然也是其中一員。後來數位音樂家為感謝女主人的支持,就共同創作了一部名為《珍的扇子》(L'Eventail de Jeanne)之兒童芭蕾舞劇,做為感謝;其中,由浦浪克負責完成的一部分《田園詩曲》(Pastourelle),日後也成為了《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中第三樂章中的片段。這樣的田園詩曲,又是另一種風光明媚。

Francis Poulenc: Pastourelle (Pascal Rogé piano)


不管天氣好壞,為了我們的好生活著想,隨手關燈,或是不用保特瓶的小動作,都可以讓這樣春暖花開的好環境繼續延續;當然,好音樂讓生活更加分囉!

(文/駐校寫手阿饅)

2010年4月14日

讓他們悠游於海中



去年,也是這個時候,學校的部落格寫了一篇關於獵殺海豹真相的文章。
今年,還是這個時候,春暖花開之際,地球暖化的狀態不是短時間或是人力勝天就可以解決,
但海豹可以靠著你我知道事實的真相得以繼續於海中悠游,
今年,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做了一個9分鐘的短片,配上旁白,真相以影像的方式開闢觀者憐憫之道,任何想要轉貼或是分享的朋友,請盡我們幾隻手指頭的力量,繼續將美善傳給我們周遭的朋友及長輩或是下一代。

學校咖啡館不是動保團體,也不是環保人士,我相信很多人都只是上班族或是學生,也許是建築師或是每天熬夜加班的設計師,也有做母親或是乖小孩,但這樣的血腥的事實是我們可以放在生命中所學習尊重生命,尊重地球上除了人類還有其他值得尊重的物種,也許地球母親,還會繼續提供所有地球上物種一個美麗的環境,這是我們可以盡的微薄之力。


台灣自2003年起,八年來從加拿大輸入的海洋哺乳類油脂(即海豹油),便高達431,364公斤,列全球第4大輸入國,占加國全部輸出量的4 %。若以近八年加拿大獵殺的海豹數量300萬隻計,加上納米比亞政府封鎖一切屠殺資訊因而無法換算消費數量;
保守估計,台灣消費者近十年來等於間接屠殺了12萬隻美麗而無辜的海豹、海狗!

◆連署加入拒用任何海豹、海狗產製品!同時要求農委會及經濟部國貿局,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6條及貿易法第11規定,儘速公告禁止殘酷血腥的海豹、海狗產製品輸入。
連署行動網址: http://www.east.org.tw/petition_onlin...

2010年4月12日

週一聽音樂

春暖花開聽情歌


人間的四月天,花開的溫暖季節;賀爾蒙的分泌也引起了一些騷動。不知道有沒有人最近也在小鹿亂撞?

之所以認識這首曲子,是因為之前聽到Alison的演出,感覺好奇;後來再看到電影《愛情三選一》中,其中一個女主角對著男主角唱出了這首甜膩膩的情歌,於是便無可救藥的愛上這首曲子。這可是蓋西文兄弟的作品,分別出現在音樂劇《Treasure Girl》(1928)、《Strike Up The Band》(1930)之中;當然也成為爵士入門歌曲!

Stacey Kent: I've Got A Crush On You


同時也介紹這麼一位被遺忘的女伶,Lee Wiley。四、五○年代一位風華絕代的女歌手。十幾歲就離鄉追求她的演唱夢,中間也曾因為落馬而中斷的歌唱事業;不過以她的美貌與歌唱魅力,仍然建立了一番成就。她在1939年錄製的一張78轉的專輯,以收錄蓋西文的作品為主,也可說是第一張概念性的專輯,打破以往在收錄歌曲時較沒有規劃的模式;當然也影響了日後歌手對的專輯的思考。

Lee Wiley - I've Got a Crush on You - 1939


最後來聽聽Sarah Vaughan的演唱。不像Stacey Kent的聲音,那樣巧克力般的絲綢黏膩,Sarah Vaughan總是多一點溫度,足以融化熱情卻又不讓人感覺壓力。期待有機會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位我很喜歡的爵士女伶。

Sarah Vaughan: I've Got A Crush On You 1978



春天來了,一切都會更好的,即使再壞的日子也有轉變的契機,只要我們用這樣的心情去面對眼前所見,幸福將至。

(文/駐校寫手阿饅)

2010年4月10日

這些人造的城市風景

不只是一朵花或是一道疤

  比起傳統建築,公共藝術可以更不受限制,可以更讓觀者的視覺神經跳動。
  好像已經到處可見的神奇水龍頭,想必仍然讓頭一次見到的人驚呼讚 嘆,在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媒材,創造出的神奇感覺也很不一樣。而台北的公共藝術也許可以不用停留在巨型蝴蝶或是天線寶寶的花海。

Magic tap fountain in Cadiz Spain

Magic tap fountain in Santa Galdana, Menorca

Magic tap fountain in the town of Ypres, Belgium



  除了改變原有景觀,透過藝術家的腦袋總是可以打破自己看事情早已僵化的腦袋,水當然不必只能從出口的另一端進入,所以偉人雕像也不一定得沉著忍耐的用雙腳立正站好

Charles Robb: La Trobe kormányzó

  位於墨爾本的這座雕像是Charles La Trobe,1839-1854年Victoria的首位副州長,作者Charles Robb說把La Trobe倒轉過來,是想告訴大學生們請倒轉自己腦子思考,(2007年這座雕像由美術館前的廣場遷移到以La Trobe命名的大學)。



http://www.xinjo.com/wp-content/uploads/2007/10/melting-cow.jpg
  奔牛節(Cow Parade)期間布達佩斯裡的其中一頭正在溶化的牛,也許是想控訴炎熱的天氣;在莊嚴的大教堂旁邊有人認為這根本是個不合時宜的東西,身為大眾藝術要讓大眾都喜愛其實非常困難,但現在是21世紀,怎麼沒人說旁邊那棟於1905年完工的聖伊什特萬聖殿才是真的不合時宜,(本身很喜歡這種新舊交替的衝突感,沒有批評聖殿的意思)

http://www.maricazottino.com/public/meltingcow.jpg

  不管是讓人討厭或喜歡,這些大眾藝術讓人去多關注兩眼自己所呼吸存在的地方。用敞開的青銅皮夾向猖狂的扒手示威,一動也不動的雕像們可以做到的事情可能還很多。

http://www.millionface.com/l/wp-content/uploads/2009/07/madame_chapeau.jpg

_值日生小樹

2010年4月8日

最輕鬆的聲音

林綾週六在學校咖啡館



你可能不認識林綾,你也許不知道她的作品;但對於某個休旅車與可愛狗狗的廣告應該有些印象吧!背景那個可愛的日本女聲,其實是個正港的台灣女孩,林綾。

MAZDA 5 狗狗篇廣告


該怎麼說這個女孩呢?一路都在我們所認識的古典音樂圈中打滾,卻在師大音樂系那樣講求正統古典音樂的環境中,林綾開始創作這些主流音樂;這些音樂的因子對她來說是如此的自然流暢,就像她的音樂一樣,總是一股輕鬆自在。

其實在出道之前,林綾早有許多廣告配樂陸續上線,當然也有許多小品在朋友圈中流傳、在師大校園被傳唱、在某個小公園演出時留下路人的腳步,這就是林綾的音樂。不管是在腳踏車上還是捷運車廂中,這些音符的組成就讓人像是來到一個晴空萬里的草原上,不必用力呼吸就能感受綠地的清新,閉上雙眼也能體會陽光的溫暖魅力。是的,她的音樂總讓人有種戀愛的氛圍,17歲青澀又酸甜的初戀滋味。

林綾-在我身邊


這次林綾除了帶來大家熟悉的歌曲,也會唱些以前的小品。請一起聆聽幸福的顏色!4/10(六) 8:30pm NT.300附飲料。

四月好電影

穿越邊境紀錄片



四月的沙發電影是來自泰北的點點滴滴,看似遙遠的國度,其實就在身邊。讓我們一起用行動支持這個被遺忘的地方。9:00開演,免費入場。

4/16(五) 邊境戰火未竟+ 導演薛常慧座談
4/17(六) 緬甸起義:看不到的真相Burma VJ + 台灣自由緬甸網絡座談
4/23(五) 穿越邊境 + 林良恕女士座談
4/30(五) 緬甸秘密戰爭 Burma's Secret War



《邊境 戰火未竟》紀錄片
薛常慧/自由影像工作者導演
戰爭的苦難距離我們其實並沒有那麼遙遠,鄰近國人熱門的旅遊勝地-泰國,與緬甸交接的邊境烽火綿延已超過五十年,然則,關於鄰人的苦難,國人卻鮮少有管道得知。本片呈現當地的居民在飽受戰爭洗禮下,掙扎生存的現況,片中不僅收錄當地NGO冒著戰火,進入緬甸境內拍攝的珍貴資料畫面;透過在難民營三代同堂的家庭現身說法,傳達他們渴望自由的心聲;在偏遠泰國鄉村、邊境小鎮裡,下一代在流離失所的環境下成長的困境。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緬甸起義:看不到的真相Burma VJ 》紀錄片
台灣自由緬甸網絡座談 http://tasskn.blogspot.com/
2007年的袈裟革命,是一場充滿勇氣與希望的接力賽。背著槍枝的軍人現身仰光街頭, 而僧侶依舊肅穆靜走、民眾鼓掌歡呼淚流。當希望的歌聲 迴盪在金色佛塔前,而全世界只注意到它英雄式的悲劇結局時,我們邀請您見證,緬甸地下記者(VJ)用生命與勇氣所換來的真實影像 !

《穿越邊境》紀錄片
李偉民/自由影像工作者導演
穿越邊境,一個台灣奇女子的逆境之旅About ‘’Across The Borderline’’
當開始與結束同時並行,當生命的赤道與極地只有一線之隔。片中女主角林良恕,就是在泰國擔任國際救援工作十餘年的專業國際志工,透過她的生命故事,我們看見生於斯土 的台灣女性,獨特的人生價值觀,她曾在投書媒體的工作紀實中提到:「難民營裡的物質條件的確很糟糕,但是,我看重的是,這是一段自我追尋的歷程;在給與受 難者照顧和安慰的過程中,我愈來愈能看清楚自己的樣子,也比較知道『我到底是誰』。」正當林良恕暫時卸下工作的重擔,準備迎接人生的另一 個開始「婚姻」,她的新婚丈夫,泰國原住民甲良族Sawoo卻被醫生診斷出肝癌末期,在初嚐新婚懷孕喜悅的同時,卻也面臨人生最大的考驗..片中的林良恕 堅強而勇敢,獨自在異地裡面對命運的試煉。在丈夫喪禮後,帶著女兒重遊故地,以旅行來回望紀念自己的愛情與婚姻… 本片從專業影像工作者的視角,刻畫一群充滿人道理想、社會關懷的台灣青年,展現有別於主流價值的另一種信仰與理想:「海外服務其實很簡單,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作的事」,開拓青年學子的國際視野;同時,女主角面對人生考驗的堅毅、豁達,相信能啟發同樣倍受疾病煎熬的病患和家屬,讓「強悍也成為一種信仰」。
http://blog.yam.com/acrosstheborderline

2010年4月6日

朋友說:小片需要大義氣

台北星期天

http://l.yimg.com/fp//ng/ta/yahookimo/20091029/17/3385128351.jpg
金馬奇幻影展的開跑(相信多數朋友都已經搶到票),開幕秒殺片---台北星期天。這是一部無關政治無關族群融合不合,就是發生在台北也再我們生命中小小的故事。5/7正式上映!這不是工商服務!這是情義相挺的好電影推薦!!!
上班的一天,我們聽聽輕鬆令人開心的音樂看看有趣的台北。



十 月初才完成初剪版本的《台北星期天》,受到日本NHK亞洲電影節熱情邀請開幕。導演何蔚庭與飾 演片中兩位「菲籍外勞」的Bayani與符Eppi到日本東京為NHK亞洲電影節開幕造勢。這部具社會寫實色彩的《台北星期天》是一個輕喜劇,開幕映演過 程笑聲不斷,映後座談的提問十分踴躍,現場還出現觀眾索取簽名的排隊潮。

繼張作驥《美麗時光》後,日本NHK八年來唯一贊助的台灣電影
在 全世界260多個影展中,NHK亞洲電影節秉持精緻路線,只支持優秀而需要支援的獨立製片專案,從最後複選的三十多個申請案件中,每年只選出一件專案予以 合資。過去NHK亞洲電影節贊助過十分優秀的計畫,如伊朗導演阿巴斯的《5》、香港導演陳果的《細路祥》,以及2003年橫掃美國奥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和英 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Bafta)的阿富汗電影《少女奧薩瑪》(OSAMA)。

而 自從1997年林正盛的《放浪》及2001年張作驥的《美麗時光》後,NHK 已經有八年的時間未合資製作過任何一部台灣電影。《台北星期天》擁有饒富趣味的劇本,加上何蔚庭過去導演的短片作品屢獲國際影展好評,使《台北星期天》成 為日本NHK八年來首部贊助的台灣電影,更在眾多亞洲優秀電影中被選為影展的開幕片。

走遍世界各地的影展,最希望獲得台灣觀眾的喜愛

http://l.yimg.com/fp//ng/ta/yahookimo/20091029/17/3385128351.jpg

獲 得日本NHK電視台部份投資製作的《台北星期天》, 是何蔚庭導演的首部電影長片。以兩部短片《呼吸》及《夏午》入選法國坎城影展的何蔚庭導演,在經歷釜山影展與坎城影展等創投計畫的引薦下,經過辛苦的集資 過程,終於在NHK亞洲電影節的青睞下獲得部份投資製作,讓何蔚庭導演籌劃已久的首部長片夢想得以展翼飛翔。

《台 北星期天》在10月23日NHK亞洲電影節的開幕映演,受到主辦單位、國際影評及當地觀眾的熱烈迴響。這部有別以往國片的台灣輕喜劇能獲得國外觀眾的共鳴 與支持,使得仍憂心著負債的導演非常感動,並開心自己排除萬難地完成《台北星期天》是正確的決定。但雖然這些年已走過許許多多的世界影展,更期待這部台灣 電影未來上映時,能讓台灣觀眾大呼過癮。

可點下圖進到相關部落格,看更多!


poster.jpg台北星期天52x74cm.jpg

海報套票 450元

內含「台北星期天」電影預售票兩張、電影海報兩張。

馬上買,現場就給導演、演員簽名,這麼難得的機會,千萬不要放過!




2010年4月5日

週一聽音樂

安朱鳥


不是真的一隻鳥,而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一人樂團。這是怎樣的光景呢?如果你還是想像那種手拿吉他、腳踩鈴鼓、不時還要換吹口琴的那樣辛苦,那也來看看Andrew Bird安朱鳥怎麼用小提琴、吉他、口哨與歌聲,就讓音樂豐富的令人滿足呢?也許可以給你一點想像。

擁有古典音樂背景的安朱鳥,在大學主修小提琴,卻不安於只是演奏小提琴,加入LOOP機、吉他、招牌口哨以及不做作的歌聲,開始另一種音樂的可能。誰會想到小提琴也可以這樣搞?誰能勇敢打破小提琴在傳統印象中的發展?

Andrew Bird - Why? - Live at the Guthrie Theatre


十年來,他走唱、擔任客席樂手,作品被Nokia、Residence Inn選為廣告配樂,還跟馬友友一同演奏。這麼豐富的經歷,他的作品卻不因此而流俗。一貫的沉穩、嚴謹,卻不無聊、嚴肅;不時展現他在音樂中的創意與嘗試。我很好奇,像他這樣的人,會不會有精神分裂的時刻?

Andrew Bird with Yo Yo Ma


四條弦、七個音組成的音階、二十四個大小調…。這些數字的排列組合之下,不只是莫札特、貝多芬。跨越時代與風格,不只是音樂,各式的藝術甚至是產業也能有不同的風景。走出自我的圍籬,跳脫傳統的思維,多看看不同的領域正發生些什麼大大小小的可能;期待我們在生活之中,能有更多這樣巧妙的心思,激盪出更多的火花。
Andrew Bird - Anonanimal


(文/學校咖啡寫手阿饅)